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国偷精品免费看-97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青黃不接"只在記憶中……半島互動活動《我和我的祖國》受關注 數百名讀者積極投稿

2019-09-18 06:41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閱讀 (195337) 掃描到手機

上世紀50年代青島與黃島之間唯一的渡海交通工具為小舢板。(拍攝于棧橋碼頭,受訪者供圖)

□半島記者 劉笑笑

70年,光輝歲月彈指一揮間;70年,中華大地滄桑巨變。70年來,我們的生活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自半島全媒體大型互動活動《我和我的祖國》啟動以來,數百名市民和讀者參與活動,一起“給祖國點個贊”,他們中有的人已經年過七旬,有的是正在上學的大學生。他們發來老照片追溯過去的歷史,感受幸福生活。更有不少市民積極推薦身邊叫“國慶”的人,講述他們的故事。

這其中,市民陳敬剛向我們展示了一張1958年拍攝的老照片,講述了青島到黃島從過去只能靠小舢板通行到現在天塹變通途的巨大變化。

“青黃不接”是用來形容舊糧已經吃完、新糧尚未接上的那段時間,但過去在青島,人們卻借用這個詞來形容青島市區和黃島雖然近在咫尺卻不能方便快速到達的困境。市民陳敬剛曬出了一張停泊在青島棧橋碼頭的小舢板的老照片,講述了姥姥所在的“青黃不接”的年月,以及天塹變通途的巨大變化。

市民陳敬剛今年43歲,他告訴記者,這張照片是曾經在照相館工作的鄰居1958年在棧橋隨手拍攝的。陳敬剛說,照片中的小舢板時期他沒有經歷過,但是聽姥姥講述過。“我姥姥的娘家是黃島區沿海地帶的南屯村,姥姥結婚后居住在青島市區。上世紀50年代,青島、黃島兩地唯一的渡海交通工具只有靠人工搖槳的小舢板。小舢板行駛在海面上,就像飄蕩在狂風中的一片落葉。遇到大風大浪,隨時有傾覆的危險。”陳敬剛說,有一次姥姥回娘家在海上遇到風浪,衣服和頭發都被海水淋得濕漉漉的。從那之后,每次乘坐小舢板,姥姥總要提心吊膽。盡管渡海要經歷這么大的風險,可那些居住在黃島的漁民和小手工業者為了生計,差不多每天都要乘坐幾乎毫無安全保障的小舢板,往返于青島市區與黃島。

到了上世紀60年代,陳敬剛的母親去黃島乘坐的交通工具改成了小型火輪(輪船)。“我母親說,當時火輪的票價一塊錢左右。火輪雖然不像小舢板那樣猛烈顛簸,但由于體積太小,航行中依然很不平穩,因此她經常暈船。”陳敬剛說,風高浪急的時候,小火輪還經常不能出海。

到陳敬剛上幼兒園的時候,他們開始乘坐親戚家所在的薛家島的機帆船渡海。年幼的陳敬剛難以適應海上的顛簸,坐船時經常嘔吐不止。“所以那時我非常討厭坐船,每次去黃島幾乎都是父母哄著我去。”陳敬剛說,后來干脆不坐船了,每逢父親單位出車去黃島時,便搭乘父親單位的大卡車。“那時可沒有現在的環膠州灣高速,只能沿著膠州、原膠南沿海的道路環行。清晨一大早出門,中午還到不了目的地。”

1986年12月,青島至黃島的輪渡開通。上世紀90年代又有了快艇。青黃兩地的交通比過去便利多了。陳敬剛說,乘坐輪渡碼頭的客船和快艇,沒有了過去那種海上顛簸的感覺。但每逢遇到大霧天和風力較大的時候,輪渡和快艇依然不能通行,給青黃兩地的人們造成了諸多不便。

不過,隨著膠州灣海底隧道和膠州灣大橋的相繼落成,青島市區、黃島兩地的交通變得暢通無阻,人們往返于“青黃”之間終于再也不用看天的“臉色”了。陳敬剛說,橋隧開通后,母親曾多次乘坐汽車體驗過,無不感慨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如今,由于工作需要,陳敬剛更是經常需要開車前往西海岸新區的東方影都,無論是走海底隧道還是膠州灣大橋,都十分便利,不到1小時可達。青島歷史上“青黃不接”的年月徹底掀過,塵封在人們的記憶之中……

征集

一起來給祖國點個贊

半島全媒體大型互動活動《我和我的祖國》仍在火熱進行中,征集主題包括“我給祖國點個贊”“曬曬老照片”和“全城尋找叫‘國慶’的人”,快快參與吧!

征集主題(一)

我給祖國點個贊

中華人民共和國即將迎來70華誕,身為中華兒女,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你想如何表白祖國母親?歡迎給我們發來一段小視頻或一段文圖,向祖國問好,說說對祖國70年巨變的感受。

征集要求:1、視頻中請自我介紹姓名、身份等,如“我叫×××,是一名旅居海外的青島人,在××(國家、城市)向祖國問好!”并談一下對新中國成立70年來巨變的感受等。結尾請用統一格式“祖國你好,祝祖國……”2、視頻請橫屏拍攝,可拍攝成一段視頻或者多段。3、如果是發送文圖,文中請做詳細自我介紹,并寫上對祖國的祝福。同時,附上一張您的近照,照片背景最好是您所在城市的景觀等。

征集主題(二)

曬曬老照片

70年來,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恰恰為我們記載了70年的歲月變遷。如果您珍藏著珍貴的老照片,歡迎您參與到我們的活動中來,我們愿與您一起追溯歷史,品讀往事,重溫美好時光,見證祖國發展。

征集要求:1、全面征集反映新中國成立以來,島城的自然風光、風土人情、滄桑巨變、建設成就等各個方面的老照片。2、老照片須為原創照片,提供照片者須對照片負責。要求影像清晰,原始照片或翻拍的均可。黑白、彩色、尺寸不限,圍繞一個主題不同時期的組照最好,單幅亦可。3、每張照片須附文字說明及大致的拍攝時間,照片記載的事件、地點、人物姓名,以及與照片內容相關的歷史背景、故事等。

征集主題(三)

全城尋找叫“國慶”的人

中國人的名字里藏著時代記憶,記錄著國家的崛起、民族的復興。新中國成立后,舉國同慶。因此,也就有不少人被起名為“國慶”。你的名字或者你身邊有人叫“國慶”嗎?名叫“國慶”的人們經歷過哪些時代風云?有著怎樣的成長故事?

半島都市報現全城尋找名字叫“國慶”的人,以采訪、口述、散文等形式,講述同叫“國慶”的個人故事,揭示大時代的變遷。以銘刻一生的名字,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奉上我們的禮贊。請你驕傲地舉手,告訴我們:我的名字叫“國慶”!

征集要求:請留下您的姓名、出生日期、照片、一段和名字或祖國發展有關的小故事、聯系方式等。

參與方式:

以上征集內容均請發送至郵箱woaizhongguo70@163.com,發送時請注明征集主題;也可撥打半島熱線96663提供與征集主題相關的線索。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