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人包6萬多個粽子,直徑3米大鍋盛不下
5月28日上午,城陽區城陽街道城陽村社區內粽葉飄香、歡聲笑語,一場以“‘粽’孝傳家 崇德向善”為主題的青島市“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暨第七屆千人包粽子大賽盛大啟幕。活動通過傳統民俗體驗、非遺文化展示和群眾性競賽,將端午文化融入社區生活,吸引1700余名居民參與。活動結束后,999只飽含祝福的粽子被送往社區醫養中心,為孤寡老人送去節日關懷。
1700人包出6萬多個粽子
清晨的城陽村社區廣場上,艾草與彩繩裝點出濃厚的節日氛圍。活動在“文明青島”城市形象主題歌曲《熱愛》的激昂旋律中拉開帷幕。隨著直徑3米的巨型“團圓鍋”的揭蓋,包粽子大賽正式拉開帷幕,來自社區的1700名參賽者展開技藝比拼,制作粽子6萬余個,其中參賽選手年齡最小的4周歲,最年長的達88周歲。年逾七旬的劉蘭香手把手教孫子卷粽葉、填糯米,動作雖慢卻格外認真。“今天不僅教孫子學會了包粽子,還跟他講了屈原的故事,這樣的活動有意義!”老人感慨地說。
活動現場,通過“非遺+競賽+演藝”立體模式,讓端午節既守得住文化根脈,又接得上時代地氣。城陽村社區幼兒園西櫻花園區師生表演的舞蹈《萌娃躍動慶端午》,孩子們佩戴龍舟頭飾,以靈動的舞姿展現了龍舟競賽的熱鬧場面。原創情景劇《粽香千年》以穿越形式演繹屈原故事,配合漢服舞蹈重現古代端午禮儀,展現新時代少年對傳統文化的創新詮釋。參加節目演出的柳晴月小朋友興奮地說:“老師告訴我,端午節不只是吃粽子,還要記住那些為國家奉獻的人!”
記者看到,活動現場特別設置的“非遺文化長廊”成為亮點,邀請非遺傳承人指導兒童制作香囊、五彩繩等端午主題手工藝品,社區幼兒園小朋友制作的五彩納福繩、香囊護安康、扎染祈福運、青傘綻芳華、漆扇搖清風,吸引著數名居民駐足觀看。在非遺文化展示區,城陽區級非遺項目“香囊制作技藝”傳承人張婷現場演示藥香配方。“端午佩香囊有驅邪避瘟的寓意,我們選用艾葉、薄荷等十幾種草藥,既保留古法又優化了香氣。”活動現場還布置元寶爭高下、陀螺轉乾坤、空竹奏歡歌等多個游戲區域供居民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999只精選粽子分裝成“孝心禮盒”
經過激烈角逐,本屆包粽子大賽共評選出20組“金粽獎”“銀粽獎”獲得者。然而,比競賽更動人的是溫情時刻——社區志愿者將999只精選粽子分裝成“孝心禮盒”,送往社區醫養中心,為孤寡老人送去溫暖關懷和節日祝福。“數字‘9’寓意長長久久,我們希望通過這份心意,讓老人們感受到‘家’的溫暖。”社區志愿者袁媛說道。據介紹,作為首屆全國文明村鎮,城陽村社區始終將傳統文化傳承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相結合,打造了包粽子大賽、鄰居節、餃子宴等文化品牌,讓社區居民在參與中感悟文化根脈,讓孝老愛親的美德代代相傳。
其實,粽葉包裹的不僅是軟糯香甜,更是綿延千年的文化基因,而社區搭建的不僅是活動舞臺,更是崇德向善的精神家園。城陽村社區的端午盛會,以文化為媒、以孝善為魂,展現了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生動實踐。
據了解,近年來,青島市認真落實中央和省關于傳統節日振興工程的部署要求,在全市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節日期間,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大中小學校、各類文化場所、商業街區等,廣泛開展文藝匯演、文化惠民、民俗體驗、志愿服務、文明倡導等一系列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讓傳統文化更好走進群眾生活,增強群眾文化自信和幸福感。當白發老者與垂髫孩童共同系上五彩繩,當非遺技藝與現代生活碰撞火花,一幅“鄰里和睦、文化共融、向善向上”的幸福圖景正徐徐展開。
(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