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和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分別于2019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開幕。
許振超代表:從法律層面推動一流強港建設
許振超代表
文/半島特派記者 李曉哲 王麗平
圖/半島特派記者 梁玉鵬
打造國際一流強港,對于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山東省青島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橋吊隊隊長許振超代表來說,是多年來的一個夢想。許振超說,國家應從法律層面推動國際一流強港建設,支持山東在經略海洋、打造一流強港上先行先試。
■談一流強港建設:
提升國際集裝箱中轉量
記者:今年全國兩會您關注哪些話題?
許振超:我今年主要的一個關注點就是經略海洋。去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山東省代表團和代表審議時,給山東提了一個要求,就是要經略海洋,要建設國際一流的海洋強港。實際上我國北方的各大港口去年都做了很多努力,大家都在往一流的國際海洋強港努力,誰也不甘心落后。我當時聽了以后也很激動,因為建設海洋強港,這是我們多少年的一個夢想。
海洋強港的概念,不僅僅是大。你說大港,我們現在已經是大港,在國際上我們去年排第7位,這已經很不容易了。但是要達到國際強港的目標,我覺得還有好多工作要做,這需要國家法律法規的支持。
什么是強港,什么是大港,國際上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但一般我們業內有這么一個共識,大家通常都認為:集裝箱吞吐量是大港的標準,這個我們肯定符合;再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國際集裝箱的中轉量,要占到總吞吐量的30%或者是50%。
記者:這個國際集裝箱的中轉量其實也是一個開放程度的指標?
許振超:對。你開放程度越高,集裝箱中轉量越大。當然要達到這樣一個目標,應該說對港口本身要求也很高,包括港口的深水泊位、現代化齊全的裝卸設備、堆場、信息化的生產指揮系統,還包括保稅通關等層面。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國家法律法規支持。我們現在在這方面就遇到一個障礙。我們國家的國際海運條例對處于快速發展期的我國來說,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但接近20年過去了,我們的港口規模、港口生產方式等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最重要的是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變化,國際海運市場發生了變化。近幾年大型、超大型集裝箱船密集投入,因為船大了就牽涉到成本問題。所以國際海運市場聯盟化凸顯。而聯盟經營就是要減少港口掛靠,要重新選擇比較適合中轉的港口。
對此,我們硬件條件沒問題,但現在卡在哪里呢?就是我們海運條例目前的規定,外籍船舶不允許捎帶國內貨物,但是我們國內的這種航線的船又少,很多類似的箱量就流到國外了,緊跟著就有了效益的流失。
建設國際中轉港是我們好多年的一個夢想,我們從1995年就開始干,一直干到現在,但是每年增長量都很小。所以建議國家修改一下目前實行的海運條例,把不允許國外船公司的船舶捎帶國內的貨物,改為允許捎帶;如果不改也行,那就重新解釋,明確只要是外貿國際集裝箱,它在國內的這一段應該認為是國際航線的組成部分。這樣一解釋,那活就好干了。比如天津港起航,到了青島港中轉,后直接到國外,目的港是國外,我們只是中轉,就認為這是一條完整的國際航線。
所以我建議,借經略海洋這樣一個機會,考慮能不能把有些法律法規在山東試點改革,給港口發展破除一些障礙。
■談港口助推城市建設:
希望青島港成為自貿區
記者:在您看來,港口下一步如何助力青島國際化城市建設?
許振超:青島港過去應該說在青島的發展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從我在港口工作的40多年來看,我也有這個體會。比如說,我們現在的新港區都在西海岸新區。但我們當時到西海岸新區去的時候那里還很荒涼,坦率地說我們吃飯都找不到地方。你再看現在,對港口服務的各種各樣的設施到處都是。為什么?就是因為董家口、前灣港的崛起對拉動整個西海岸新區起到很大的作用。
對于青島未來的發展推動,作為基層代表我可能并不了解更高層面的規劃,但我覺得青島港肯定是非常愿意去做這樣的工作的,因為我們為自己在青島市感到自豪,青島也以青島港為榮。
我們希望將來青島港能成為自貿區,因為我們有實力。一旦國家允許青島建自貿區的話,對青島市的人民,對建設國際化城市是一個很大的支持。我覺得青島港在這方面也有能力做好。
■談工匠精神:
職業教育加大投入
記者: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港口建設肯定離不開人。我注意到您每一年全國兩會也會關注工匠精神、人才培養這一領域,今年您關注的重點是什么?
許振超:我比較關注職業教育,因為我們國家的職業教育和以前大不一樣。我們國家現在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就需要高質量的人才,包括一線工作的技能人才。
當然技能人才的培養走了不少很曲折的路。這幾年我一直呼吁加強對技工、藍領的培訓,包括高技能人才的再培訓。有沒有效果?有。但是能不能達到我們所期望的那種理想,我覺得還有不小的差距。國家對中職教育的投入差得很遠。
記者:現在您覺得最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許振超:必須得加大投入,加大資金的投入。你想全國中職教育投入的財政資金和一所名牌大學差不多,這哪能行!我覺得這實際上也有個觀念問題,給人感覺就是重視程度不夠。我認為也要重視基礎人才的培養,因為教育是全方位的。
現在中等職業教育的一個短板就是生源。所以我想國家能不能在這方面改變一下中職院校的考核辦法,要保證進得來生源。此外要推動高質量發展,對于中職院校教什么、怎么教,也面臨著一個改革的問題,我覺得都應該通盤考慮。加大投入是一方面,改革教育方式、教育質量也是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