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国偷精品免费看-97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男子創作微型傳統農業生產工具 展高密民俗文化

2014-11-05 09:58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小字體大字體

如今很多年輕人并不認識這些傳統農具。



    在一些年長朋友的記憶中,很多都有過務農的經歷,在那個交通工具并不發達的年代,用于農業生產的工具似乎已經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而如今,對于城市里長大的90后、00后來說,以前的農業生產工具更難以再見到。而在高密就有這么一位年輕人,他叫張振國,憑借兒時的記憶,創作了一件件生動形象的農業生產工具模型,以記住那些伴隨著一代代農民成長的農具,提醒當前的年輕人不忘本。

    憑記憶制作微型農具

    如今,用于農業生產的農具較之以往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每到農忙時候,走在田間地頭,不是農用三輪車就是各種機械化的聯合收割機等,早已經顛覆了傳統的農業作業。而那些曾經作為主要生產工具的小推車、底盤車等木質的工具,已經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傳統的農業生產工具不僅凝聚著人們農業生產的智慧,更多的是記憶著那個年代的生活。在高密小康河步行街,有這樣一位年輕人,他叫張振國 ,同樣是從小在農村里長大,他為了記住那些伴隨了他整個童年的一些農業生產工具,心靈手巧的他靠著記憶,制作出了幾十種微型的農具雕刻,這其中包括有木制的小推車、老黃牛拉的底盤車、碾、磨、花轎等,每件作品都形象逼真,很多工具在現實中早已經消失。

    每種工具都有用處

    11月3日,記者走進張振國的工作室內,一件件手工制作的農業生產工具逼真形象,看著便能回憶起兒時下田干活的情景。這種回憶對于那些從小在農村里長大的70后來講特別難忘,因為這些是那個時期的主要生產、生活工具。見記者望著其中一件作品有疑惑,張振國像介紹寶貝一樣介紹起他的一件件手工作品。“這個木質小推車跟原型非常相似,基本上沒有差別,只不過是微型的。而它是當時主要的運送糧食的農用工具,相當于現在的農用三輪車,到了麥子、玉米成熟時,便用它從田里運到曬糧場,或推著去附近的村莊趕集。而旁邊的底盤車則相當于現在的貨車,當時一般跑遠路用 ,用牛拖著,拉貨、拉人,是當時的主要運輸工具。”張振國一口氣給記者介紹了三四種傳統的農業生產工具。

    每一種工具在當時都有自己的用處,好多現在已看不到。例如其中的碾和磨,碾是為了給小米去皮,壓地瓜干,圓磨則是將去皮后的麥子磨成面粉,而拐磨則是磨豆腐的。

    創作初衷源于兒子

    談起自己創作這些微型傳統農業生產工具的初衷 ,張振國表示 ,完全是為逗兒子開心。他說 ,“兒子很小的時候,我制作了一個小木馬 ,兒子特別喜歡 ,于是我就比較有成就感,逐漸地喜歡上了手工制作 。”恰逢當時每天要到全國各地跑業務,途經一些農村時,偶爾發現一些小時候用過的農具,倍感親切。“現在的孩子都沒有見過以前的農業生產工具,而那些工具同樣作為高密那個時代的代表,我覺得值得去記住它們。”張振國說。

    為了將各種工具的原模原樣做出來,后來每到一處便拍下照片,回家后仔細研究,最終創作出了一件件生動可愛的微型農具。剛創作出了一些花轎、磨、推車后,他剛拿給朋友提意見,就被朋友一搶而光,他沒想到自己的創作受到了人們的喜愛。

    如今,他的一些微型農具作品被擺放在莫言舊居、單家大院等景點 ,當作高密的本土特產,深受游客的喜愛。他表示,“我想把這些作品展示給現在的孩子們看,讓他們了解我們以前使用的農業生產工具,珍惜今天的生活。同時,作為高密本土的農具,可以讓外地游客更具體地了解高密的民俗文化和生活習慣。”

    文/圖 記者 李奇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 本文地址:http://gaomi.bandao.cn/news.asp?id=2469924

分享到

青島微博 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百度貼吧 人人網 QQ好友或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