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戀,“她”在騙!
無聊時刷視頻認識了“靚女”,你們趣味相投、相談甚歡。你以為是遇見真愛,殊不知已掉進騙子精心設計的“愛情陷阱”。
基本案情
2021年期間,黃某(男性)將自己的微信號包裝成單身女性交給他人在“抖音”軟件上推廣。2021年9月,黃某成功添加楊某(男性)微信后,用戀愛詐騙話術騙取楊某信任,進而編造家人生病住院治療等理由向楊某借款,楊某對此深信不疑,通過微信轉賬、發紅包等方式“借”給黃某54224元。當楊某向黃某索要借款時,發現已無法聯系黃某,楊某意識到自己被騙,遂報警。案發后,被告人黃某的家屬代其賠償被害人楊某47800元,并取得被害人楊某諒解。
判決結果
連州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黃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隱瞞真相,詐騙他人財物,數額較大,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黃某到案后如實供述其主要犯罪事實,系坦白,自愿認罪認罰,賠償被害人損失并取得諒解,故對其從輕處罰。法院遂根據黃某的犯罪事實、情節、后果和社會危害性,以詐騙罪判處黃某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并處罰金人民幣10000元。
法官說法
網絡世界真假難辨,詐騙手段層出不窮。上述案例中,受害人楊某遭遇了典型的婚戀、交友類詐騙犯罪。此類騙局的被害群體主要是單身、離異人士,尤其是那些渴望戀愛、婚姻的人。犯罪嫌疑人往往利用被害人情感孤獨、寂寞的弱點,通過“偽造交友對象”的方式,以甜言蜜語騙取被害人好感,再用小額試探獲取信任,進而逐步實施犯罪行為。
法官在此提醒,網絡交友須謹慎,注意核實身份信息,警惕虛假人設,切莫輕易相信陌生人的甜言蜜語,警惕“以愛之名”的各類轉賬、購物請求,避免人財兩空。如若被騙,切記第一時間報警并整理、留存證據,以便警方及時介入調查,挽回損失。法官也正告網絡詐騙分子,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以身試法者,終究難逃法律嚴懲。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