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場、公廁、地下通道,打卡小麥島公園更便利
沒地方停車、公廁太少、過馬路人流車流堵在一起……曾經,不少市民游客對網紅打卡地小麥島是又愛又煩,風景確實美,但各種不方便也確實存在。近日,記者探訪小麥島周邊發現,雖然暑期已過,但小麥島客流量仍然巨大,地下四層的停車場、新增的6座公廁以及開放試用的地下通道,都讓小麥島之旅變得更加便利。
去小麥島不用再等紅綠燈
“看,這里有地下通道,可以走到小麥島去。”9月10日傍晚,在麥島路和東海東路交界口處,外地來青旅游的孫女士和朋友發現了地下通道的指示牌。如果不走地下通道,從她們所在的地方去往小麥島方向,要過兩個紅綠燈。
地下通道示意效果圖
進了地下通道,看著兩旁墻上小麥島的大幅風景照,跟著通道內的指示牌,孫女士兩人很快就走出地下通道,來到地面。出口位于麥島公園的運動區,這個今年五一正式開放的公園,面積2萬余平方米,和小麥島之間就隔著一條窄窄的麥島路和一座麥浪橋,從麥島公園往海的方向走,五六分鐘就到了麥浪橋。雖然已經過了暑期旅游旺季,但是在麥島公園里遠遠就看到涌動的人群,等走到麥浪橋,更是人潮如織,真不愧是網紅打卡點。
東海東路麥島路路口人行過街地道采用“口”字形布置,在東海路、麥島路路口東北側、西北側、西南側和東南側分設ABCD四個出入口。每個出入口都配備電扶梯和直梯,方便市民進出,其中西南象限與麥島路西側停車場地下車庫聯通。
地下通道啟用。
記者在現場看到,目前電扶梯正在調試中,直梯施工也已經完成,經過后期驗收程序等,將很快可以投入使用。
據悉,小麥島作為“島城熱門打卡點”之一,年均吸引超百萬游客,但旅游季高峰期人流車流量大,東海路、麥島路易交通擁堵。隨著東海路麥島路地下通道完工投入使用,市民游客前往小麥島休閑、游玩有了更安全、更便捷的“綠色”通道。
新增六座公廁太方便了
曾經,小麥島的如廁問題被不少游客詬病,和龐大的游客群體相比,島上的兩座公廁遠遠不能滿足需求。
9月10日記者現場采訪時發現,現在去小麥島玩,如廁可方便多了。雖然小麥島上仍是兩座公廁,但周邊卻增加了6座公廁。其中,和小麥島緊挨著的麥島公園地上就有兩座公廁,兩座公廁之間也就隔著一兩百米,公廁密度可以說很高了。走進新公廁,高效通風系統與香氛裝飾讓空氣清新,精致的風景畫與生機盎然的綠植相映成趣。很重要的一點是,公廁不用排隊。
麥島公園地面的新增公廁。
新增加的6座公廁,麥島公園有4座,除了地上的兩座外,地下負一層和負四層停車場各有一座。此外,東海東路麥島路路口東南側和小麥島濱海步行道北側各有一座。6座公廁共增加廁位88個。
地下四層650個社會停車位
“小麥島現在停車真是特別方便。”9月10日晚,從江蘇自駕來青旅游的張先生一家,逛完小麥島,走回麥島公園,然后徑直走到公園的2號客梯處,下到負二層,找到自家的車,滿意開車離去。
記者在負二層停車場看到,雖然已經是晚上,但停車場還停著幾十輛車,不少是江蘇、河北等地的車輛。
地下停車場入口
麥島公園的地下停車場共分東西兩部分,東停車場地下四層,為社會停車位,配備650個小汽車位;西停車場地下三層,為公交停車場,配備155個公交泊位、20個大巴車位。停車場設置雙出入口,實現公交與社會車輛分流。
游客市民開車從麥島路上可以直接進入地下停車場,非常方便。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里設置了10部電梯,方便游客市民從地下停車場直達地上公園,解鎖“停車即達景點”的暢行體驗。
地下停車場
小麥島公園紅了之后,嶗山區近幾年一直在致力于解決公園的痛點問題。嶗山區于2023年4月啟動了小麥島橋建設工程, 2023年底全新的“麥浪橋”開通,解決了小麥島 的上島問題。曾經的小麥島橋是座漫水橋,經常風浪大了,游客就被風浪給擋住了。
從今年5月1日麥島公園啟用開始,嶗山區又陸續解決了小麥島的停車和如廁問題,隨著東海路麥島路地下通道的啟用完善,小麥島打卡之旅將變得更加順暢。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