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是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然而惡性事件卻頻頻出現。食品安全屏障為何屢屢被突破?亂象叢生何時休?揭秘食品市場背后到底有何"貓膩"。
市場監管總局:2018年全國查處食品違法案29.97萬件
人民網北京3月29日電 上午10時,市場監管總局以“食品安全監管政策解讀及信息發布”為主題,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市場監管總局執法稽查局副巡視員王松林介紹,2018年,全國共查處食品違法案件29.97萬件,貨值金額7.6億元,罰款35.5億元,沒收違法所得1.67億元,吊銷許可證219件,搗毀違法生產經營窩點360個。案件數、貨值金額、吊銷許可證數同比增長均在15%以上,罰款數同比增長48.5%,有力打擊了食品違法行為。
針對下一步的工作,王松林指出,市場監管總局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要求,繼續深入推進食品安全稽查執法工作。保持對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利劍高懸、發現即查、露頭即打、依法嚴懲”的嚴厲打擊態勢,加強與公安機關的配合,不斷提升對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的震懾力度。
一是加強案件查辦。組織指導地方密切跟蹤、關注直接危害群眾身體健康、生命安全的熱點問題,進一步加大案件查辦力度。同時,對于重大案件,加大查辦和督查督辦力度,對危害性強、性質特別惡劣,直接損壞公眾生命健康權的違法行為由總局直接組織查辦;對跨區域、具有全國性影響的違法行為由總局掛牌督辦;對地方查處的重大案件進行督查督辦。通過對違法行為窮追猛打,追根溯源,打團伙、摧網絡,除惡務盡。
二是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嚴格落實“四個最嚴”,加大與公安等機關聯合打擊食品違法犯罪的力度,對行政執法中發現的涉嫌犯罪行為,一律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讓違法犯罪分子付出代價。對重大案件線索,通過行刑銜接機制,由公安機關提前介入,將案件查清查透,堅決對違法犯罪行為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