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了半個月時間,將橄欖核雕刻成了"鐘馗"。
付洪波制作好的各種作品。
根據雕刻的需要,每把刻刀的尺寸也都不一樣。
你瞧,這些栩栩如生的工藝品多漂亮!它們就是用人們平時丟棄的橄欖核和桃核雕刻而成的,這些精美的微雕品出自一個三十歲出頭的年輕人之手,他叫付洪波,這些微雕是他在工作之余雕刻出來的!
7月19日,記者在付洪波先生的宿舍內,看見他在利用午休時間,用刻刀修整自己剛刻好的一個微雕工藝品 。他告訴記者,自己以前是學習雕塑的,在上海大學美術學院進修過一段時間,目前在青島東部一家海鮮樓當廚師。雕刻東西是付洪波的愛好,可是一直沒有機會和條件來展示自己的作品 ,他現在嘗試著上網將自己的作品貼在博客上,與網友們分享。
記者注意到,這些刻好的核雕工藝品最小的不到一厘米,都是用刻刀一刀一刀地雕刻出來的,付洪波告訴記者,這個鐘馗像是他花了半個月時間雕刻好的 ,選用的是外表光滑的橄欖核?!坝捎诳痰妒咒h利,稍不小心,我的手就會被劃傷,不過這已經是家常便飯了,我在剛開始學習摸索核雕工藝的時候,手上的傷口更多?!?br>
據了解,欖核在中國是傳統的微型雕刻原料,其雕工一直注重精巧雅致,微中見宏。尺幅之間展現大千世界及人生的種種情趣。明代《核舟記》曾經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藝人以蘇東坡赤壁東游為題將細致入微的雕刻手法展現得淋漓盡致。到清末更是京城皇族及八旗子弟收藏偏愛之一,后來逐漸成為了京城民間藝人的一種手藝,流傳至今。 記者 何毅 攝影報道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