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芳四月,在第二十三個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港頭小學舉行了第三節“和美杯”讀書節,暨“社區群眾進校園”開放日活動,而本屆讀書節圍繞著“最是書香能致遠,品潤心靈細無聲”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
讀書節:社區群眾進校園 本屆“讀書節”,通過讓師生和家長閱讀朗誦傳統文化經典,挖掘傳統經典中對學生的品格教育元素,吸收傳統文化中的內涵精髓,告誡大家學做人,會做事,能成才,活動重點通過讀書,提升和培養學生好的品格素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構建師生讀書的長效機制,同事活動也面向社會開放,展示教育教學成果,面向服務對象與社區群眾敞開大門,讓社區居民也能夠充分地了解學校,主動征求家長的意見和建議,拉近了學校和家庭、社區的距離,彰顯學校辦好家門口好學校的決心。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漢語言文化博大精深,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優秀詩詞歌賦濃縮了漢語韻律,詞章之美,寄寓著中華民族傳統的價值追求和審美理想,閃爍著以天下為己任的愛國主義光輝,展現出自強不息,團結奮進的高尚情懷。這些經典使我們民族文化的重要標志,是人類的 共同財富,成為啟迪一代又一代的只會、豐富我們情感世界的精神源泉。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把中華傳統文化一代代傳承下去。
讓普通石頭在孩子手中點石成“金” 學校在舉行“和美杯”讀書節活動的同時,港頭小學石頭畫社團的孩子們利用平時休息的時間創作了以儒家文化王常“仁、義、禮、智、信”為主題的石頭畫作品。
參與創作的學生高熙越告訴記者:“石頭畫是讀書節中的一個活動,是根據我們讀到的“仁、義、禮、智、信”的故事用石頭畫的形式展現出來的。”而談到畫石頭畫的原因時高熙越說:我沒有學過畫畫,但是我很喜歡畫畫,對畫畫也很有興趣。
“我們都很喜歡畫石頭畫”另一位參與創作的學生韓雪說:“石頭畫是以儒家文化為主題,“仁、義、禮、智、信”代表著儒家文化主要思想”。當談到看到自己的作品左中呈現出來的效果是,港頭小學的學生們表示:“展出來之后感到特別有成就感,同時也是對我們畫工的提高,也更加深刻地明白了“仁、義、禮、智、信”這五個字的含義”。
提到創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時,港頭小學的學生們說:創作中遇到過很多難題,畫畫的時候會畫錯,在找大小石頭時也會偶爾粘錯,或者沒有特別合適的石頭,這個時候我們會找老師幫助或者幾個同學合伙解決困難,幾幅石頭畫是幾個同學分共完成的,先打稿再找一些細心的同學粘石頭,最后幾個同學進行修改。
提起創作石頭畫的初衷,港頭小學李校長表示:“我們是一座海濱城市,在海邊有很多鵝卵石的原材料,所以就地取材,讓孩子用環保材料作畫。”港頭小學在2015年11月份專門成立社團讓愛好作畫的同學作畫,以李校長為代表的老師們也曾去浙江嘉興的天女學校學習。
在挑選鵝卵石的方式上和過程中也充分考慮學生的安全問題,包括組織老師去海邊挑選鵝卵石,石頭畫原材料采用無污染無害的丙烯材料,而在制作方法上,石頭畫一般是先用鉛筆在石頭上畫出輪廓,然后再用顏料上色。
記者也在畫室中看到了學生的其他作品,在卵石上勾畫出的卡通人物或是小鳥都是靜謐美好、惟妙惟肖,石頭的形狀也是契合得天衣無縫,讓人欣賞時也忍不住贊嘆。石頭畫是用環保的繪畫顏料,依照石頭的大小形態在石頭表面創造出圖畫,色彩鮮明,圖畫多樣,立體而又逼真。不同形狀的鵝卵石上進行繪畫創作,讓每一顆石頭瞬間變為了童話世界,這些石頭在孩子們的手上被賦予了活靈活現的生命。
此次石頭畫以儒家文化為主題,負責此次活動的張英老師表示:儒家的“仁、義、禮、智、信”真正體現了我們學校品格教育中的團結、合作、誠信、感恩、尊重和勤學的品格。孩子們以石頭為畫板,把品格教育的精髓更好的展現了出來。”
中國有句話說:藝術來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事實也是這樣的,一塊不起眼的石頭,在孩子們的奇思妙想下開出了花,也把從書本上學到的故事,惟妙惟肖的展示在作品中。
本屆讀書節是在今年小學推進青島市十三五重點課題“以品格教育為核心的構建家校育人共同體策略的研究”的背景下,在第二十三個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舉行的大型展演活動,港頭小學的同學們在老師們的指導下,讀經典、背經典、唱經典、演經典、用經典,成為同學們的日常學習活動。通過背誦經典,積累知識;通過感悟經典,提升大家平哥素養;通過吟唱經典,滋潤心靈、增加智慧,在大家的靈魂深處,沉淀下來,成為今后人生旅途上的精神養料、智慧寶庫,成為大家生命中最靚麗的風景。 [編輯: 董皓]
本文地址:http://xihaian.bandao.cn/news.asp?id=2825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