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研人員開發可用于癌癥免疫治療的“納米標記機器人”
在癌癥的免疫治療中,體內免疫細胞需接受足夠強和足夠多的信號,才能對癌細胞發起攻擊。但狡猾的癌細胞善于偽裝,表面的天然信號非常稀疏。
如何精準識別癌細胞?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韓碩研究團隊將化學生物學研究中的鄰近標記技術應用于疾病治療,通過構建一種深紅光或超聲波響應的工程化納米酶,成功開發出可對癌細胞精準識別的“納米標記機器人”。
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于9月10日在線發表了相關研究論文。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韓碩研究員和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高強教授為該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據韓碩介紹,鄰近標記技術是一種強大的“分子地圖”繪制技術,能在細胞的特定位置對周邊環境進行催化標記。利用這一技術原理開發的“納米標記機器人”,可搭載識別癌細胞的抗體或配體,通過血液循環富集在癌細胞的表面,再通過深紅光或超聲波下達指令,就可以給癌細胞打上清晰的標記,成為“人造靶標”。
針對這些“人造靶標”,研究人員在實驗中為小鼠注射了一種特制的BiTE分子,這種分子一方面能增強“人造靶標”標記信號,另一方面還可以激活并召集體內免疫T細胞前來參加抗癌的戰斗。
“這種高密度的標記,不僅是簡單的指引,更像是吹響戰斗的沖鋒號,促使T細胞表面的相關識別受體高效聚集,觸發其最強攻擊模式,對深紅光或超聲波引導的位置,實施精準打擊。與此同時,還能激活全身免疫系統,形成長期記憶,如同在體內接種了‘腫瘤疫苗’。”韓碩說。
目前,該研究在實驗小鼠腫瘤模型和體外臨床腫瘤樣本中均取得良好療效,有望為開發更智能、更高效的下一代免疫療法開辟全新的道路。
該工作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技重大專項以及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
- 全球首個具身智能機器人4S店亮相東博會
- 產業鏈上的山東好品牌 · 青島新力量|讓人形機器人關節靈活又絲滑!他們研發的零配件可以媲美國際產品
- 人形機器人“跑”向實用,2025電博會成最佳T臺!
- 機器人有了國產“神經系統”丨走在前 挑大梁·產業鏈上的山東好品牌
- 無人環衛機器人花式“上崗”,這一千億市場迎爆發期
- 機器人走進工廠礦場,外灘這場機器人職業技能賽有意義!
- 2025外灘大會探營:做菜、救援、演奏……機器人上演“勞動最光榮”
- 【視頻】人形機器人5V5足球賽落幕!專家:機器人3到5年內或能“看懂”世界
- 機器人大賽在青落幕!專家表示:機器人3-5年內或能“看懂”世界
- 機器人足球賽驚艷全場,家庭機器人“全能管家”登場!機器人“天團”集中亮相2025海洋合作發展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