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国偷精品免费看-97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半島時評:孩子玩游戲亂充值 沒法治嗎?

2020-05-08 09:34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閱讀 (72942) 掃描到手機

以往,不少家庭對孩子玩手機嚴防死守,但近期以來,孩子在家上網課讓手機成為“剛需”,此類事件再次引發輿論聚焦。這樣的憂慮,也是民眾的心聲。無論是監管部門還是游戲平臺,都不能讓老百姓這樣擔憂下去。

本報評論員 王學義

為了讓孩子上網課方便,膠州市民王先生將家里淘汰的一個舊手機拿來給兒子使用,沒想到孩子竟偷偷迷戀上了網絡游戲和給主播打賞,10天消費了將近6萬元。發生此事后,王先生也將他們的遭遇反映給了相關公司,但截至目前還沒有收到退款。

“你以為孩子是在上網課,其實他是在過網癮。”當網上這句段子成為現實,就讓人笑不出來了,而且還會感覺分外沉痛。就像膠州的這位王先生,他本是農民,在城里做點小買賣。疫情之下,生意本來就難做,如今更是雪上加霜,被兒子玩游戲透支信用卡花掉了近6萬元。對于他的家庭來說,這無異于一場噩夢。

王先生的遭遇顯然并非個例。近幾年,“熊孩子”偷偷玩網游并進行大額充值的消息,頻頻見諸媒體。以往,不少家庭對孩子玩手機嚴防死守,但近期,孩子在家上網課讓手機成為“剛需”,于是此類事件再次引發輿論聚焦。就像此次報道中王先生所說的,孩子上課得加群,很多信息就需要實名認證,綁定銀行卡才能操作。于是,他只好給孩子注冊了微信。這樣的事件,讓不少市民看了心驚肉跳。也有市民覺得防不勝防,“孩子拿個手機坐在那里,根本不知道他在干什么,忙起來一不注意,他就去玩游戲了。那該怎么辦?”這樣的憂慮,也是民眾的心聲。無論是監管部門還是游戲平臺,都不能讓老百姓這樣擔憂下去。

事實上,兒童玩游戲亂充值的背后,仍然是網游實名制的問題。2019年11月,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關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其中規定,“所有網絡游戲用戶均須使用有效身份信息方可進行游戲賬號注冊。”但現實中,一些網絡游戲直接默認使用手機號或微信號、QQ號就可以登錄。一些游戲在關閉彈出的“實名制”提示框后,仍可以繼續使用。此外,通知還規定,網絡游戲企業須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與其民事行為能力不符的付費服務。不得為未滿8周歲的用戶提供游戲付費服務。同一網絡游戲企業所提供的游戲付費服務,8周歲以上未滿16周歲的用戶,單次充值金額不得超過50元,每月充值金額累計不得超過200元;16周歲以上未滿18周歲的用戶,單次充值金額不得超過100元,每月充值金額累計不得超過400元。然而,很多網游公司既未落實實名制認證,又未在收費環節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付費行為,這就使得未成年人大額充值的糾紛頻繁發生。

當然,很多事件中也有家長疏于監管的因素。但必須明確一點,假如家長只是一時看不到自己孩子在干什么,就導致家庭大筆血汗錢在網絡游戲中白白流失。這樣的結果無疑太過沉重,既不公平,也有違正義。而且,在這個互聯網時代,一味讓孩子遠離手機,也恐非明智之舉。應該說,監管部門早已關注到網游實名制問題,也三令五申,但窟窿遲遲未能堵上。法律法規明明擺在那里,而這樣的痼疾怎么就治不了呢?

要解百姓之憂,需要相關部門加強監管,嚴格執法。也要求游戲平臺加強自律,不該賺的錢就別賺,不該拿的錢就別拿。要知道,公道自在人心,而人心也是市場,脫離了社會責任,又有什么未來可言?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