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兩會”準時開啟。來自不同行業的代表委員,針對各種國計民生、前沿科技,參政議政、建言獻策。而每一年,科技界的大佬發言、提案都備受關注。
科技大佬的兩會時間:丁磊李彥宏馬化騰都說了什么
2019年“兩會”進行時,中國科技互聯網領軍人物們紛紛拿出政協提案,其中,智能教育、人工智能、產業互聯網、物聯網、5G通信技術等成為高頻詞匯。
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理提出促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集群,壯大數字經濟。
這勢必為科技行業注入新的動能,那么,身處行業之中的科技領航者們,都有哪些具體的提案建議,智能菌總結梳理如下。
3月4日,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公司董事兼首席執行官帶來多份提案,涵蓋“創新智能教育方式”“助推先進制造升級”“電商精準扶貧”和“未成年人健康上網”等主題。
丁磊:AI+教育消除城鄉教育鴻溝 電商精準扶貧
全國政協委員、網易公司董事兼首席執行官丁磊提出,可以利用“AI+教育”等互聯網技術消除城鄉教育鴻溝、消除貧困代際傳遞,推動中國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直播、VR、等智能教育技術,可以把優質教育資源同步到貧困山區。他建議要搭建城鄉一體化的“網絡數字學校”,導入優質教育資源,加強教師能力水平的培育提升,創新智能教育模式,重視貧困地區學生的素質教育。
他還建議電商精準扶貧,把落后地區的優質產品和發達地區的消費能力結合到一起,利用大數據分析和專家顧問力量,從地區產業發展規劃、供應鏈源頭、商品打造等上游入手,進行精準扶貧。丁磊還談到,我們應該積極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了解用戶需求、優化生產,將中國制造推向智能化、高端化、市場化。
在青少年教育和健康成長領域,丁磊連續兩年專門提案,今年建議普及智能設備的兒童模式,減少孩子對智能設備的過度沉迷,他還提出為兒童戶外活動提供更多場地,增強兒童戶外活動意識。
李彥宏:構建智能交通方案 完善電子病歷管理
全國政協委員、百度公司創始人CEO李彥宏的提案依然和人工智能有關,他提出,緩解交通擁堵通常以擴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主要手段,因物理空間有限,傳統方式已無法有效緩解擁堵。而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構建智能交通解決方案,可以實現對交通的“全面感知、全局決策、實時控制”,能有效緩解交通擁堵,減少交通事故,讓老百姓出行更加順暢和安全。
李彥宏還提出,提高電子病歷的互聯互通性,將提升百姓就診效率。此外,基于電子病歷的人工智能應用,有望緩解目前醫療資源不足、分布不均,服務同質性差等問題。
此外,李彥宏還建議,由政府主管部門牽頭,組織跨學科領域的行業專家、人工智能企業代表、行業用戶和公眾等相關方,開展人工智能倫理的研究和頂層設計,促進民生福祉改善,推進行業健康發展,掌握新一輪技術革命的主動權。
馬化騰:加快發展產業互聯網 落實就業優先
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建議,大力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基礎,加快5G和IPv6全面商用部署;促進云計算創新發展,鼓勵工業云、金融云、政務云、醫療云、教育云、交通云等各類云平臺加快發展,加速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
馬化騰還連續三年提交關注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建議,他建議從觸網管理、家長介入、企業技術措施、大眾觀念培養等角度多措并舉,更系統有效地實現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
此外,他建議進一步推進改革,落實就業優先政策。馬化騰表示,要發展壯大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動能產業,推動和帶動經濟發展,增加就業供給。與此同時要完善分享經濟等新經濟、新模式、新業態的相關勞動法律規范,積極探索全民社會保障體系,研究將保障范圍擴大到新經濟中的非標準和非正式就業的人員。
雷軍:布局5G應用 建議研究制定智能交通發展目標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CEO雷軍表示,物聯網作為連接人、機器和設備的關鍵支撐技術受到企業的高度關注,5G技術優勢能夠較好滿足工業控制需求,同時為制造企業提供遠程控制和數據流量管理工具,以便更高效智能地管理大量的設備,并通過無線網絡對這些設備進行軟件更新。
建議國家加大對高端裝備、智能制造、工業物聯網等重點領域的財稅金融支持力度,引導中央、地方產業投資基金和社會資本,圍繞大型制造企業上下游進行垂直改造,加強自動化產線、無人工廠等重大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打造虛擬的產業閉環,提高產業的生產效率和整體國際競爭力。
在5G眾多的應用場景中,無人駕駛和車聯網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出現的引爆點,他還建議國家研究、制定和出臺關于智能交通的中長期發展目標,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支持產業發展。
楊元慶:智能化推動產業升級 倡導效率紅利
全國人大代表、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針對中國制造業面臨的發展困境,提出“大力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他認為,要通過加快推進我國制造業全價值鏈環節的智能化改造、制定和完善高標準的質量監管體系、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中國品牌等方式提升我國制造業的發展水平。
除了制造業面臨發展難題,中國經濟也亟待尋求新的增長動力,楊元慶還特別關注生產效率。他認為通過大力發展智能物聯網,革新生產技術,可以提升傳統行業的生產效率。針對此,楊元慶提出了創造效率紅利的建議,建議加大對“效率紅利“的理論論證和探索,樹立明確的政策導向。
劉慶峰:AI迎來黃金收獲期 建議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提到,2019年將是人工智能規模化應用落地年,人工智能的黃金收獲期也將從2019年開始。
建議國家加快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讓人工智能服務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好地解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現因材施教,讓“智醫助理”輔助醫生診斷,推動基礎醫療水平的提升,通過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優化社會投入結構,另一方面提升社會服務能力,提高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用人工智能建設美好世界!
周鴻祎:進入萬物互聯時代 建議打造網絡安全大腦
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董事長周鴻祎表示,人工智能、物聯網、5G通信技術的迅速應用與普及,讓我們的經濟、社會、生產、生活越來越多地運行在網絡上,全球進入萬物互聯時代。
周鴻祎認為,從網絡安全角度來看,“萬物均要互聯,一切皆可編程”,這意味著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已經打通,線上線下的邊界正在消失,網絡空間的攻擊將會穿透虛擬空間,直接映射到物理世界的安全。加之物聯網的發展,聯網的智能設備增長可多達百億計,每個智能設備都可能成為攻擊的切入點。
但目前的網絡安全觀念和防御體系并不能應對未來的安全問題。他提到,面對萬物互聯時代復雜多變的網絡環境,網絡安全大數據的高度整合、整體防御尤為關鍵,希望國家能夠把運營商、國家的科研單位、以及國企和民間的網絡安全研究單位聯合起來,共建網絡安全大腦,實現網絡安全大腦聯防聯動,形成網絡安全的整體合力。
孫丕恕:深挖5G潛在的巨大商機 發力工業互聯網
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提議,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成為加快實現數字經濟普惠發展的重要動力。不過,傳統互聯網主要聚焦于消費領域,在深度與廣度上已無法滿足當前需求,導致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改造賦能不足,數字產業化有待于進一步鏈接政府、企業與個人。
孫丕恕認為,需要深挖5G潛在的巨大商機,要推廣5G在更多商用場景應用,推動產業城市云計算平臺,大數據平臺,邊緣計算平臺建設,為城市發展提供數字基礎設施。
此外,他還提出現階段發展工業互聯網要著力解決的三個問題:一是解決實體經濟對工業互聯網的畏難、畏懼情緒;二是解決企業個性化要求強的問題。每個企業都具有自己個性化的特征,有自己個性化的應用系統;三是大力培育有全球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運營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