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市民報告、聽市民意見、請市民評議”,今年是青島市連續開展“三民”活動的第十一年。“三民”活動開展以來,始終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圍繞“述、聽、評”三大環節...
青島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科技局、市園林和林業局"三民"活動亮成績:前10月直接融資1905.7億
半島記者 肖玲玲
“三民”活動中,政府各部門紛紛亮出本年度的“成績單”。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科技局、市園林和林業局在工作中取得哪些亮點,如何更好地服務群眾。
/ 市地方金融監管局 /
全市上市公司總數51家,居全省首位
今年以來,新增上市公司9家,數量為歷年之最,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排第3位,在全國所有城市中排第6位。全市上市公司總數達到51家,居全省首位。此外,還有擬上市公司16家。新增新三板掛牌公司4家,總數達到94家。新增藍海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38家,總數達到1544家。前10個月,全市實現直接融資1905.7億元,規模為歷年之最,同比增長46.8%,超過去年全年直接融資額468.8億元。
舉辦三場“金融助推15個攻勢項目發布與對接會”,對338個重點項目進行集中推介,發布融資需求約1681.0億元,通過搭建“金政企”聯動發展平臺,綜合運用多元化融資渠道,滿足攻勢項目融資需求。
成功舉辦2019全球(青島)創投風投大會,揭牌啟用全球(青島)創投風投中心大廈,舉辦“青島科創之星”路演大賽,發布實施國內創投風投行業體系最全、力度最大的“青島創投風投十條”及其實施細則,設立總規模500億元、首期120億元的青島市科創母基金。大會以來已有253家創投風投機構在青島完成工商注冊,為歷年之最。10月末,在中基協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機構達到254家,備案私募基金515只,實繳管理規模796.1億元,分別比去年末增加18家、101只、155.7億元,新增備案私募基金數量及其管理規模均為歷年之最。
建立“金企通”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搭建起電子化、常態化、綜合化金企對接渠道,平臺運行以來,征集企業融資需求近千條1817億元。至10月末,全市44家小額貸款公司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72.2億元,33家融資擔保公司涉農和小微企業融資擔保余額76.8億元,41家民間資本管理公司向“三農”和小微企業投資余額63.9億元。前三季度,普惠口徑的小微貸款增加189億元,比年初增長26.7%,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比年初增加378.7億元。
前10個月,走訪境內外重點金融企業149家次。引進東海航運保險青島分公司,交銀國際與山東省港口集團合作設立陸海聯動發展基金,助推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建設。青島意才財富管理公司成功申請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業務資格,成為2017年我國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以來,全國首家獲批的外資基金銷售機構,也是山東省首家外商獨資基金銷售機構。9月26日,注冊資本50億元的光大理財公司揭牌成立,青島成為繼北京、上海、深圳之后,全國第四個擁有理財公司的城市。新引進金融機構10家,全市金融機構達到270家,金融業態更加豐富,金融體系更加完善。
/ 市科技局 /
深化“放管服”,辦理時限全國最短
2019年,市科技局深化科技領域“放管服”,對辦理免稅的技術開發和轉讓合同由30個工作日縮短為當天辦結,對其他技術開發、轉讓、咨詢及服務合同由30個工作日縮短為7個,辦理時限全國最短。推動區、市(功能區)設立技術合同登記機構,下放審核權給基層。外國人工作許可辦理時限由25個工作日縮短為10個。
加快全國首個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建設,國際高分辨率地球系統預測實驗室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大學城正式啟用。海洋領域首個冷凍電鏡中心加快建設,“透明海洋”“深藍漁業”等項目入選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并啟動實施。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加快建設,集聚中科院13家涉海研究機構,打造輻射全國乃至全球的重大海洋科技創新平臺、人才高地和海洋新興產業培育基地,2020年將投入運行。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開展的軌道交通車輛系統集成國家工程實驗室、高速磁浮實驗中心、高速磁浮試制中心3個重點項目完工,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下線。山東省、中科院、青島市三方簽約共建山東能源研究院,打造國家級能源創新平臺。
設立科創母基金,總規模500億元,重點支持成果轉化及高端科技產業化項目培育。改革深化科技金融投(保)貸聯動業務,取消機構準入限制,向所有駐青銀行、投資、擔保機構開放業務。1~9月,支持企業29家,發放貸款1.28億元,同比增長83%。今年引進啟迪、中國科技開發院、華夏基石、春光里、創業黑馬等優秀孵化機構,大力支持檸檬豆等本土孵化器,爭取三年內打造十家標桿孵化器。舉辦“千帆匯”第六屆創新創業大賽,首次設立深圳賽區,大賽共促成投資意向37項,其中來自深圳賽區的6家企業與島城簽署“落戶意向協議書”。開展產學研對接專項行動,今年已組織活動203場,發布成果近2500項,達成意向合同500余個。加快建設全國唯一國家海洋技術轉移中心,布局“一總多分”的海洋技術轉移服務體系。目前,全市擁有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9家,居計劃單列市之首、占全省43%,駐青共建國際合作機構29個、海外研發機構32個。
/ 市園林和林業局 /
開通網絡支付工具,網上可捐資建綠
市園林和林業局通過網絡平臺組織多種形式的線上、線下活動,使植綠愛綠意識更加深入人心,真正實現綠色生活全民共建、共享。
創新公民義務植樹盡責形式,對接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中國綠化基金會,探討島城“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合作形式。9月下旬網站和微信公眾號開通試運行后,除線下義務勞動,還拓展了捐款捐物、認種認養等網絡參與模式,市民可通過支付寶、微信等網絡支付工具捐資建綠。通過網絡招募志愿者的形式,讓更多不同行業的市民參與到植樹綠化活動中來。增強市民義務植樹互動感和體驗感,將家庭作為城市綠化的細胞,舉辦了“我的園藝秀”評選活動,內容主要包括庭院綠化、陽臺花園、家庭養花、陽臺花園秀、屋頂花園秀等等。評選過程中,逐一入戶,了解花園家庭養花植綠故事,通過網站和微信分享他們的生活態度、生態理念、綠色情懷,既展示了養花人的技藝,又豐富了市民的業余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不僅集中展示花園家庭、綠色生活的美好溫暖,也體現了植物與人類的相互照顧與彼此滋潤。
為提高市民參與植綠護綠的獲得感、榮譽感,借鑒無償獻血證等方面的管理思路,結合互聯網技術,對完成當年植樹義務的市民,通過義務植樹網和微信公眾號頒發盡責電子證書,每份證書具有唯一的編號和二維碼。使用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統一制定的全民義務植樹盡責電子證書樣式,對通過實體參與義務植樹活動并完成任務的市民,向其頒發盡責電子證書。2019年,青島市綠委辦共發放義務植樹電子盡責證書2000余份,市民可自行在義務植樹網和微信公眾號上查詢、下載、打印。全民義務植樹盡責電子證書,作為一種利用互聯網激勵公民參與的手段,具有綠色、低碳、環保的特點,是新形勢下創新義務植樹工作的具體體現。
- 上映3天票房已破10億!電影《731》繼續刷新多項紀錄
- 2歲女童失蹤10余天已不幸離世,在離家3公里山上石縫中發現,家屬證實:很少有人去那里
- 美國工作簽證費飆至10萬美元,出境者搶返美,未歸者困原地
- 臺風“米娜”在廣東汕尾登陸 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0級
- 10月起,境內航線旅客運輸服務將告別紙質行程單
- 火車票紙質憑證停售引發關注后,10月起境內航線也將告別紙質行程單
- 用AI編造網絡謠言、“開盒”網暴檢察官,10起典型案例公布
- 青島故事|一棵能長17米!單棚日產10噸!智慧溫室里的“櫻桃紅”帶富這個村
- 拒賠被罰 中國人壽財險一支公司被罰10萬元
- 3年150萬人次以上!山東10項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行動等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