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李群為獲獎的美德少年劉洪旭頒獎。
趙晨明
王鑫雨
曲凱迪
陳樂樂
況山
丁榮
陳靜慧
華德琦
王琳琳
劉洪旭
少年孕育希望,美德托起明天。5月31日晚,在全市少年兒童喜迎六一國際兒童節之際,本市第二屆“美德少年”頒獎典禮隆重舉行。10位獲得“美德少年”榮譽稱號和20位獲得“美德少年”提名獎的少年兒童現場領獎。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李群,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偉,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馬澤,副市長徐振溪,政協副主席邵峰晶等為孩子們頒獎。
李群為熱衷公益學生頒獎 在《讓我們蕩起雙槳》的童聲合唱后,20位少年首先出現在了晚會舞臺中央,他們是本市第二屆“美德少年”提名獎獲得者。2010感動青島十佳人物、北海艦隊石家莊艦政委林風謙和曾資助過1400多名“春蕾女童”的蘭紹君等,為他們頒了獎。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李群也來到頒獎典禮現場,為獲獎的“美德少年”頒獎 。他頒獎的對象是來自市南區第二實驗小學六年級的劉洪旭。劉洪旭不僅在平時生活中熱衷公益事業,還發揮自己的特長,在網絡上組織一些公益活動。在得知一位三年級的女同學得了尿毒癥后,他通過博客和微博發起了“為尿毒癥女孩圓夢行動”。
“我覺得作為新時代少年,應該多關注社會公益事業,并為此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劉洪旭說,“今后我還將盡自己的努力,為社會多做有益的事。”
李群書記為劉洪旭頒獎時,主持人提醒大家:“如果不是劉洪旭脖子上的紅領巾,誰能想到眼前這個1米78的小伙子,是一個六年級小學生啊。”聽到這話,大家才注意到劉洪旭的身高,現場傳來了笑聲。當晚,奧運冠軍張娟娟也作為頒獎嘉賓,為美德少年們頒獎。
公交集團董事長現場“招工” “我們不懼風雨,我們勇往直前!”這是頒獎典禮現場,美德少年獲得者曲凱迪朗誦的詩歌《勇敢的海燕》,今年15歲的曲凱迪是青島市中心聾校的一名學生,他自幼失去聽力,但身殘志堅,一直在默默地拼搏著。聽到他的感人事跡后,不少觀眾都潸然淚下。
現場,還有不少美德少年的事跡感動得觀眾落淚。比如,當大家聽到丁榮為了給家里省錢,每周只買一份菜,其余都吃饅頭和咸菜時;當大家聽到年僅10歲的王鑫雨承擔起一家人的生活重擔時……都忍不住落下了淚水。
今年17歲、來自青島工貿職業學校的陳樂樂也獲得了美德少年稱號。她的母親先天智障,經常打砸東西,但她從不抱怨,而是一直照顧母親,去年5月,母親被診斷出子宮癌晚期,樂樂每天守在病床前給母親喂飯喂藥、按摩護理,直至母親離開這個世界。
而今,面臨就業的樂樂正在公交公司實習。談到工作時,她表示很希望在公交公司留下。說完這番話,她的愿望就實現了,因為青島公交集團董事長邱偉方也在現場,并表示歡迎她來工作,實現自己的夢想。本版文/本報記者李志波 劉雪蓮 圖/ 記者 王濱
六年一諾扶助殘疾伙伴 男,12歲,平度市明村鎮明村小學六年級學生。
12歲的孩子,在城市里,上學放學還要父母接送,但是趙晨明已經六年如一日攙扶著比自己高一頭的同班殘疾同學杜軍港上學放學,還要照顧他上廁所、去微機室……這只因為六年前入學時的一句承諾,從此攙扶患小兒麻痹癥的杜軍港,成了他每天雷打不動的任務。他想一直攙扶杜軍港到小學畢業,甚至到中學、大學……
單親小小少年早當家 女,10歲,李滄區實驗小學學生。
生活在單親家庭的她,從一年級開始就學會了為家人做飯洗衣、照顧年老多病的姥姥、姥爺。她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菜做飯,忙完家務之后,再為老人讀報、講故事,為老人熬藥、端尿壺、剪指甲。媽媽晚上經常犯頭疼病,她一邊為媽媽準備藥,一邊打來熱水讓媽媽洗腳解乏。盡管家庭負擔很重,但她的學習成績在級部一直名列前茅。
未來領袖論壇首名聾校生 男,15歲,青島市中心聾校學生。
對于一個自幼失去聽力的孩子,想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就如夢一般。但曲凱迪經過十幾年刻苦訓練,已能與健全人無障礙交流,并成為學校對外接待工作學生發言人。他樂觀向上,周末去看望孤寡老人,到動物園清理垃圾。今年4月,他被選為青島市中學生未來領袖論壇換屆大會正式代表,全市中學生最高盛會首次出現了聽障學生的身影。
像對嬰兒般照顧智障母親 女,17歲,青島工貿職業學校學生。
樂樂父親已年過六十,母親先天智障不能自理,家庭重擔幾乎落在她一人身上。當母親犯病時,樂樂經常被打得鼻青臉腫,但樂樂從不抱怨,每次等媽媽安靜點兒,她再把藥片一點點碾碎,摻上白糖哄母親吃下。去年5月,母親被診斷出子宮癌晚期,樂樂每天守在病床前給母親喂飯喂藥、按摩護理,直至母親去世。
“神泉”小衛士熱心公益 男,17歲,膠州市實驗中學學生。
當他發現本村居民習慣把垃圾倒在村北叫“神泉”的小池塘邊,污染了泉水時,他向村委遞交了保護“神泉”倡議書。他天一亮就到“神泉”邊背書,當面提醒人們。功夫不負有心人,村民們再見到他,都遠遠地喊:“況山,大家不會再把垃圾倒這兒了!”他還堅持4年多照顧七十多歲的五保戶張大爺,幫老人掃地、提水,陪老人聊天解悶兒。
艱辛生活磨煉出陽光女孩 女,17歲,膠南八中學生。
蹣跚學步時父母離異,生活的艱辛讓她早早學會了自立,鍋臺太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刷鍋洗碗。為治父親的咳嗽,她用省下的生活費給父親買梨,回家削皮切塊放冰糖,燉好后給父親吃。班里一位同學生病住院,她主動到醫院給同學補課,一補就是一周。丁榮從四年級開始每周都幫同村五保戶丁老太太打水、洗衣、做飯,陪老人聊天,直到2009年老人去世。
環保從給橡皮頭找家開始 女,11歲,四方區平安路第二小學學生。
上三年級時,陳靜慧對剩鉛筆頭兒產生了興趣,在媽媽幫助下,制作了“環保鉛筆套”在班級推廣,后又用廢舊包裝瓶制作了漂亮的“小橡皮頭的家”,放在教室里收集小橡皮頭。去年10月,她帶著自己用廢舊光盤、電腦磁盤做成的環保心愿卡和“關愛盲童捐贈舊掛歷”、“向塑料書皮說byebye”兩份紅領巾提案,參加了山東省少代會。
初中男生家庭學校兩肩挑 男,15歲,青島第四中學學生。
2000年4月,父親因車禍偏癱,年僅5歲的他用肩膀幫母親扛起家庭重擔 。2006年,偏癱父親因高血壓引發腦出血,喪失了語言能力。2008年,母親因勞累過度患肝病住院,華德琦一人擔起照顧父母的責任。家庭的不幸與重擔,沒有影響這個陽光男孩的成長,反而激勵他奮進。在家里,他是個頂天立地的小男子漢;在學校,他擔任班長、學生會文藝部長。
自強“春蕾女童”懂感恩 女,17歲,青島第二中學學生。
媽媽常年有病住院,她因家庭困難從小被寄養在姨媽家,為讓她上學姐姐輟學打工掙錢養家,她以優異成績考入二中后因無錢上學面臨綴學,是“春蕾計劃”救助了她。所有這一切,既使她懂得了感恩,又磨礪了她堅強的性格。從小學起她拼命學習,成績始終名列前茅。她一直很節儉,為貼補家用,她整個暑假都在餐廳辛苦地打零工。
小學生提“議案”心懷天下 男,12歲,市南區第二實驗小學學生。
他從小學一年級創建“藍色超人博客”,發表博文1400余篇,點擊量超過23萬人次。后又開通微博,通過網絡平臺弘揚社會美德。他樂于助人,通過博客和微博呼吁發起“為尿毒癥女孩圓夢行動”。他連續3年提出改進城市管理“議案”,其中關于“馬路石墩成為行人絆腳石”的調查報告,獲得青島市“小公民議事廳”優秀議案一等獎。
■記者手記 雙槳一蕩又一年 “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5月31日晚,在青島大學劇院舉行的本市第二屆美德少年頒獎典禮現場,當熟悉的旋律響起時,孩子們在歡快地迎接屬于他們的節日。
又是一年兒童節。每到這個時候,社會各界都會把關注的目光投向孩子們。是的,作為祖國的花朵,未來的希望,孩子們應該得到更多的溫暖與關注。本市評出第二屆“美德少年”,也是送給全市少年兒童的一份節日大禮。我們希望看到的理想狀態是,獲獎的“美德少年”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其他少年兒童則以他們為榜樣,朝著心中的理想揚帆起航。
孩子是可愛的,童年是美好的;時光是流逝的,記憶是永存的。伴隨著《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歌聲,讓我們一起說聲:“兒童節快樂!”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郭新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