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協會確定2025年全國消協組織消費維權年主題為“共筑滿意消費”。中消協表示,“共筑滿意消費”年主題的涵義是,各級消協組織要以提升消費體驗為目標,強化消費維權,助力消費政策,傳...
部分產品基準上限下調80個基點!多家理財子3月內下調業績比較基準,2025年理財產品收益率或趨勢性下行
2月下旬,包括興銀理財、民生理財、華夏理財、杭銀理財等多家理財公司相繼發布公告,宣布將于3月內對旗下部分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進行調整,其中部分產品基準上限下調幅度達80個基點,同時也有理財公司新發4款、存續3款產品業績比較基準下限均低于2%。記者同時觀察到,理財產品的業績表現也呈現下行趨勢。業內人士預計,2025年理財產品收益率或面臨較大下行壓力。
業績比較基準本月密集調整
近日,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官宣將于3月份下調部分旗下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值得注意的是,經過調整,多只存量產品的比較基準下限跌破2%。
2月26日,興銀理財發布公告稱,將于3月6日下調該公司“興銀理財興承恒享穩添利(2個月最短持有期)1號日開固收類理財產品興銀興承恒享2M1號A”的業績比較基準。而該產品說明書原比較基準為“年化2.15%~3.85%”,將下調至“年化2.05%~3.05%”,基準上限下調了80個基點、基準下限下調了10個基點。
同一天,信銀理財也發布公告稱,決定對“信銀理財同盈象固收穩健半年定開20號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進行調整。其中,A類份額的業績比較基準由“2.20%~2.80%”下調至“2.10%~2.70%”,D類份額由“2.23%~2.83%”調整至“2.13%~2.73%”,基準的上限、下限均下調10個基點,調整生效日期為3月6日。
2月25日,華夏理財發布公告稱,自3月8日起,“龍盈固定收益類G款36號半年定開凈值型理財產品”將進入下一個封閉期。根據市場情況及產品運作情況,華夏理財擬將下一個封閉期的業績比較基準調整為1.60%~1.90%。該產品說明書則顯示,其當期業績比較基準為2.35%~2.55%,因此下一個封閉期的業績比較基準下限調降75個基點,上限調降65個基點。
同一天,招銀理財發布了“招睿零售青葵系列半年定開5號固定收益類理財計劃”第13個投資周期業績比較基準的公告。公告顯示,該投資周期的業績比較基準下調為1.35%~2.85%。在上一個投資周期中,該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為1.75%~3.15%。而此次調整后,其業績比較基準的下限下降了40個基點。
2月21日,杭銀理財一次性披露了68份業績比較基準調整公告稱,自3月5日起啟用調整后的業績比較基準范圍。批量調整后,公告所涉產品份額的比較基準范圍將整體下行0.1個百分點,部分產品業績比較基準下限由2%跌入“1”字頭。
針對部分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下調的原因,北京財富管理行業協會特約研究員楊海平表示,這主要歸因于兩個方面:一是理財產品發行機構基于對市場行情演進的判斷;二是監管部門對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的披露要求趨于嚴格規范,也是理財公司下調業績比較基準的考量因素。
“許多業績比較基準被調降的產品,底層資產以債券等固定收益類資產為主,在當前低利率環境下,債市疲軟,存款利率走低,理財產品收益率預期下行,促使業績比較基準被下調。”光大理財相關投研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
新發募集期產品同步調整
記者注意到,新發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的下限也在下調。普益標準的最新監測數據顯示,2月17日~2月23日期間,理財子公司發行的開放式理財產品的平均業績比較基準為2.25%,環比下跌了0.08個百分點。2月27日,記者登錄中國理財網查詢發現,多只顯示為“待售”“募集”狀態的新發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下限跌破2%。例如,由中郵理財發行的固收類產品“靈活·鴻運最短持有90天6號”,三類份額的業績比較基準均設定在1.65%至3.65%。平安理財發行的平安理財穩健精選(存盈)封閉第2期固收類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下限為1.93%,上限為2.23%;農銀理財發行的農銀同心·靈動7天優選配置理財產品(對公低波優享),業績比較基準的下限為1.8%,上限為2.2%。3月3日,記者登錄中國理財網發現,光大理財新發當天尚處于募集期的理財產品中,有六款的業績比較基準下限低于2%。其中,“陽光金豐利522期”業績比較基準的下限為1.8%;“陽光金增利穩健樂享天天購8號(28天最低持有)”和“陽光金創利穩健樂享日開12號(14天最低持有)”下限均為1.75%;“陽光金增利穩健樂享天天購12號(7天最低持有)”則下限為1.5%。存續產品中,“陽光金增利穩健日開定制2號”“陽光金增利穩健日開定制4號”“陽光金天天盈13號”下限為1.8%。
統計數據顯示,當前理財產品的實際收益率也在呈下行趨勢,2024年全年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平均為2.65%,同比下降29個BP。普益標準的數據顯示,2024年12月末,存續的開放式固收類理財產品近1年平均收益率為2.98%。而到了2025年1月底,該收益率下降至2.86%。普益標準的最新監測數據顯示,2月17日~2月23日期間,全市場存續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在近7日和近1個月的年化收益率均出現下跌,分別為1.54%和1.63%。
理財產品凈值波動可能加大
理財產品的實際收益和業績比較基準未來走向如何呢?國信證券金融業分析師孔祥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受債券收益率下滑和同業存款收益下調影響,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將在2025年進一步下行,新發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下限大概率下降40~50BP至2%以下。展望2025年,國盛證券首席分析師楊業偉表示,在債券收益率下降、同業存款利率自律機制落地等因素影響下,2025年理財產品收益率可能趨勢性下行。此外,理財產品規模擴張或存在一定壓力,產品凈值波動可能加大。
華西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郁則認為,無需對2025年理財產品的收益情況過于悲觀。他表示,從政策利率利差以及存單發行利率兩個視角來看,短端利率或已接近極限。此外,伴隨債市調整,機構或已卸掉非必要的彈性杠桿,后續資金波動帶來的“痛感”可能鈍化。
理財師提醒,業績比較基準下調,并不意味著實際收益會下降,投資者需要結合產品特征和自身需求選擇理財產品,多元化進行資產配置。
(大眾新聞·半島新聞記者 文鴻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