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型”供熱女站長:能管理、懂技術,車間一待就是19年
盯表盤看數據,發電車間待了19年,經歷‘煤改氣’時代,王慧在今年9月份來到滄口中心站擔任供熱站站長。據了解,該供熱站涵蓋36個換熱站,供熱面積達255萬平方米,涉及32594戶居民,上崗不足4個月,王慧抽查換熱站百余次,入戶居民家中成常事。二網平衡了解新技術,設備操作與技術工一般無二。站長王慧稱自己走一步學幾步,一本筆記本在手,工作全記錄。記者跟訪女站長王慧,記錄全能型選手的日常。
平衡魔方上線,進行二網調試
技術能手女站長,“平衡魔方”上線
12月16日,氣溫驟降,早晨9點第五熱力有限公司滄口中心站站長王慧同往常一樣來到站點開展工作,除了日常監督檢查,王慧告訴記者今天將到轄區內的振華苑小區進行二次管網平衡調試工作,據了解,該次調試采用的是一項非常優秀的平衡技術,王慧稱這也是一次學習的好機會。
王慧正在梳理日常工作
“現在去的小區比較老,1號樓至9號樓偶爾會出現溫度不均的情況,如果不對二次管網進行調節,就會產生前端過度供熱、末端供熱不足的現象。為了滿足末端供熱標準,常會采取大流量、小溫差的運行方式,但這種情況會讓管網前端供熱更嚴重,既造成了能源浪費,又達不到好的供熱效果。”王慧一邊開車一邊向記者介紹,此外,記者注意到,為了記錄每一項工作,她的身邊總會帶上一個筆記本,從日期到事件,筆記本上的各項細節記錄的格外清晰。
王慧向記者介紹,“平衡魔方”這一設備正在滄口中心供熱站推廣使用,要求每個班組都要學會正確操作。“為了學習這項新技術,我們站點派出了一線技術人員外出學習,學習過后再將干貨教給其他的技術人員,包括我也要學,學無止境才能永不過時嘛!”王慧說道。
單元樓外,一個銀色小拉桿箱里就是平衡魔方,王慧手托儀器同技術人員站在單元樓門口開始調試。王慧操作設備的同時向記者介紹:“通過一臺便攜式邊緣計算采集云盒安裝于熱力站庭院管網最不利環路實時采集供水或回水流量,用另一臺便攜式調節云盒對所調節的各建筑物以從末端往前端的順序,按照面積、管徑和各種類型參數進行流量測量和分配。在二次網平衡專家輔助決策系統云平臺 APP 里,選擇所調節樓棟性質、末端形式、內網形式、用熱性質、用熱率等參數,通過系統進行負荷預測、大數據分析從而指導現場運行人員開關操作閥門進行快速精細化調節。”
十分鐘過去,一個單元的調試工作結束,王慧同技術人員急忙奔向下一個單元樓重復操作。王慧表示:“二網調試也是我們的重點工作之一,新設備方便又有效率,不光是技術人員可以掌握,我也需要掌握。”
36個換熱站,已走了百余次
滄口中心站總共涵蓋了36個換熱站,雖然只來崗位3個月有余,王慧已把每個站點走了十幾遍,點位在哪,面積多大,曾經出現過哪些問題,如今運行狀態如何,都在王慧的筆記本中密密麻麻“記載”。下午1點左右,記者同王慧來到中糧某小區對換熱站進行巡檢抽查。“時間允許的話我會同技術人員一起來,每天至少去兩個站點看看情況,有沒有問題我都會去,按照這種節奏每個周至少有 3、4天都要進小區的換熱站。中糧這個小區是今年剛開暖的新小區,也是我們滄口中心站的重點抽查對象,首先是入住率沒有 ‘飽和’,其次是擔心供暖首年溫度方面的問題。”王慧說。
抽查換熱站
該小區的換熱站位于負一層車庫,頭戴安全帽,王慧帶上了她的筆記本進去檢查,用手試試溫度,帖耳感受一下是否有異響,走完一圈王慧拿起筆在本子上開始記錄。記錄完畢后,王慧同技術人員走進設備間。“數據是用手測量不出來的,所以具體的數據一定要檢查控制柜,你看這里還有報警的提示,通過這里查看就能一目了然,包括其他的電氣設備有沒有出現焦糊味,變頻器有沒有出現異常都是要檢查一遍的。”王慧說。
入戶走訪,除了臉熟也要走心
換熱站走了百余遍,用戶家走訪也沒落下。王慧稱自己為了盡快熟悉轄區內的供熱情況,自今年供熱季開啟以來,常去用戶家中走動,看看管道,摸摸暖氣,問問滿意度,也是王慧工作中的重點任務之一。“不管有沒有用戶反映家中有問題,我都會提前打個招呼上門走動走動。中糧這邊是個新小區,我走動的會稍微多一些,尤其這幾天降溫了,用戶家中溫度怎么樣我很關心。”王慧說道。
入戶回訪
來到王大爺所居住的某單元,記者跟隨王慧走出電梯來到管道井處。王慧打開管道井,開啟走訪第一環。王慧介紹:“一般我都會打開管道井看一下過濾器是否處在正常使用狀態,看看水里面有沒有雜質,是否影響流量,如果有的話我們要及時進行清除。”
第二環便是入戶,王慧同技術人員走進王大爺家,記者感受到一股明顯的暖流。“王大爺,我來看看咱家的供暖情況,這兩天降溫了,家里溫度怎么樣,暖不暖和呀?”王慧一邊詢問用戶家中情況,一邊打開廚房的柜門檢查分水器使用狀況。
“我摸了摸咱家的地板也挺熱的,剛才檢查了下分水器還有外面的管道井,都沒啥問題哈王大爺,因為咱這是新小區,我們也是擔心咱第一年供暖會有啥問題,您這邊如果有任何需要給站上或者給我打電話都可以哈,我們馬上上門給咱解決。”王慧向王大爺說道。
王慧留下自己的聯系方式,熟練的在筆記本上做了記錄,離開了王大爺家,急忙去往下一戶。她告訴記者:“一般用戶走訪都不能以個位數起步,咱走都走了,得多看看多問問,包括用戶對我們有什么意見和建議,也好及時記錄,整理改進。”
據王慧講述,與用戶接觸除了“臉熟”,用心也很重要,早在今年開通繳費期,王慧就與轄區內的用戶建立了良好的關系。“那會我剛來站上不久,開通繳費期間其實更多來站上繳錢的都是老年人,不太熟練使用手機,對互聯網也不太懂。我記得有一天一位老人腿腳不好,來站上咨詢我們怎么給家里開通暖氣,老人對流程不太熟悉什么材料都沒帶,顫顫巍巍的路也走不動。都是附近的居民離得也都不太遠,我一看這個情況就扶著老人回家了,幫他找出材料拍了照片,同時聯系站上的同事一步步傳遞資料辦理開通。其實這些事耽誤不了我們太多時間,并不單純因為我是站長我有責任和義務去做這些,而是我覺得我做這些會開心,會快樂。”王慧講述。
以靜代動,踏實進步
2004年入職青島能源集團,一線崗位的王慧在發電運行車間一待就是19年,采訪時她告訴記者這個車間最大的特點就是“靜”。王慧稱:“看盤盯數據,我們的要求就是不能說話,所以這些年我也習慣了,上班的狀態就是安安靜靜待著。”經歷“煤改氣”后,崗位調整,王慧來到供熱站成為站長,最大的改變就是“以動代靜”,下達工作安排、抽查工作、政務回訪,入戶溝通,王慧稱現在的每一項工作都需要溝通交流,“封鎖”了近20年的話匣子在今年順利打開,給人生開啟了新的技能。“現在的我,通過每天的每一項工作不斷鍛煉和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靜下去’我可以做,‘動起來’我也一樣能行。”王慧說。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