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壽光率先實現蔬菜全產業鏈建設
半島網8月24日訊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近年來,壽光市依托“蔬菜+文化+科技”發展模式,逐步實現蔬菜全產業鏈標準化,為在全國推廣應用標準提供示范和樣板,帶動全國更多地區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8月24日,膠東經濟圈網絡媒體聯盟“探訪膠東 2020”走進壽光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蔬菜高科技示范園,一睹濰坊的“菜籃子”,是怎樣綠色發展、質量興菜。
采風團一行來到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首先通過及時匯報短片了解了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的發展情況。“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2018年7月12日在壽光揭牌成立,以設施蔬菜全產業鏈標準研制為突破口,加快標準研制和示范推廣,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工作人員在現場介紹道,并從發展歷程、工作進展、標準展示、示范推廣、工作展望五個方面深入介紹了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
在參觀現場,采風團還深入了解了包括產地環境、種子種苗、設施設備、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止等在內的日光番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目前,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正按照“生產有規程、安全有保障、質量有評價、產品有品牌、價格有導向”的功能定位,圍繞制定修訂標準、示范推廣標準、培訓普及標準、蔬菜品質認證和品牌培育等工作重點,全力打造蔬菜全產業鏈標準集成和研發中心、蔬菜質量安全評估和預警中心、蔬菜品牌培育和品質認證中心、蔬菜信息交流和技術服務中心。
隨后,采風團來到蔬菜高科技示范園實地觀看了正在栽培中等各類蔬菜。在示范園,記者看到,番茄、辣椒、絲瓜等蔬菜長勢喜人,紅的、黃的番茄競相生長,獨具特點的蔬菜品種讓人大開眼界。“園區以科研項目為帶動點,先后引進展示國內外蔬菜品種2000多個,通過分類和區試對比,篩選出了一批適宜我國北方露地和保護地種植的優良品種。先后引進新技術200多項,示范推廣實用新技術達120項,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工作人員介紹說。目前,園區面向生物工程種苗開發、蔬菜標準化生產、蔬菜加工銷售、科研技術培訓、會展信息交流及農業觀光旅游等各個方面。
據了解,示范園先后承擔了“名優蔬菜種苗組培快繁技術體系研究與產業化開發”、“東部沿海地區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集成與產業化開發示范”、“蔬菜安全技術綜合示范與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無公害蔬菜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開發”等二十多項農業部、科技部、省農業廳、科技廳的農業科技項目。通過與國際跨國種業公司合作,先后引進實施了“中荷低能耗溫室對比試驗”、“利用因特網加強蔬菜供應鏈管理”等幾個國際合作項目,為園區獲取了較高價值的科研理論數據,對壽光現代農業建設起到了重要的引導和推動作用。
依托蔬菜高科技示范園全產業鏈發展起來的洛城街道寨里網紅電商孵化基地成為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樣板”。該項目位于洛城街道“漢風唐韻”主體集聚區內,因“唐王東征、安營扎寨”而得名,建設了唐文化主題街、文化墻,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同時,瞄準直播風口,將村內閑置院落設計改造為電商直播小院。
勇逐直播浪潮,電商基地摘得碩果累累。據了解,去年底,一期8套電商小院建成投用,并吸引了4家機構入駐。包括農發集團、鮮馥生鮮、景銘電商和亮澤果蔬。今年6月份,寨里網紅電商孵化基地承辦了全市首屆短視頻大賽、直播達人評選,166支隊伍來到寨里、韓家牟城和示范基地,創作發布作品410條,瀏覽量達1232萬次。這在打造網紅村,招紅引流的同時,進一步宣傳了村莊和現代農業。“壽光模式”一度成為當下的熱點話題。
好風憑借力,揚帆正當時。目前,項目二期9套小院正在進行內部裝修,8月底可投用。屆時,將吸引4家自有品牌電商、5家MCN機構入駐,30—40名網紅常駐開展線上直播,與周邊園區形成互生互長的良性“生態系統”。
半島全媒體記者 鄒同雪 梁湘 于千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