畢業后,學生們走進"創業大學",有專業老師教授如何創業。
今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定期舉辦各種招聘會;瞄準本市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企業和項目,建立互動機制,實現畢業生數據庫與用人單位用人需求之間的有效對接;搭建“商機Party”服務品牌、孵化基地、創業大學等……市人社局通過創新工作方式,從畢業生自主擇業、政府促進就業、創業帶動就業等方面入手,讓高校畢業生“畢業”與“就業”零距離。
29家見習基地提供優先就業機會 在新建的即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三樓大學生就業服務區,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小劉靦腆的咨詢:“ 我是魯東大學中文系2013屆的畢業生,我的文章寫得挺好,辦公軟件在大學里也學過,聽說人社局可以幫忙找工作?”
面對小劉的咨詢,即墨市人社局高校畢業生就業科科長王顥彭立即拿出制作好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指南》,翻到“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一項,詳細介紹了即墨市建立見習基地的情況。小劉對一家包裝公司提供的辦公室文員表現出濃厚的求職意向,王顥彭向其開具了“就業見習培訓通知書”。
記者了解到,小劉憑見習通知書,可以到見習基地進行為期3個月的見習,見習期內政府財政給予見習基地一定財政補貼,如果見習基地和畢業生就接收和留用達成一致意見,畢業生即可實現正式就業。像小劉這種情況,高校畢業生就業科每天都會接待來現場咨詢和求職的高校畢業生達幾十名,接聽解答來電百余個。
一直以來,市人社局瞄準本市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企業和項目,建立了互動機制,實現畢業生數據庫與用人單位用人需求之間的有效對接;落實好小微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社會保險補貼政策,繼續新建見習基地,使全市見習基地總數達到了29家,通過一系列財政支持就業政策,鼓勵企業多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繼續挖掘機關事業單位吸納畢業生就業潛力,2013年總招錄人數達到了900余人;自主研發了補貼發放系統,讓大中專畢業生能在第一時間領到一次性就業求職補貼。
密集的招聘會隨時可以找工作 在1~4月份的招聘求職關鍵期,市人社局先后組織開展了就業“春風行動暨就業開門紅大型招聘會”、“即墨市就業創業服務高校行德州科技職業學院招聘會”、大中專畢業生“夢想 啟航”專場招聘會等一系列招聘活動,先后有578余家次企業參加招聘,提供就業崗位6000余個次,2000余人次畢業生與企業達成就業意向。 除集中舉辦大型招聘會外 ,還發揮了小型招聘會靈活、快捷的作用 ,每周二、周五在新建人力資源市場舉辦招聘會,并提前與企業和畢業生做好對接,確保招聘求職的實效。另外 ,還引導企業采取以工招工、網上招聘、校園招聘等形式,以此來解決企業缺工問題,推動實現大學生更高質量就業。同時,市人社局發揮好橋梁作用 ,搭建校企交流平臺,開展校企合作,減少畢業生求職環節,深受企業和大學生求職者好評。
打造即墨特色創業平臺 今年,即墨市在青島各區市中率先建成了創業大學教學點,開設多種創業課程,拓寬大學生創業者的知識面,增加創業機會。小孫是創業大學網店建設班的一名學員,在經過沙盤模擬、公司仿真、實際操作幾輪培訓后,高興的說:“網購是當今最流行的模式了,以前我就很想做,但是不知道怎么操作。經過這次系統培訓,我完全掌握了經營技巧,現在我已經聯系好了進貨渠道,網店正在裝修中,預計下個月就可以開張了。”
據悉,扶持創業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任務,目前,即墨市通過開展“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打造創業工作的即墨特色。通過搭建“商機Party”服務品牌,推行“1+N ”公共服務模式,即每月確定一個活動主題,舉辦多場活動,為企業、創業者、求職者搭建對接平臺,促進大學生創業者之間的經濟、技術合作。通過“商機Party”,已有30個項目達成合作意向,涉及金額達400余萬元。目前即墨中聯電子信息城、即墨電子信息城、即墨服裝批發市場、圣帝亞家居建材市場等4處孵化基地(創業園)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創業者越來越多。
在各項創業扶持政策的帶動下,2013年以來,全市共扶持大學生創業者326人,涉及建筑、電腦、批發零售、餐飲、衛生等多個行業,帶動就業1630人。
文/圖 記者 孫林 本報通訊員 江響世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孫瑤瑤]
本文地址:http://jimo.bandao.cn/news.asp?id=2303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