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復興如何保護好青島的根和魂 代表委員建言獻策
市人大代表劉文儉
市人大代表亓蓉
市政協委員張文龍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曉哲 肖玲玲 徐杰 白菊 王雪 劉笑笑 王麗平
如果要找尋青島的根和魂,很多人會贊同是青島老城區。因此青島歷史城區保護更新,牽動著市民的心,也成為兩會上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今年,中山路等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要加快中山路、館陶路和郵輪母港區等歷史城區保護更新,積極導入新業態,推進港城聯動、老城復興,并將其作為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的重點工程實施推動。對此代表委員們建言獻策,認為青島老城區是不可復制的資源,如何保護和開發要合理規劃、統籌推進,要將青島的這副“好牌”打好,為島城市民、為青島的未來留下寶貴的財富。
市人大代表劉文儉 “風貌”并重,讓老城區重現活力
市人大代表、中共青島市委黨校管理教研部主任劉文儉認為,老城區是城市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城市發展的歷史見證,它既保存了某個歷史階段的城市生活區域格局,又保存著城市發展的歷史信息。市南區中部區域是青島市老城區的核心區域,是青島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支撐和載體,是青島的根和魂,搞好這一區域的保護性開發,對于展示青島文脈、提升青島形象、發揮本土優勢都具有重要意義,
“青島是歷史文化名城,市南、市北的歷史文化城區具有文化底蘊,保護老城區能夠助力于城市的有機更新,這是青島的存量空間如何高質量發展的問題。”劉文儉介紹說,通過城市有機更新讓老城區煥發活力,涉及到多重的效應,“把老城區規劃好、改造好,既涉及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也涉及到老城區的風貌和品質的提升,還涉及到新興業態升級換代。”
去年7月,臺東步行街被列入國家級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名單,是山東唯一一處入選的步行街,劉文儉說,“我們需要全新的消費空間和內容,抓住這一次機遇,臺東的環境、功能和產業都得到更新換代,能集聚當地老百姓和外地游客的消費,讓這一區域更加具有活力,對青島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有支撐作用,同時也促進構建以國內消費為主的新發展格局。”
在劉文儉看來,對老城區最好的保護就是發展,強調傳統與現代城市空間協調發展,在保護與更新中突出老城區的歷史文化特色并與現代城市生活緊密相連,是老城區發展的一種基本模式。
“在農村是鄉愁,在城市也是重要記憶,中山路承載著幾代老青島人的記憶,是青島老城區的典型代表,先要宜居,宜居才能宜業,我們在中山路的復興方面做過很多探索,我覺得改善環境應該放在第一位。”劉文儉說,保護和更新是老城區開發的前提,既要注重將老建筑修舊如故、留下城市凝固的記憶,又要改善老城區的基礎設施和外部環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中山路的復興應該采取改造和修繕的方式,而不是簡單的拆低建高、拆舊建新,首先要拆除違建,并且使取暖、上下水、信息化、停車等功能得到改善。”
“風”與“貌”保護并重,老城區的保護逐漸由單純的物質環境改善,走向街區物質環境改善、文化傳承、經濟復興之路,追求老城區社會、文化、經濟和環境的協同發展。“中山路的復興是綜合的,不能就產業論產業,要圍繞城市功能、環境以及業態的更新進行,”劉文儉提到了柏林的菩提樹大街,“中山路也可以打造綠蔭商業步行街,植綠增綠,在保有老城風貌的前提下,把青島特色在此展示。”
市人大代表亓蓉 打造中山路膠東旅游文創會客中心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快中山路、館陶路和郵輪母港區等歷史城區保護更新,積極導入新業態,推進港城聯動、老城復興。這真是說到我們的心坎里了。今年上會我帶來的建議之一就是要打造中山路膠東旅游文創會客中心。”市人大代表、青島市衛生計生綜合監督執法局副局長亓蓉說,膠東經濟圈建設是當前山東省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作為膠東經濟圈的核心城市,青島應該有“立足青島,服務膠東,放眼全國”的思維,當前,青島的文旅商業街打造與一線城市相比還有差距,夜場經濟還需進一步提振。
亓蓉稱,以青島現狀來說,中山路改造有先天性優勢,應提前規劃,加快推進,并集聚膠東五市政府與民間力量,打造中山路膠東旅游文創會客中心。作為核心區的市北,應當結合歷史城區保護有所作為。“膠東經濟圈文化旅游合作聯盟已于2020年5月19日成立,可爭取落地中山路改造片區,并創建膠東文創中心。”亓蓉說。
同時,亓蓉建議,摸清膠東五市文化遺產和民俗遺產,在中山路改造中,結合里院特點,加入膠東五市元素,成立民俗博物館與體驗中心。摸清膠東五市文旅商品現狀,突出五市特色,產品展示前移,設置體驗中心,比如濰坊風箏等。突出五市特色飲食,打造五市餐飲文化體驗中心。摸清五市曲藝流派,打造小劇場,宣傳膠東文化特色,務必求精,并有主打劇目,增加節目的互動與參與性。
“還應把旅游前移,把各地市旅游服務中心前移,借助中山路周邊汽車站、火車站等交通現狀,開發一日游、兩日游精品線路。通過打造文化創意產品和旅游商品,共創‘膠東有禮’品牌。”亓蓉說,還應利用好上合示范區平臺優勢、自貿試驗區等政策優勢、膠東對接日韓地緣優勢,打造“暢游膠東”服務品牌,推動招商引資、區域一體化項目建設聯動和文旅惠民政策共享,推動影視產業、游艇產業、非遺文創、海島度假旅游、康養旅游協同發展。
市政協委員張文龍 對引入的大品牌實行免租金策略
從1900年第一版城市規劃到2000年,一個世紀里,青島灣濱海區域、中山路、館陶路及大港,始終承擔著金融、商貿、旅游航運等中心功能,是名副其實的老青島“城市中心”。“自2000年開始,青島就已經啟動中山路的振興計劃。”作為土生土長的市南人,青島市政協委員、省廣先鋒廣告有限公司董事長、青島市總商會副會長張文龍一直非常關注中山路片區的改造,此次帶上會的提案也與此相關——關于以中山路為中心的西部老城區開發運營的建議案。
基于青島的特色特點,張文龍提出了幾點建議。首先,建議成立市級統籌小組,統一規劃,分區域、分主題、分階段開發。從區域的定位、消費群體的定位、產業的定位、運營支持等多維度進行綜合考量,分階段、分區域的重點開發,成熟一個區域再去開發另一個區域。“這樣可以防止因資金不足讓開發效果打折扣,對持續運營形成影響。”張文龍表示,商業體的開發最害怕資金不足,一個成熟的MALL需要5~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去養護。對老城區的開發更要綜合考量政府和企業的綜合實力,有重點、有準備地深度開發,防止資金鏈不足帶來的開發和運營的負面影響。同時,防止貪大求快,對老建筑形成破壞性開發,事倍功半,“老建筑、老里院都有其獨特的故事和靈魂。能充分利用好就是故事,不能充分利用好就是事故。”分階段、分區域深度地開發運營,是本著對老故事、老主題的保護性開發理念。“適當放慢腳步,也是為了給這個區域持續升級的機會,讓這個區域能在未來一段時間不斷有新的亮點,形成區域不斷迭代發展的模式。”
張文龍建議整個片區要統一管理,整體規劃,切勿分隔開發,無統一思想。“中山路片區的開發,建議以真正的MALL模式開發,把青島的高端人群、年輕人群等集中起來,讓這里商業和人群聚集起來,周邊的旅游消費、住宿餐飲自然而然就能被帶動起來。”他表示,真正的MALL不是簡單的求大、求全、求廣的模式,更應是全面、舒適、便捷、品質等綜合感受為一體。所以,如果要吸引人,就一定要讓人感受到舒服,這離不開一個統一的規劃和整體的開發思維,這一點上海新天地做得堪稱典范。
另外,他還建議政府平臺公司參與,采用只租不售、長期戰略運營,培養商業氛圍。“尤其是建議,物業由政府持有,對引入的商業尤其是具有帶動作用大品牌,實行5~10年免租金的策略。”張文龍表示,亦可引入具有戰略眼光的商業運營機構,進行混改設定,在政府平臺的督導下,用長遠的眼光和戰略思維,進行整體開發,打造成集餐飲、購物、住宿、娛樂、時尚消費等全方位的真正M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