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4月1日起,青島參保職工的門診保障水平再次提高,職工在定點社區醫療機構就醫,報銷比例由50%增加到60%,門診醫療費封頂線從每年1500元漲到1600元。記者20日從市人社局獲悉,新政出臺后,青島市每天跟社區醫療機構簽約的職工達到千余人,相關工作人員預計,5月份簽約會出現一個高峰期。不過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社區門診也存在不少問題,一些公辦社區門診機構缺乏熱情,一些工作人員對政策不清楚,居民買藥會有藥品不全的問題,此外,不少職工、居民對社區門診也知之甚少。
動 態
報銷比例提高引發簽約熱 “從4月1日推出新的政策后,職工社區門診的簽約量明顯增多了,差不多每天都有一千多人簽約。”市人社局醫保中心社區處有關負責人表示,從今年4月1日起,青島市進一步提高參保職工在社區定點醫療機構的門診保障水平,參保職工在定點社區醫療機構的門診醫療費封頂線提高到1600元,比原來的1500元增加了100元,報銷比例也提高 10個百分點,由原來的50%提高到60%,其中基本藥物報銷比例達到70%。這一新政意味著,參保職工在社區門診看病,不僅省時省力,而且全年能報銷的總數也多了,這一利好政策,吸引了不少職工選擇與社區醫療機構簽約。
據悉,青島市從2009年起開展城鎮職工門診統籌試點 ,針對參保人在大醫院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通過建立適合社區定點機構發展的管理機制和相關政策,引導實現“小病進社區、大病到醫院”就醫格局。青島是在全國較早開展此項工作的地區。
據統計,到2011年年底,青島市有14萬職工與社區門診簽約,選擇“小病進社區”,“不過,從2009年到2011年,3年時間才到14萬人,增長速度不算快。”市人社局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
現 場
15味中藥3種西藥僅17.4元 20日上午,54歲的張若峰來到位于燕兒島路19號的珠海路健聯社區衛生服務站,張若峰患有神經衰弱,基本每周都會來拿一次藥。進了門,張若峰選了城鎮居民醫保服務窗口,拿出醫保卡后,工作人員很快就拿出了張若峰的病歷,然后給張若峰一個掛號牌。看了病后,醫生給開出需要用的藥,張若峰再拿著單子去服務臺,服務臺工作人員對單子上的藥品進行審核蓋章,然后就交錢取藥了。整個流程下來,也就十幾分鐘。
張若峰買完藥后,工作人員打印出發票。從發票上可以看到,柴胡、黃岑、蒲公英等15味中藥,總價41.3元;紅霉素、阿司匹林等三種西藥,總價16.7元。張若峰當天買的藥總價58元,但是這些藥物都屬于基本藥物,當場報銷70%,張若峰自己只需要交17.4元。
王女士心臟不太好,患冠心病多年,2011年年底,和珠海路健聯社區衛生服務站簽訂了門診統籌合同。王女士說,自己覺得病情嚴重的時候一般去醫院看,簡單看病、買藥的時候就沒必要去了,在這里買藥省時間,也方便。
“之前一直去醫院拿藥,不過醫院里人太多,排隊掛號很費時間,在定點社區門診就診很方便,花的時間不多,還省去了掛號費。”王女士20日上午在健聯社區衛生服務站買藥,買了速效救心丸與治療睡眠不好的藥品,總共 40多元,她自己支付了13元多。
“在我們這里簽合同的已經有6000多人了。”健聯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周主任說,這里每天都有八九十人前來就診、拿藥。周主任說,簽訂合同的以中老年人為主,年輕人在意識上還不是很重視,并不太在乎這類事情,簽訂社區門診合同的并不是很多。
探 訪
公辦民辦機構態度差大了 20日,記者在珠海路健聯社區衛生服務站采訪時,現場一片忙碌景象,人來人往。
此前一天,記者在八大湖的一家公立社區衛生服務站里卻發現,服務站里基本沒人就診,記者以居民身份咨詢社區門診協議如何簽訂時,工作人員不愿回答,只是遞過來一張“青島市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統籌政策問答”的紙,上面解釋了與門診統籌相關的10個問題。
“你是大學生吧,自己能看懂吧!”當記者詳細詢問紙上的內容時,工作人員讓記者自己回去研究。工作人員還表示,本社區衛生站更多是面向八大湖的居民,若不是八大湖的居民,則會勸他們到居住地附近就近簽約。
“和民辦社區醫療機構相比,公辦社區醫療機構的積極性要差很多。”市人社局醫保中心社區處有關負責人坦承,因為簽約人數多少和公辦社區醫療機構工作人員的工資沒關系,而且賣的又多是基本藥物,所以工作人員的積極性都不高 。相反,一些民辦醫療機構的積極性挺高。
據悉,目前在七區294家社區定點醫療機構中,公辦的有75家,民辦機構所占的比重更高一些。不過,部分民辦機構簽約人數極少,市民們的認可度不是很高。
■質疑
每月拿藥還得規定額度? 根據青島市的政策,今年,職工在社區門診看病,一年最高能報銷1600元,去年能報銷1500元,但是,有的職工算了算,在自己簽約的社區門診,每年最多只能報銷600元,因為每個月規定了最高額度。
在4月18日人社局的網絡在線問政中,一名企業職工表示:自己參加了門診醫療保險,可去拿藥的時候 ,工作人員說一個月只能開50元的藥,因為自己兩個月沒有開藥,所以可以開100元的,但是不能超過100元。這名職工算了算,照這樣下去,如果每個月開藥,一年下來只能開600元的藥,享受的優惠豈不是大大降低?
對此,市人社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人社局并沒有這樣的文件規定,如果居民所在的社區門診有違背政策的行為,可向所在區的醫保中心進行投訴。
記者采訪獲悉,雖然職工在社區門診看病,方便也便宜,但是問題也不少。市民成女士簽約了一家社區門診,平時買藥都很方便,買完藥,醫保卡一刷,報銷部分直接由統籌部分支付,都不用墊錢,直接刷掉自己應付的那部分就行。不過,成女士也表示,社區門診有一個問題就是藥不全,有時看目錄上藥挺多的,但是買的時候就那幾種。
采訪中,一些社區醫療機構的工作人員對社區門診政策也是一問三不知,只有一兩個人比較清楚。“社區醫療機構,人員流動性挺大的,一個人業務剛熟了,可能就走了,換個新人,什么都不知道。”一位社區醫療機構負責人表示,對于這樣的情況,他們也很無奈。
■預測
5月份可能迎來簽約高峰 “雖然新的政策是從4月1日開始實行的,但是簽約的高峰期,可能會在5月份。”市人社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青島不少市民在5月份才能意識到政策的調整,然后選擇與社區醫療門診簽約。
根據新的政策,在提高職工社區門診報銷比例以及最高額度的同時,新政帶來的另一個變化就是:職工個人醫保卡賬戶里的錢會少一些。青島市從4月份起開始調整職工醫保個人賬戶的計入標準,具體為:在職職工35周歲以下的,按照本人繳費工資的2%計入,原為2.3% ;在職職工35周歲及以上、45周歲以下的,按照本人繳費工資的2.2%計入,原為2.7% ;在職職工45周歲及以上的,按照本人繳費工資的3%計入,原為3.5%;退休人員按照本人養老金的4.5%計入,原為5%。
對于這一政策的調整,很多職工目前還不知情,但是到了4月底、5月初,當職工發現自己醫保卡里的錢變少時,就會咨詢原因,屆時,將會有更多的職工得知這一新的政策,并且會發現,如果與社區醫療機構簽約,在小病就診、買藥等方面將享受更多的優惠。
對于此次個人賬戶計入比例的調整,人社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是一次結構性的微調,實質是將分散的資金整合利用,發揮更大的保障作用。參保職工每月涉及到的金額并不大,并且隨著社平工資的逐年提高和退休待遇的提高,個人賬戶實際計入額仍然是逐步增長的態勢;職工的門診統籌有了穩定的資金基礎,個人到社區定點就醫不再扣繳個人賬戶費用,1600元以內的普通門診醫療費可以報銷60%以上,使用基本藥物報銷比例達到70%,保障效益遠遠大于個人賬戶微調的資金,產生倍增效應。
小貼士
家門口看病這樣辦手續 想要就近找家社區門診,小病不用去醫院,手續該怎么辦?參保人可本著就近、方便的原則,自主選擇一家具備相應資質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作為本人的門診定點單位 ,并與之簽訂服務協議。
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簽訂服務協議時 ,明確一個相對固定的醫生,作為自己的醫保家庭醫生。參保人應全面了解醫保社區定點單位及其家庭醫生所應承擔的義務,了解自己的權利及應承擔的義務、注意的事項。服務協議期限為一年,期滿可續簽或轉簽 。因特殊情況要提前變更定點單位的 ,應在簽約期滿一個季度后再辦理變更手續。
參保人簽訂協議時應提供本人社保卡(醫保卡)和居民身份證。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