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国偷精品免费看-97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特別策劃·圖說 | 我的高考,我的青春歲月

2021-06-03 19:05 大眾報業·半島新聞閱讀 (319608) 掃描到手機

半島全媒體記者  胡蕾  葛夢杰  黃冬梅

在中國人的話語體系里,“高考”這個詞,有著特殊的文化意味。不管是誰,翻出一張泛黃的老照片,關于高考的故事都能講上大半天……也許,早已記不得考了什么題目,答了多少分,但那份洋溢著青春氣息的緊張與嚴肅,仿佛就在眼前。

魏平:“那一年高考在冬季,我28歲”

高考時間:1977年

恢復高考的第一年,28歲的魏平拿到了這張準考證。

這張小小的準考證,我放在臥室的書櫥里珍藏了很多年。

1977年12月7日,是我高考的日子,那年我28歲。記得那天很冷,飄著小雪。我到廠里食堂吃完早飯,換上工作服,走向滄口區考場“二十二中”。校門兩側遍插紅旗,許多工作人員和警察在維持秩序。穿著一身藏青色粗布工作服的我,在考生里只能算是“中年”,三十歲以上的考生很多,估計要占到半數,還有許多是妻子抱著孩子送丈夫或者丈夫抱孩子送妻子趕考的。

進校門、樓道門、教室門都由工作人員認真驗看“準考證”后進入。我考“文科”,科目有語文、數學、英語、政治、歷史、地理。還記得,我報考的是“吉林大學”考古系,本以為“選冷門兒可以撿漏”,沒想到當時這個專業是全國唯一,競爭慘烈。哈,聰明反被聰明誤,雖說名落孫山,但重在參與,學業不精沒有遺憾。留一張小小的準考證作紀念,知足矣。

高考前,我已經在一家工廠車間工作了很多年,每個月工資32.5元,在那個年代,還算可以了。考前三個月接到恢復高考通知的時候,心里五味雜陳,我本不想參加考試,覺得自己“沒戲”,但在好朋友的“慫恿”下,還是走上了考場。

考場離我工作的工廠有一里地,我走著去,因為怕扣工資沒跟廠里請假,同事們幫我“打掩護”。其實,廠領導也知道我曠工去高考的事情,只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罷了。

高考時,魏平已經和妻子相識。雖然名落孫山,但他覺得,考場失利反倒成就了這段姻緣。

1977年高考,1979年我就結婚了。愛人是我當年一個廠的同事。當年,倉促的備考日子里,她還幫我四處搜集書本資料,鼓勵我考出去,不過“幸虧”我不爭氣,不然可能就錯過了這段姻緣。高考的確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廠里就有同事考上大學,后來出國留學,發展得很好。如今偶爾老友們相聚,談起那段時光,也都感慨萬千。還是那句話,談不上遺憾,參與了就很好,轉眼,我也已經年過七十,過著平淡的退休時光,挺知足的。

于可岱:“戴著壞了的眼鏡,堅持考完所有科目”

高考時間:1986年

1986年,于可岱去照相館拍了這張照片,作為自己的高中畢業照。

參加高考的日子已經很遙遠了,但每次回憶起來,都會心生感慨。那個年代,深受“讀書無用論”影響,很多家庭的孩子早早就下學干活。我父親思想比較開明,曾經他也想通過高考改變命運,給家人帶來更好的生活,但無奈高考前夕準考證被爺爺奶奶藏了起來,錯過了考試。那是我父親一輩子的遺憾,于是他的“大學夢”寄托到了我的身上。

因為上學晚,讀到高三的時候,我已經21歲了,不過我還不是班里最大的,那個年代,班里同學年齡有四五歲的差距很正常。當時我家住紅島,在嶗山縣上學,一月只能回家一次。家里條件不好,但我每次回家,家里都盡可能做頓好吃的給我。家人全部的期望都寄托在了我身上,讓我壓力很大,甚至產生過退學的念頭,但父親的鼓勵讓我堅持了下來。

那時的高考分兩段,先有一個預考。這個環節,我們那一屆大概只有六分之一的人通過,這之后是更為激烈的沖刺。我每天學習到晚上兩點鐘,早上六點前又得起來。考試那天,我因為不小心折斷了眼鏡架,來不及更換,只好戴著不完整的眼鏡順利參加完全部高考科目。最終,我被山東海洋學院(今中國海洋大學)社會科學系錄取。

今年56歲的于可岱,依然堅守在教學一線,課堂上的他幽默風趣,深受學生喜歡。

我現在是城陽第三高級中學的一名老師,還有4年就退休了。是高考改變了我的命運,更讓我自豪的是,我走上了教書育人的道路。工作30多年來,我陪伴了17屆高三學生,把他們送進大學的殿堂,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和許多學生也成了很好的朋友,現在依然有聯系。

高考馬上就要到了,說句“打雞血”的話吧,無奮斗不青春,希望考生們能夠堅持下去,沉著應對,勝利的曙光就在眼前了!

孫莉莉:“我成了村里第一個女大學生”

高考時間:1993年

1993年,孫莉莉高中畢業,這張老照片,記錄了她的青春歲月。

這張有點泛黃的高中畢業照,第三排從右邊數第三個,是我。1993年,我考入青島大學師范學院,成了村里第一個女大學生。

九十年代的時候,能上個中專就已經很不錯了。那時候大學畢業還分配工作,相當于有了個“鐵飯碗”。收到通知書的那一天,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不管是誰見到了,都會夸我幾句,家里人也都開心地合不攏嘴。我知道,自己從此之后便脫離“農門”了。

我家在上馬,母親早早過世,家庭并不富裕。平日里放假的時候,我會幫著家里干干農活。但干農活真得是太累太苦了,相比較之下,還是上學輕松。所以,我學習非常認真,從小學到高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那時候的高考,并不像現在這樣緊張,沒有父母的一路呵護陪伴,沒有太精致的飲食,也沒有掌控考試時間的手表。到了考試的那天,大巴車把我們送到考點,我們就像平常那樣,單純而平靜地坐在考場里考試。

現在的孫莉莉是一所培訓學校的校長,努力為家鄉孩子提供更好的藝術教育平臺。

回憶起高中的時光,除了高三學習的枯燥,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天和同學們一起騎著自行車上下學的日子。我家離學校大概有10里地,為了省下食宿費用,每天下午下課后,我都會和同學們結伴回家。那時候我就像個假小子,敢雙手撒開車把,跟其他人騎車比賽,頂著風冒著雨也要第一時間回家,從來不擔心會感冒。現在回想,那時的條件真苦呀,但又覺得特別美好。

現在,我有了自己的事業,也有了一個幸福的家庭。盡管高考過去了將近30年,但每當想起,我依然萬分感激。我覺得,對于很多和我一樣的農村孩子來說,高考依然是改變命運的重要方式,不管結局如何,都要放手一搏。

賈秀:“高考是一次難忘的人生經歷,但不能決定我的未來”

高考時間:2015年

高中畢業前夕,賈秀和同學們爭先恐后地在黑板上簽名,對她來說,那是一段很美好的記憶。

高考之后,那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說英語,可賞古文,通曉歷史五千年的少年,一去不返了。

我叫賈秀,剛參加工作一年,一切還在努力適應中。有時,工作、生活各種瑣事堆積在一起,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我會懷念高三的日子,兩耳不聞窗外事,專心搞學習就行。但轉念一想,高中時天天三點一線的生活,枯燥還沒有自由,還是工作好點……這聽起來有點矛盾,但卻是我排解壓力的一個方法,我經常會默默對自己說,高三都熬過來了,還有什么是克服不了的?

其實,到我們這一代對高考已經不像父輩們那樣誠惶誠恐,畢竟不再是“一考定終身”的時代,高考早已不再是“獨木橋”。當年,我有些同學通過自主招生早早進入心儀院校,還有不少同學高中就出國學習,現在,高中畢業后選擇出國的同學也越來越多。

今年25歲的賈秀,是一名街道基層工作人員,樂觀積極、踏實肯干是很多同事對她的評價。

我父母的心態很平和,給我的環境也相對寬松。備考的日子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媽媽做的“豪華版”蛋炒飯,那是媽媽對我滿滿的愛。我們當時是住校,兩周才能回家一次,為了給我們加強營養,家長們經常會來送飯,我當時對蛋炒飯情有獨鐘,我媽媽就加海鮮、火腿腸、雞肉,變著花樣給我做各種口味的蛋炒飯,引來同學們一片羨慕的目光。現在,回憶起那焦黃脆嫩的煎雞蛋香味炒飯,依然會讓我心頭一暖。

高三總是忙碌的,學校一周只放半天假,早上5點多就起床了,晚上10點下晚自習后還要在宿舍挑燈夜戰,身邊人也都是這種學習節奏。我覺得,高考是一次難忘的人生經歷,如果沒有經歷高考感覺就少了些什么,畢竟青春就是要接受挑戰。但它不能決定我的未來,在高中成績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培養自己獨立的人格和思考能力,將來努力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親愛的學弟學妹們,加油吧!

來源:大眾報業·半島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