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北鎮 近日,農業部方面表示,此前農業部已經有飼料中三聚氰胺的測定標準。今年7月22日,農業部辦公廳就在“關于2008年上半年全國飼料質量安全監測結果的通報”中稱,在全國288批次的蛋白飼料中檢出三聚氰胺17批次,檢出率5.9%。 正當公眾關注飼料行業令人觸目驚心的潛規則之時,農業部的表態無疑更令人驚心:原來面對飼料中的三聚氰胺,農業部門已經熟悉并制定了相關的監測標準、并進行過檢測通報,比如7月份的檢測結果通報中,就已經發現了5.9%的檢出率,但令人疑惑的是,農業部門的這些努力,卻依然沒能有效遏制三聚氰胺。
首先的一個疑問是,雖然農業部早在7月份就發現了問題飼料,但卻是香港首先檢出三聚氰胺超標的雞蛋。這不禁讓人疑問,當初發現問題飼料之后,相關方面有沒有認真追查問題飼料的去處,查查供應到了那些蛋企或者蛋農,到底有多少禽類食用了問題飼料,多少雞蛋可能存在三聚氰胺超標問題?令人遺憾的是,相關部門雖然提前發現了問題飼料,但沒有及時采取嚴格的措施,也錯過了拯救雞蛋的最佳時機。
其次,既然據媒體調查,飼料添加三聚氰胺已經成了公開的秘密,成為一種潛規則,那么農業部門的檢測,為什么沒能有效遏制這一潛規則,是相關規定的執行出了問題,還是事后的懲處與追查環節出了問題?民以食為天,食以安全為天,食品安全出紕漏,直接影響民眾的健康。而且,頻頻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整治,也容易引起民眾的消費恐慌,近來的柑橘滯銷事件就是最好的證明。
在這種情況下,相關部門就不能只埋怨什么失實的信息傳播,而更應該認真審視自身的工作,在改革完善相關的監管監測制度,并在認真落實、加強執行上下功夫,尤其是面對不斷監測之下仍然難以遏制的三聚氰胺問題,認真反思相關工作的疏漏。從積極的方面看,這次風波也為相關安全檢測提供了一次反思的契機。
相關新聞詳見今日本報A4版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sihu13.cn/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