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国偷精品免费看-97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半島聚焦|不只放假!春秋假背后:既解 “人從眾” 出游痛點,也為學生添 “自然課堂”

2025-09-18 22:16 大眾新聞·半島新聞閱讀 (6700) 掃描到手機

9月16日,商務部等9部門對外發布了《關于擴大服務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稱《措施》),提出五方面19條舉措。其中,第十三條指出:優化學生假期安排,完善配套政策。在放假總天數和教學時間總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結合氣候條件、生產安排、職工帶薪休假制度落實等因素,科學調整每學年的教學和放假時間,探索設置中小學春秋假,相應縮短寒暑假時間,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務消費時間。

此前全國多地已開始探索實施春秋假。

8月25日,湖北恩施州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做好中小學春秋假工作的通知》,明確全州義務教育學校每年春季學期放1次春假,秋季學期放1次秋假。春假和秋假時長均不少于1周,原則上與法定節假日或雙休日銜接,連續安排。具體時間由各縣市結合本地實際自主確定。幼兒園、普通高中、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等參照執行。

8月11日,廣東佛山市教育局印發《佛山市教育局關于開展中小學春秋假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2025-2026學年將在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進行春秋假試點。其中秋假安排在11月12日-14日,共三天;春假安排在“五一”假期前后,共兩天,具體時間待國務院公布2026年節假日放假安排后確定。

而作為全國最早實施春秋假制度的城市,杭州自2004年起實施春秋假至今已逾20年,今年則進行“升級”。今年4月1日,杭州市教育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春秋假實施的通知》,明確進一步加強春秋假托管、進一步優化春秋假安排、進一步規范春秋假收費。在進一步優化春秋假安排中,通知指出:春秋假原則上各3天,學校可利用其中1天,組織學生開展春秋游、運動會或其他社會實踐活動。支持各地將春秋假與法定節假日相連,形成更長的連休期,便于家庭安排外出活動。各地也可根據本地文化傳統、錯峰等因素,靈活調整春秋假時間。尚未設立春秋假的地區,要深入調研,全面評估,盡快開展。

還有多地已發文鼓勵研究探索春秋假。

如今年8月1日,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貴州省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明確探索中小學春秋假制度。

5月2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印發河南省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結合實際探索設置中小學春秋假。

5月10日,湖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湖北省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明確: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結合實際探索設置中小學春秋假。

4月12日,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海南省提振和擴大消費三年行動方案》,嚴格落實帶薪年休假制度,鼓勵帶薪年休假與小長假連休,實現彈性錯峰休假,結合實際探索設置中小學春秋假。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程超功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在國慶中秋長假即將到來之際,商務部等9部門發布了《措施》,標志著旅游消費擴容政策的再次加碼,對旅游業構成重大利好。其中,有關優化中小學生假期安排的舉措對于拉動旅游消費的作用最為直接。

程超功認為,中小學生放假安排的優化,特別是將寒暑假拆分出春假和秋假,分別與五一和國慶兩個長假合并,是近年來居民休假安排的一個重大變化。該政策與帶薪休假快速普及大趨勢的結合,預計將進一步拉動長假親子家庭旅游消費需求,可為居民家庭的休閑度假提供更加靈活的選擇空間。比如,秋假+國慶黃金周的假期格局可有效延續暑期消費慣性,延長秋季出游旺季窗口期,從而帶來增量消費。

不過,也有不少家長評論稱“孩子沒人帶”。

有家長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最近一直聽到相關傳聞,但實際我們所在學校還沒有通知。個人對春秋假還是蠻期待的,孩子可以多點假期去戶外放松,但實際是否能帶娃出去長途旅行,還要看工作安排。因為我個人工作原因,可能秋假很難連著國慶長假提前請假帶孩子出去。但是‘五一’春假我還是蠻期待的,到時考慮提前請假相對錯峰帶娃出去。”

有不愿具名的行業分析人士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如果能夠更好地落實‘打工人’的帶薪休假,來輔助類似于春秋假等假期的實踐,或能更有效地拉動提升相關消費。”

值得一提的是,《措施》的19條中,有5條與旅游消費擴容升級緊密相關。程超功指出,其中有關延長文博場館和景區營業時間等方面的政策建議,將有效緩解出游旺季期間頭部文博場館“一約難求”的局面,可部分化解重點旅游城市旺季期間的供給“瓶頸”,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相關政策預計將對重點旅游城市提升過夜游客占比及客均停留時間等有顯著效果。此外有關增加優質體育賽事、文化演出等文化產品供給的安排,將創造出更多讓人民群眾走出家門的“理由”,也將為旅游行業帶來更多增量消費。

觀點

“中小學春秋假”背后的人文經濟學

9月16日,商務部等九部門發布《關于擴大服務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五方面共19條舉措。其中明確提到,“優化學生假期安排,完善配套政策”,并進一步提出“探索設置中小學春秋假,相應縮短寒暑假時間,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務消費時間”。這一表述再次引發社會各界對設置“春秋假”的廣泛討論。

所謂春秋假,是指在春季和秋季學期中,為學生增設一個有別于寒暑假的短假期。這并不是全新概念。早在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就提出,在總假期時長不變的前提下,高等學校可結合實際調整寒暑假時間,地方政府可探索中小學放春假或秋假。之后多個政策文件也陸續提出類似建議。今年3月,中辦、國辦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再次明確,“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結合實際探索設置中小學春秋假”。

設置“中小學春秋假”的政策設想,著眼于調整假期結構,以適應現代化社會的需求,其背后是對教育規律、家庭需求與經濟社會資源的綜合考量。在保障教學總量和時長不變的基礎上,通過設置春秋假這一更靈活的假期安排,既有利于促進旅游消費,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綜合素質。這其中蘊含著“人文經濟學”的深層邏輯。

一方面,設置春秋假有助于實現錯峰出行,緩解集中休假帶來的壓力,提升游客出行體驗,推動旅游業更高質量發展。從經濟視角看,該舉措旨在打破旅游消費的時間約束。傳統寒暑假和法定節假日,容易造成游客過度集中,再優質的旅游資源,面對“人從眾”式的洶涌客流,也難以保證游覽品質。

另一方面,分段休假也能幫助中小學生調節學習節奏,提高學習效率。教育應當關注人的需求和發展。當前學生學習壓力較大,長時間連續學習易導致疲勞,而超長寒暑假又可能帶來知識銜接的“斷檔”。在學期中適時設置短暫假期,有助于學生勞逸結合,促進身心健康。

此外,春秋兩季氣候宜人,適合開展戶外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接觸自然和實踐體驗的機會。古人說“莫放春秋佳日去”,多走進大自然、參與戶外實踐,對學生的成長具有書本學習難以替代的價值。《論語》中所描繪的“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場景,正是一種在自然中陶冶性情、和諧育人的生動體現。

當然,推行春秋假,離不開各種配套措施支持。包括切實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完善多元化托管服務體系,以及各地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制定假期時長和安排,等等。唯有如此,才能確保政策在探索實踐中不走樣,讓學生在人性化的假期制度中得到全面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杭州自2004年就已開始試點春秋假,并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免費托管服務,是探索實踐春秋假的“先行者”。杭州作為人文經濟學的樣本城市之一,春秋假在此地的早期實踐,或許并非偶然。

讓春秋假成為“成長假”“幸福假”

今年以來,“春秋假”成了一個熱點話題。9月16日,商務部等9部門印發的《關于擴大服務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確提出探索設置中小學春秋假,縮短寒暑假。

消息一出,家長群、朋友圈刷屏點贊:終于可以避開人潮,帶娃看山河;終于不用在暑假“人從眾”,在寒假“凍手凍腳”;終于可以讓孩子在最舒服的季節,去奔跑、去呼吸、去長大。

春秋假不是簡單的“挪假”。過去,我們把最漫長的假期留給酷暑與嚴寒,卻錯過了春秋兩季最適合戶外、最適合研學的黃金時段。如今,把寒暑假各“削”幾日,換來兩段不冷不熱、不擠不貴的“小黃金周”,既讓孩子避開極端天氣,又讓家庭避開高價高峰,更讓旅游行業在傳統淡季長出新的消費曲線。

春秋假是“雙減”的延伸。減的是機械刷題、無效內卷,增的是親近自然、觸摸社會。秋假,孩子可以去稻田里數稻穗,去社區里當小小志愿者;春假,孩子可以跟父母徒步古道,也可以去賞花踏青。原來世界不是只有教室那么大,春天和秋天,真的可以伸手摸到。

好政策不能止于“放假”,更需做好“放”后的配套文章。時間怎么排?課程怎么調?安全怎么保?都需要統籌。讓春秋假真正成為美好假期,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共同探索落地方式。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不搞“一刀切”,才能避免“閑假”變“忙假”,防止“研學”成“游而不學”。

更長遠地看,春秋假期還是一扇觀察教育生態的窗口。它提醒我們:教育不是填滿孩子的時間,而是點燃孩子的熱情;課堂之外、考試之外,同樣有知識、有審美、有品格。


半島新聞綜合整理,素材來源:澎湃新聞、光明網、湖北日報等

來源:大眾新聞·半島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