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城建部門獲悉:去年我市順利完成6條背街小巷的“整容”,市民生活環境得到顯著優化。
孫云秀在站東居委會住了十幾年,周邊細小變化都看在眼里。曾經,站東居委會周邊住宅外觀陳舊,道路破損、自行車、機動車混雜……如今,各種線路管網統一埋入地下,馬路平整寬敞了,停車位多了,綠化增加了。小區周邊街巷整潔清爽。“以前破破爛爛的,車子亂停,路也不好走,有幾個窨井處大晴天也經常往外冒臟水,遇上開車不小心的,會濺你一身,所以沒啥事我們都不愿出門。現在可好了,不僅路修好了,下水道也不堵了,進進出出都很方便,你看,我們老小區變成了新小區。”孫云秀的喜悅溢于言表。
老街巷是城市變遷最生動的標本,承載著城市記憶,卻也承受著城市發展的陣痛:燈不明、路不平、水不暢,流動小吃攤點油煙飛揚、無證菜攤滿地狼藉,甚至一發大水就漫到膝蓋……市建設局牽頭各鎮辦摸清街巷底數,將“路面坑洼多、亂貼亂畫多、衛生死角多、綠化死株多、垃圾桶破損多”等五多特點的背街小巷首先列入整治計劃,共將3個街道辦事處的6條背街小巷列入整治計劃,共投資780萬元,包括路面瀝青罩面、敷設下水管道、墻面粉刷、補植綠化苗木、增設垃圾桶等,將完善的市政功能延伸到城市的毛細血管。
“背街小巷整治,就是給城市治病。”市建設局公用事業處市政科劉戩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以民心工程,治療城市頑疾:照明增設,綠化調整,立面修整,線路整理等,解決夜間通行、拓展空間、污水出路及景觀臟亂差問題。
民生事大,小巷不小。市委市政府高度關注高樓背后的小巷,深深牽掛居住在背街小巷的老百姓。背街小巷整治從一開始就是一項民心工程。在民意征詢會中提出逢雨積水嚴重的鳳凰莊街巷居民張師傅,如今給背街小巷整治的惠民力度點了贊:“小巷整治得好,還把排水管道都更新了一遍,面子里子都顧到了。”
如今,經過整治后的各條背街小巷舊貌換新顏,通過改造,一條條背街小巷改出了美麗、改出了民生。為維持環境衛生,各小區還成立了衛生治安巡邏隊,并給每棟居民樓都安排了居民值日表,此外居委會還增加了許多文化、健康教育宣傳內容,讓背街小巷成為各有特色的文化小街。(劉德剛)
本文地址:http://jiaozhou.bandao.cn/news.asp?id=2706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