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jié),又稱七巧節(jié)、七姐節(jié)、女兒節(jié)、乞巧節(jié)、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七夕節(jié)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tǒng)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
揭秘青島征婚男女:誰在征婚?半島記者“蹲守”一年 收集1683份征婚檔案
誰在征婚?
時代洪流滾滾向前,婚戀觀念不斷發(fā)展,但家長對兒女早些成家立業(yè)的期盼,卻未有絲毫改變。
青島知名的相親角有三處,分別位于海泊河公園、匯泉廣場和中山商城內。海泊河公園相親角,據參與者稱,設立已逾十年,曾入選“中國十大相親角地圖”,與北京天壇公園、上海人民公園等地的相親角齊名。匯泉廣場相親角起步稍晚,位于市南區(qū),靠近一浴和中山公園,相親人群素質稍顯高端,中山商城相親角則較為冷清,少有人去。
海泊河公園和匯泉廣場相親角一南一北,一個開在周六上午、一個開在周日上午,構成了青島線下相親市場的基本格局。
為了平衡線下、線上征婚數據,記者通過相親角(代表線下、父母意志)收集到1583張征婚卡片,又通過豆瓣青島(代表線上、本人意愿)收集到100個征婚帖子,總計樣本1683份。
統(tǒng)計數據發(fā)現(xiàn),年齡最小的征婚者僅20歲、最大的已81歲;薪酬最低的月薪千元、最高的年薪百萬;房子最多的十多套;學歷最高的博士后;職業(yè)從空姐到公司CEO、從媒體從業(yè)者到處級干部,覆蓋了各行各業(yè)??梢?島城征婚男女涉及面之廣、跨度之大、影響之深,茲事體大,不可不察。
在這1683名征婚者中,相親角無婚史的有1103人,網上無婚史的有88人,總計1191人,在全部調查樣本中占比71%,剩下29%多數為離異、喪偶,少數沒有標記自己的婚姻情況信息。有無婚史,看似一紙(結婚證)之差,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故事。本文將圍繞1191名沒有婚史的征婚人士展開。
兒女真不發(fā)愁?
“讓母上大人收了神通吧!”在網上一篇名為《28歲,我媽把我掛在了海泊河的相親角》的帖子下,年輕人的吐槽留言已經蓋到了幾十樓,“18的時候他們怕你搞對象,28的時候怕你不搞對象”“隱隱約約覺得你媽跟我爸見過,在那個相親角”“我也差點上樹了(指相親卡片被父母掛在相親角的樹上)”……島城年輕人紛紛表示很惶恐,相親角這種征婚方式,顯然很難被他們接受。
感情潔癖、有點黏人、性格貓系、不將就……記者整理出網上征婚帖中的高頻詞,從中可以窺探出年輕人的婚戀觀。相較于父母要求有房、有車、高工資等硬杠杠,年輕人自己的征婚帖則更看重對方的年齡、長相、三觀等軟指標,比如“希望你是一個善良有趣的人,知世故而不世故,希望我是一個讓你心動的人,而不只是權衡利弊取舍分析之后覺得還不錯的人”。
但是,千萬不要以為年輕人的征婚指標就
“點了一支煙,我抽了一半,風抽了一半,我想風也寂寞了……”笑稱四舍五入已然不惑之年的他,慨嘆時光飛逝,轉瞬2020年余額就不足了,終于放下執(zhí)念不再抗拒征婚。
“90后夾縫中生存的89年小阿姨一枚,認認真真‘蒸’個男朋友……”從小到大都是鄰居眼里別人家孩子的她,從國外名校畢業(yè)回國還不到一年,深感已不再擁有少年心。
愛是一道光,如此美妙,指引我們想要的未來。時間又何嘗不是一道光,倏忽一下把人拋,最早的一批90后已經三十而立,買房、脫單、生娃……都現(xiàn)實了嗎?
婚姻焦慮已漸成全民焦慮,據預計,2021年我國獨居單身成年人將接近1億。記者在青島相親角、網上社區(qū)“蹲守”一年,收集到了1683份征婚卡片、帖子,力求通過年齡、收入、房產、戶籍等指標和數據,給島城征婚男女們“畫像”,弄清他們緣何成了所謂的剩男剩女,他們對另一半又有著怎樣的期待。
理性的數據與感性的愛情碰撞,千余份的數據量尚不足以證明任何假說,但足以讓我們來一場深入的思考。
低了。有位網友就很清醒:沒提有房、有車、工資等硬杠杠,不代表沒有要求啊。
父母們還真未必了解子女。記者從不同渠道拿到兩張征婚表格,高度懷疑是父母代為填寫的同一人,主角為某醫(yī)療機構的男性在編人員,身高、年齡、學歷等數據完全一致,但月薪一處是10000元,一處是8000元,一處要求女方小5歲以上,一處要求小6歲以內。
“根本不著急”“一點不上心”……在相親角“蹲”了一年,父母們“控訴”自家兒女的話,聽得記者耳朵起了繭。兒女們就不為婚姻大事著急嗎?真相到底怎樣呢?
相親角征婚的1101人標注了自己的年齡,平均為32.64歲;網上征婚的88個帖子中有86人標注了年齡,平均年齡29.53歲。這說明,對待婚姻這件事兒,兒女們不比父母們輕松。
明日黃花蝶也愁,孩子們明白著呢。
女性更難找?
相逢何必曾相識,開口先問是兒女。父母對兒女婚姻大事的焦慮,感覺遇風就能點燃。
相親角里,父母們本著不可使一人漏網的原則,認識不認識,都彼此打探著對方孩子的情況,“你家是閨女還是兒?”“男孩?那不用急,男孩好找!”“閨女?可得抓點緊了!”……
因為周末大部分時間“蹲”在相親角,陪媳婦的時間就少了,記者干脆拉上媳婦一起去相親角“觀摩”,一舉兩得。在相親角站了不到十分鐘,戴著口罩、遮陽帽的記者媳婦就被大姨們問了七八回:“家里是男孩女孩?”其實俺們家的娃才上初中,媳婦勉勉強強也算80后,被問得挺尷尬。
不惜拉出媳婦當例子,是想說明父母們對兒女婚事的焦慮,以及家有兒女的不同。男孩比女孩好找對象?社會對此似乎已達成共識。相親角里,有位大爺總結道:“男孩對象好找,一是不能太老實了,二是別舍不得花錢,記住這兩點就包成?!?/p>
在1191名沒有婚史的征婚男女中,男性484人,占比41%;女生707人,占比59%,基本是四六開的格局。這是理性的數據,如果親身去一次相親角,對女多男少的印象可能更加深刻。
專業(yè)婚戀網站的調查同樣顯示,在一、二線城市“剩男”“剩女”的比例達到三七開,似乎也印證了男生比女生好找對象。
但是,結論不要下得太早。在記者網上收集的88個征婚帖中,男生46人占比52%,女生42人占比48%,未婚男性數量壓倒了未婚女性。這或許說明,島城部分適婚年齡的男性,由于學歷、住房等各種原因,并沒有進入線下相親市場,從而造成征婚的單身女性數量虛高。
征婚市場雖然沒有大門,但確確實實有著隱形的門檻。
- 澳柯瑪全場景智慧生活解決方案亮相電博會
- 從廣告彈窗到現(xiàn)金“投資” 膠州公安7小時緊急勸阻
- 公益寶貝爸媽食堂 | 膠州膠東大麻灣二村助餐點第二季度老人集體生日會順利開展
- 《我是大贏家》澳柯瑪全民社區(qū)爭霸賽正式啟動
- “兩癌”篩查惠民生 膠州市筑牢婦女健康屏障
- 青島寶島吾同口腔醫(yī)院:以舒適化診療技術重塑兒童口腔診療新體驗
- 辦戶口遷入露馬腳 膠州細心戶籍女警“揪出”逃犯
- 山農大學子膠州探尋種業(yè)密碼 青春實踐賦能鄉(xiāng)村振興
- “鄰里守望?與你同在” 膠州市舉辦2025年社區(qū)鄰居節(jié)
- 東方伊甸園試營業(yè)游園全攻略:開啟與水共生的生態(tài)奇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