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年前發生在南陽的故事,冰天雪地里,張海龍、劉先仿和李三海等四位普普通通的農民工在被老板拖欠 5000多元工資而生活無著的情況下,卻堅持看管老板倉皇出走后遺留在廠內價值數萬元的物資。今年 8月底,講述這個故事的文章——《風雪中,佇立著四位“厚道”的農民工》,在剛剛結束的第十七屆中國新聞獎評選中獲得通訊類一等獎。“史上最厚道農民工”的稱呼也不脛而走。(9月 13日《東方今報》)農民工討薪,這是一個現
實而又無奈的選擇,而當在“為人要厚道、要講仁義”的做人原則下,農民工還在極力維護著惡意欠薪者的利益,如此強烈反差能否喚回欠薪者的一點良心呢?
以德報怨是對黑心老板的最有力的還擊。與暴力討薪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四位農民工選擇了用他們的厚道“還擊”無良老板。這幾天,我們剛剛“告別”了“太太討薪隊”的成功,丈夫的血汗錢最終卻要他們的老婆呼天哭地、四處奔波地討還,結果是討回了“ 200萬元血汗錢”,但若不是媒體的鼎力相助,即便組織起“兒童討薪團”又有何用?而在此之前,跳樓討薪、賀卡討薪等可謂“你方唱罷我登臺”,目的都是不放棄每一份索回自己血汗錢的努力,哪怕是生命的代價和做人的尊嚴。
很顯然,“史上最厚道農民工”無意中也完成了一次討薪“嬗變”,盡管還未要回他們該得的血汗錢,但它的意義遠遠超過了別的“創造”。這對社會是多么大的一個反諷,希望它能喚回社會的一點點良心。
周稀銀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