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国偷精品免费看-97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中國藍碳藍皮書2025》在青島發布,為“雙碳”戰略目標提供“藍碳”智慧

2025-09-09 19:59 大眾·半島新聞閱讀 (13985) 掃描到手機

9月9日,2025海洋合作發展論壇特色活動之一——聯合國“海洋十年”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成果對接會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行。會上,《中國藍碳藍皮書2025》(下文簡稱“藍皮書”)正式發布。

藍皮書由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碳中和中心牽頭組織,共有來自海洋、氣候、環境、工程、信息、水產、地質、經濟、管理、法律等多學科交叉領域的近70名專家學者受邀參與編纂,涉及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等30余家單位,匯集了行業內外專家、學者的智慧發現和研究成果。藍皮書結合碳中和愿景目標,從多維度選取數據指標,針對我國藍碳現狀、問題與未來發展等開展剖析,精選國內外藍碳實踐的成功案例與豐富經驗,為中國“雙碳”戰略目標的實現同時面向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提供“藍碳”智慧和中國方案。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庫,以其巨大的碳儲量、多樣的固碳方式、穩定的保存形式和廣闊的增匯潛力在緩解氣候變化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藍碳(又稱“海洋碳匯”)是一種重要的碳匯資源,可以幫助減緩氣候變化和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藍皮書指出,中國擁有近300萬平方千米的海洋國土面積和1.8萬千米的大陸海岸線,同時擁有紅樹林、鹽沼和海草床三種藍碳生態系統。

藍皮書指出,過去10多年我國藍碳生態系統吸收二氧化碳呈顯著增長趨勢,2023年達3.96億噸,較2010年增長了約32%。預測未來將繼續呈增長態勢,到2035年有望接近5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屆時我國有望成為全球藍碳貢獻核心國。我國藍碳生態系統的年沉積碳埋藏量達每年210萬噸碳。近20年我國近海貝藻養殖總碳匯量增長快速,每年碳匯量達650萬噸。我國海洋地質碳封存潛力巨大,預測潛力達2580億噸碳。

藍皮書主編、中國海洋大學未來海洋學院院長、海洋碳中和中心主任李建平教授在采訪中指出,中國藍碳市場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發展面臨很大機遇。目前中國大部分藍碳項目尚未被開發利用,擁有大量的“潛在”儲備藍碳資源。未來需繼續完善藍碳相關政策法規,提高社會對藍碳的認識和重視程度,推動藍碳的計量和監測技術的發展,以促進其發展和推廣。

據悉,藍皮書在2024年原書基礎上,對藍碳研究內容進行了深入思考與整合升級。全書內容分為七章,從產業、熱點、未來趨勢、政策法規、案例等方面對我國藍碳發展態勢進行了總介紹,并全面總結了藍碳的國內外發展態勢、影響因素、主要問題和未來趨勢。

自中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發展目標以來,國內上下各行各業都積極投身于“減碳增匯”的工作中,已取得顯著成效。去年以來,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碳中和中心統籌國內外諸多科研機構專家學者,聯合發起了《中國藍碳藍皮書》專項研究,旨在通過發揮中國海洋大學在海洋領域“文理工農商”等多學科交叉融合優勢,開展跨學科有組織科研,提供中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新方案、新思路。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麗平 李曉哲 實習生 閆新月 趙悅)

來源:大眾·半島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