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動圖站|平時沒時間,周末“惡補式運動”有用嗎?
上班族最痛苦的
想運動卻沒時間
運動的好處顯而易見
大汗淋漓后肌肉舒展
內啡肽驅散壞情緒
長期堅持更有益身心
能降低疾病發病風險
運動難在堅持,上班族常被工作擠占時間,不少人選擇周末集中“惡補”一周運動量。這種“惡補式運動”能否收獲規律運動一樣的效果?是否會損害健康呢?
在89573名參與者的配合下,分析了運動模式與678種疾病發病率之間的關系。根據運動習慣,研究人員將研究對象分為了三大類:
不活躍組(每周運動時長<150分鐘);
規律運動組(每周運動時長≥150分鐘,均勻分布在每天完成);
周末運動組(每周運動時長≥150分鐘,但集中在1~2天內完成)。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指南,成年人每周應該至少進行150~300分鐘的中等強度或高等強度的運動鍛煉。這個150分鐘的運動時長,就是健康成年人每周鍛煉時間的底線。
研究表明:無論是規律運動組還是周末運動組,都比不愛運動的不活躍組更健康。
相比于不活躍組,這兩組的研究對象有200多種疾病的發病風險都顯著降低了。其中,又以高血壓、糖尿病等方面的疾病的發病風險降低最為顯著。
規律運動組和周末運動組參與者在中位數6年期間:
患高血壓的風險分別降低了23%和28%;
患糖尿病的風險則分別降低了43%和45%;
肥胖風險分別降低了45%和56%;
呼吸暫停風險分別降低了43%和51%。
這些結果表明,運動不僅對當下健康有益,還能降低未來患病風險。令人驚訝的是,規律運動組與周末運動組并無顯著差異——只要運動時間達標,無論每天堅持還是周末集中運動,健康益處相同。因此,每周抽時間運動,無論方式如何,效果一樣好。
運動本無嚴格標準,無論是運動方式還是運動模式,最終都為達到運動總量,以保障健康。只要在生活中找到平衡,以舒適方式達到一定運動量,就是健康的。踐行“周末惡補”模式的人,可以摸索適合自己的舒適運動方式。
對于不愛運動的人來說,周末專門抽時間運動簡直太痛苦了。但其實,并不是所有運動都是枯燥乏味的,不妨試試徒步、爬山、騎行、跳舞、球類運動等更有趣的方式。相比跑步、力量訓練、瑜伽這類偏訓練式的運動,它們趣味性更強,而且一次就能完成一周的運動量,堪稱“充電一次,巡航一周”,特別適合懶人。
就像給重要的約會留出時間一樣,把運動也納入到你的日常日程中。你可以選擇每天早晨起床后進行半小時的晨練,讓一天從活力四溢的狀態開始;也可以在下班后安排一個小時的健身時間,把一天的疲勞都甩掉。
為自己準備一套舒適的運動裝備,穿上它們就像披上了健康的戰袍,瞬間進入運動狀態。在運動前,給自己來一段專屬的熱身舞蹈,讓身體熱起來,心情也嗨起來;運動后,泡一杯自己喜歡的花草茶,在陽臺上邊欣賞風景邊享受這份運動后的寧靜時光。
和朋友一起組個運動小隊,互相鼓勵、互相監督。你們可以一起參加馬拉松比賽,在賽道上為彼此加油助威;也可以一起去健身房,一起挑戰各種健身課程,分享運動心得。
- 果然財經|九成時間當耳機,AI眼鏡是“真智能”還是“偽需求”
- 聚力推進“人工智能+”|逄曉男:錨定“AI+鋼鐵” 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賦能鋼鐵產業全工序
- 智聯萬物 AI賦未來 2025中國國際消費電子博覽會開幕
- 2027年90%業務場景實現AI賦能!青島地鐵發布《“人工智能+”三年行動方案》
- 用AI編造網絡謠言、“開盒”網暴檢察官,10起典型案例公布
- 2025年山東網絡安全宣傳周 | 魯小安網安日記:AI技術需善用,辨偽存真護平安
- 海報|與省領導面對面,8位山東企業家談如何玩轉AI+
- AI長圖丨“亂穿衣”季節來了!到底要不要“秋凍”?
- 喜報!青島地鐵《你好,軌道交通的AI時代》品牌故事榮獲全國“十佳”
- 央媒揭AI造謠利益鏈:有MCN機構每天發數千條謠言,收入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