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終難跳出高考 新私塾敗下陣來
“這些初中生、高中生可以‘幸運逃脫’接下來幾年的應試教育,但也有可能面臨一些新的難題。”青島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他以未成年人出國為例,介紹了其中的隱患:中西方文化沖突、學習環境突變會給孩子心理、學業、價值觀以及文化修養和傳承等方面帶來負面影響。
考慮到未成年人出國留學有諸多弊端,青島部分高校或民辦中小學開始嘗試引進歐美教學模式,讓青島孩子實現“本土留學”。一些持有獨特教育理念的私立學校也做出了各種創新實踐,期望打造與應試教育相區別的“現代私塾”。不過由于最終要與高考接軌,此類學校的自有辦學理念很容易敗下陣來,導致生源流失、經營虧損。
教育改革在醞釀 民間嘗試有真金
一方面是公立學校應試教育受到多方詬病,另一方面卻是各種家庭教育、貴族學校不斷遇到挫折。這種矛盾現象有沒有希望得到改變?
今年年初,教育部正式啟動《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第一輪公開征求意見工作,內容涉及4個方面、20個重大問題。其中第二方面就是深化教育教學以及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建議,具體包括教學方法改革、減輕中小學生學業負擔、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等等。不過,青島市政協副主席、青島大學副校長邵峰晶指出:在我國高等教育資源極度缺乏的現狀下,如果社會人才評價體系不改變、考試招生制度不改變,一切有關素質教育的倡導和呼吁都難得到落實,各種民辦教育的自有教育理念也自然沒有生存空間。
“應試教育形成的根本原因,還是我國高等教育承受能力太有限,加上目前社會人才評價體系單一,大家只認學位、不認職業技能和個人全面素質,才會形成應試教育的局面。”邵峰晶認為,這種現狀與目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國民物質文化和受教育需求不斷增長的現狀不相稱。
“要想盡快改變現狀,一個是要通過國家繼續擴大高等教育規模,讓更多人上得了大學,另外就是改變現有人才評價體系,對職業教育、非學歷教育給予投入和重視,這兩方面解決好了,素質教育才會逐漸落到實處,各類民辦教育才有可能與公立學校競爭。”不過,邵峰晶也表示,盡管當下生存空間狹小,眾多“現代私塾”所實踐的教育理念并非沒有意義,至少它們對發現問題、對探索和改革新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做出了大量有益嘗試。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