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社慶逢詩會,千年雅韻少年傳,省內近600名學子齊聚青島競逐“詩王”,科技賦能讓傳統文化煥發新彩
8月9日,恰逢半島都市報26周年社慶日,一場詩意盎然的文化盛會——“詩韻少年·山東詩詞大會暨詩王爭霸賽”在青島藝術學校實驗劇場如期綻放,近600名來自山東多個地市的學子齊聚一堂。“半島廿六,詩意同慶”,半島通過全新的賽制設計,互動感極強的詩詞競答,妙趣橫生的詩詞研學,為山東的學子們精心打造了文化盛宴,利用信息化技術讓千年詩詞在盛夏綻放出全新活力。
創新賽制
緊張刺激看得觀眾手心冒汗,寓教于樂增長詩詞能力
本屆詩詞大會自啟動以來便點燃了廣大中小學生的參與熱情。青島市詩詞大會,有近百所學校的7萬余名學子參與,經過層層篩選,最終2000余名“詩詞小達人”站上線下市決選舞臺。8月9日當天,市決選中的佼佼者代表青島參賽,角逐“詩王”稱號。層層遞進的選拔機制,既擴大了參與覆蓋面,又保證了賽事的專業性。
山東詩詞大會當天,全省近600名學子齊聚線下巔峰對決。今年的賽制和形式全面升級,賽前主辦方精心準備了各個環節的詩詞題庫供選手練習。8月9日現場的PAD答題競技十分“硬核”,“積分賽+淘汰賽+復活賽+詩王對決”多層關卡,“鋒芒初試”“穩中求勝”“飛花接力”“分組對抗”“家長助力”等環節更是輪番登場,讓比賽的趣味性與挑戰性再上新臺階。
尤其是最后初中高組的“詩王爭霸”環節,各組前20%的選手展開毫秒級對決,指尖觸碰平板的瞬間便可能改寫結局。前一秒穩居榜首的選手,或許會因一道七言絕句題的遲疑半秒被反超。最后各組前十名的選手角逐“詩王”稱號,臺下學生和家長屏息凝神,臺上小選手眉頭微蹙,目光緊緊鎖定屏幕上的題目,整個賽場都被這緊張又有趣的氛圍籠罩著。各組別冠軍(詩王)獲500元獎學金,亞軍300元、季軍200元,所有參賽學生均能收獲原創文創獎牌與證書。“爭奪‘詩王’的選手太厲害了,一輪又一輪地進行加賽,才最終產生了前三名,看得我手心都冒汗了。”感受了現場氛圍的李女士說。
社慶同輝
詩詞與社慶撞個滿懷,活動含“半島”量十足
8月9日,既是詩詞大會的巔峰對決日,更是半島都市報26周年社慶日。“半島廿六,詩意同慶”的主題貫穿全場,讓這場文化盛會更添紀念意義。現場裝飾處處可見社慶元素,氣球、彩帶與詩詞展板相映成趣,仿佛在為半島都市報獻上一場詩意的生日派對。《詩韻少年特刊》同步發布,將選手風采、詩詞感悟與報社26年的文化堅守融為一體,作為半島送給學生們的禮物人手一份,成為獨特的社慶紀念。
除此之外,所有參加山東詩詞大會的家庭,都受邀參加8月10日在唐島灣中國院子舉辦的“詩詞游園會”。游園會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藝術表達與互動體驗深度融合,為賽事注入了更多沉浸式、趣味性與人文氣息的活力,讓詩詞的魅力煥發出別樣的光彩。“把社慶和詩詞大會結合,既熱鬧又有文化味。” 現場一位家長感慨道。這種創新的融合,讓慶典不再是簡單的慶祝,更成為傳統文化傳播的新載體。社慶與詩詞相遇,難得的機會也讓小選手們十分珍惜。青島寧安路小學四年級安俊豪,雖然左腳不小心受了傷,還是拄拐堅持來參加了大賽。“既然參加了這個比賽,就想著一路堅持下來,拿出自己最好的競技狀態。”他很期待與詩詞高手過招,在競爭中成長。
詩詞新趣
古院闖關遇 “詩仙”,科技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作為本次山東詩詞大會的亮點環節,10日的“詩詞游‘院’會”在古色古香的中國院子精彩上演。孩子們身著漢服化身“小詩俠”,在各個環節穿越回廊亭臺,用平板和手機答題闖關;掃碼互動時,原創的李白、杜甫、李清照等詩人的AI虛擬形象便會“現身”,開啟跨越時空的詩詞對話。“星光照片”環節里,孩子們的游園照片被打印出來貼在報紙封面上,成為獨特的紀念禮物。“詩韻星光走秀”舞臺上,身著漢服的小選手們伴著古典樂音款款走來,與深情朗誦相映成趣。科技感十足的手機打卡讓孩子們體驗了科技的魅力。當天活動還邀請到青島鴻獅堂龍獅團的師傅們為孩子們表演舞獅和噴火等絕活。
一場看似簡單的詩詞活動,變成了一場融合競技答題、詩詞研學的文化嘉年華。李滄區文正小學周正赫在闖關后拿到實踐證書時開心地說:“在古院子里和‘詩人’對話,比課堂學習有趣多了!”從徽派院落、晉派古宅到蘇派的曲廊、閩派建筑,在華夏文明的血脈中也讓小詩仙們對詩詞有了進一步的探索。剛剛斬獲銀獎的何嘉瑞來自青實雙語學校,他的臉上還洋溢著抑制不住的喜悅。“拿到銀獎的時候特別開心,感覺之前的積累都有了回報。”何嘉瑞表示,這些詩詞如同鮮活的畫卷,在他眼前徐徐展開,讓他對“詩詞的魅力”有了更真切地體會。
記者手記:科技為文化傳承插上翅膀
從學校比賽到省內對抗,舞臺越來越大,詩詞的魅力不斷提升,背后是半島主辦方的精心設計。讓古詩詞插上現代科技的翅膀,是比賽獲得眾多家庭青睞的原因。“詩韻少年”詩詞大會的核心創新,在于用現代化手段激活傳統文化。將枯燥的詩詞背誦融入線上闖關答題,寓教于樂。精心設計的題庫融入齊魯元素,讓詩詞答題成為文化傳承的載體。從原創文創禮品到精彩的賽制設置,每一次的闖關都是記錄下成長的時刻。
詩詞大會虛擬出了6位詩人AI形象,在掃碼互動答題時,詩人們的虛擬形象躍然屏上,用生動的對話解讀詩詞背后的故事。人工智能的運用,讓“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詩句從虛擬的李白人物口中吟出,更顯生動。平板答題的高效便捷、AI互動的趣味盎然,讓詩詞學習從“被動記誦”變成“主動探索”。“選手們的詩詞儲備絕非一日之功,而是長期積累的結果。”擔當評委的青大附中老師王婷深有感觸,這樣的比賽真正點燃了孩子們對古詩詞的熱愛。超銀中學崔振霞老師也點贊賽事設計:“環節緊湊又充滿互動性,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文化傳承就在這潛移默化中完成了。”
鮮活有趣的活動,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自青島白珊學校的克拉特喬那斯,是這場文化盛宴的特別見證者,他斬獲了銅獎和團體賽冠軍。他的父親是德國人,2013年來到青島工作,非常支持孩子學習古詩詞,了解中華文化。“青島是我見過最美麗的中國城市,我非常支持孩子學習中華古詩詞,參加活動是一次非常好的中華文化體驗。”父親Gunnar說。
從7萬學子的廣泛參與,到科技與文化的深度融合;從社慶與賽事的創意聯動,到外國少年的熱情加入,山東詩詞大會用創新證明:傳統文化從未過時,當它遇上現代科技與青春活力,便會續寫更動人的詩意篇章。
【冠軍“詩王”分享】
低年級組
泰安市倉庫路學校馬冉高旭:
300首經典浸潤童年
泰安市倉庫路學校二年級二班8歲半女生馬冉高旭憑借扎實的詩詞功底與深刻理解,勇奪低年級組冠軍,摘得“詩王”稱號。她有著雷打不動的每日約定。每天完成作業、吃過晚飯后,她總會準時捧起詩集,在半小時的誦讀中與千年前的文字相遇。馬冉高旭的媽媽說,孩子對詩詞的熱愛早已融入日常。每日半小時的誦讀,300首詩詞的積累,在孩子的童年里,詩詞不是任務,而是悄然生長的文化印記。
中年級組
青島海信學校竇楊子:
心中有目標就不緊張
中年級組“詩王”稱號被竇楊子摘得。他在青島海信學校就讀,已經是詩詞大會的老粉,去年就參加了大賽并獲獎。他告訴記者,這次是奔著前三的目標而來,最終獲得“詩王”讓他非常激動。“臺上的競爭還是很激烈的,但是心中有目標也就不緊張了。”竇楊子說,在他還小的時候,姥姥就帶他讀詩詞、講詩詞,幫他建立起了興趣。竇楊子媽媽說,孩子自主能力比較強,平時特別喜歡看書,涉獵的類型很多,只要平時沒有事情,就埋頭在閱讀當中。
高年級組
市北區實驗初級中學小學部王妙冉
讀懂詩詞里的萬千心意
王妙冉在本次山東省詩詞大會上斬獲了高年級組的“詩王”稱號,而她與詩詞的緣分從童年就已注定。“小時候跟爸媽出去玩,看到什么景色,就會問聯想到什么詩句。”她說,正是家人這樣潛移默化地引導,讓詩詞成了生活里的一部分。她特別感謝半島都市報為像她這樣熱愛詩詞的同學們提供了一個比賽交流的展示平臺,“和其他選手交流時,每個人對詩句的理解都不一樣,像在互相‘取經’。”王妙冉笑言,詩詞不僅是知識,更像一場“美的修行”。
膠州市向陽小學陳俊宇
在詩詞的世界里積累與成長
當被問及如何學習詩詞時,陳俊宇坦言,技巧在于“多看看書,多練練”。他從小就在媽媽的引導下早早接觸詩詞,背誦了大量作品,加上自己的努力學習,才得以在比賽中斬獲冠軍。陳俊宇表示自己喜歡的詩詞有很多,杜甫、李清照等詩人的作品都讓他十分感動。這份感動不僅源于詩詞內容帶來的感同身受,更來自對詩人創作背景的了解,知曉他們創作背后的不易后,更能體會作品中蘊含的深情與力量。
(半島全媒體記者 魏海洋 劉金震 金鑫 王鵬 劉愷琦 孟達 吳璟)
- 諸城奏響千年雅韻!“舜韻流芳” 虞舜文化古琴弦歌品鑒會溫情啟幕
- 從田園到餐桌:中裕小麥的600多種“變身記”
- “兒童票比成人票貴600多元”,怎么買省錢?多家航司回應
- 科技賦能、全鏈增值,山東濱州—— 小麥“變身”600多種產品(深閱讀)
- 詩王爭霸將啟幕,詩詞盛典續風雅,山東詩詞大會暨詩王爭霸賽8月9日開賽,中國院子詩詞盛典8月10日啟幕
- 10余年花了600多萬!女子信“神婆”能改命,致家庭瀕臨破產
- 加沙近600人領食物時被打死,超4000人受傷,以媒:以軍被告知可以向巴勒斯坦人群開火
- 青島故事|600歲的土陶“會呼吸”,平度這個村讓指尖上的“非遺”活起來
- 青島故事|平度何家樓陶藝:600歲的土陶會“呼吸”,讓非遺傳下去、活起來
- 青島故事|即墨90后村書記“功夫”出圈,單條視頻播放量過6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