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館弦歌|解碼藍色奧秘,賡續紅色血脈,記者探訪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博物館、一多樓
在青島這座兼具山海風情與人文底蘊的城市里,中國海洋大學承載著百年文脈與藍色使命。近日,記者走進該校海洋生物博物館與一多樓,沉浸式感受海洋科學的神奇魅力,聆聽紅色建筑背后的動人故事。
中國海洋大學一多樓
海洋生物博物館:
解鎖海洋密碼,培育藍色人才
“大家眼前的這具布氏鯨標本,是我們館的‘明星展品’之一,它生動還原了深海巨獸的真實形態。”走進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博物館,館員高澤榕正向前來參觀的觀眾細致講解。2024年,在青島市政府與學校的共同支持下,這座始建于2008年的博物館完成全面翻新改造,以嶄新面貌迎接公眾。
館內七百余種、三千余件標本,最早可追溯至20世紀40年代,是一件來自李滄區的柔質仙菜標本。館內標本大多源自學校前輩教學科研積累,部分來自校友捐贈?!斑@些標本是海洋生命演化的‘活檔案’,見證了海大生命學科的發展歷程?!备邼砷胖钢构裰幸患滟F的海洋生物化石介紹,博物館以“櫛風沐雨,披荊斬棘”的學科成長史為序,通過“海洋棲息地”“演化的奇跡”“生命萬象”“深海居民與地球三極”四個篇章,全方位展現海洋生物世界的奧秘。
在“深海居民與地球三極”展區,海底熱液、冷泉生態及鯨落現象的模擬場景,讓觀眾仿佛置身深海。中國海洋大學2023級水產養殖學專業本科生陳璐,是這里的“??汀??!梆^里很多生物是課堂上沒見過的,比如不同類群的海洋貝類標本,幫我更直觀地理解了水產養殖相關知識,對專業學習幫助很大?!标愯葱χf,每次來都有新收獲,博物館不僅是知識殿堂,更是她科研夢想的啟蒙地,“希望大家能在這里學到新知識、堅定理想信念,成為‘胸懷藍色夢想、堪當時代重任’的專業人才。”
如今,作為省級科普教育基地,博物館正成為連接校園與社會的橋梁,為傳播海洋科學知識、培育海洋人才持續貢獻力量。目前,海洋生物博物館的開放時間為每周四下午1點至4點30分、周六的上午9點至下午4點30分,觀眾通過中國海洋大學微信公眾號預約入校后,方可進行參觀。
一多樓:
凝固的歷史,澎湃的紅色活力
“一多樓始建于1903年,最初是俾斯麥兵營的軍官寓所,百年間歷經多次功能變遷,如今成為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載體?!币欢鄻枪芾韱T韓冰芝的講解,將記者的思緒拉回百年前的青島。
1922年,青島主權回歸后,1924年中國海洋大學前身私立青島大學在此創立,以“教授高深學術,養成碩學宏材,應國家需要”為宗旨,青島文脈在此蓬勃發展。1930年,聞一多先生應邀來校擔任文學院院長、中文系主任,1931年至1932年在此居住。彼時,這里不僅是聞一多的居所,更是諸多名家學者交流研討的場所,黃際遇、游國恩等大家曾匯聚于此,激蕩思想、切磋學問。
1950年,為銘記聞一多先生的卓越成就與愛國主義精神,學校將這棟小樓命名為“一多樓”。2024年,恰逢中國海洋大學建校100周年,在青島市委市政府、市南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一多樓重新開放?!斑@座歷經滄桑的建筑,就像一支紅燭,用微光點燃傳承的火炬?!表n冰芝說,樓內展覽以“賡續紅色血脈 矢志謀海濟國”為主題,通過文史資料、場景復原等方式,展現聞一多等先輩的愛國情懷與治學精神,以及學校與國家民族同呼吸共命運的百年歷程。
如今,漫步一多樓,序廳里的名家日記節選,專題展中的聞一多書房復原場景,無不訴說著這里的過往與傳承。作為青島重要的紅色文化地標,一多樓正以蓬勃的活力,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賡續文化血脈,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砥礪前行。目前,一多樓以服務學校師生為主,面向社會開放,周三至周六正常開放,具體預約方式可查看中國海洋大學官網。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愷琦 魏軍)
- 中國海洋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在青島西海岸校區成立并揭牌
- 半島V視|校館弦歌:走進海大海洋生物博物館,三千珍貴文物書寫無聲的生物史詩
- 教育部第四批 “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名單公布,中國海洋大學團隊連續四次入選
- 2025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財經賽道(中職組)總決賽落幕,青島十六中高飛團隊勇奪金獎
- 諸城奏響千年雅韻!“舜韻流芳” 虞舜文化古琴弦歌品鑒會溫情啟幕
- 銘記歷史|從襁褓孤兒到紅色傳人!84歲老人講述滿門忠烈家史,以“永志”為名賡續紅色血脈
- 學習新語·抗戰|烽火亂世 弦歌不輟
- 中國海洋大學教授薛長湖獲2024年度青島市科學技術最高獎
- 弦歌不輟傳薪火,舞臺演繹家國情!青農學子以愛國話劇紀念抗戰勝利八十年
- 李明任中國海洋大學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