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宮產率過高是如何造成的?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原本作為輔助補救手段的剖宮產,逐漸演變成與順產平分秋色,甚至在有些醫院成為了主流?記者了解到,其實絕大多數產婦都能自然分娩 ,很多剖宮產手術實際上沒有任何指征,完全是產婦、家屬或其他社會因素作用的結果。醫生告訴記者 ,很多產婦及家人認為剖宮產沒有疼痛、比順產安全。殊不知 ,孕婦剖宮產后危險性比順產要高出兩到三倍,新生兒還有可能發生呼吸窘迫綜合征。
“剖宮產是解決難產、宮內缺氧及較嚴重并發癥的手段,能迅速把胎兒取出來。”市婦兒醫院副院長張戰紅告訴記者,其實絕大多數產婦都能自然分娩,她們就是對于自己沒有信心,心理恐懼最后選擇剖宮。剖宮產是手術,既然是手術就要有一定的手術指征,像骨盆異常、胎兒異常;嚴重的并發癥如高血壓、胎盤前置、胎兒窘迫、宮內缺氧,只有達到一定指征后才進行剖宮。而在沒有達到指征的情況下手術就是一種過度醫療。
“能順產的盡量不要剖宮產,剖宮產比自然分娩出現的問題高出兩到三倍。”張戰紅說,剖宮產產婦要承擔麻醉風險和術后并發癥風險,生產過程也比順產出血多。剖宮產后子宮及全身的恢復都比自然分娩慢,剖宮產后傷口會疼,會影響給孩子喂奶,而自然分娩的產婦在第二天就可以給孩子喂奶了。剖宮產后子宮上會留下疤痕,剖宮產后,想要再次妊娠的話,最少要兩年之后,而且剖宮產后再次妊娠和分娩時,就不能選擇自然分娩了,還是要剖宮。
除了對產婦有危害之外,剖宮產對寶寶也不好,剖宮產的新生兒,有可能發生呼吸窘迫綜合征。剖宮產的新生兒由于沒有經過產道的擠壓,不利于肺部的擴張,而沒有經過子宮律性收縮的刺激,新生兒容易并發肺部疾病。
“現在我們醫院的剖宮產率跟兩年前相比下降了不少。”張戰紅說,之前剖宮產率高的時候達到了60%,不過這兩年慢慢降下來了,現在的平均剖宮產率在40%。“讓剖宮產率降下來費了不少事。”張戰紅說,首先讓醫務人員加強認識,同時醫院里有孕婦學校,對孕婦進行孕期教育,講順產的好處。還會從飲食方面進行管理,避免巨大兒的產生。
青醫附院東院產科主任徐金娥說,青醫附院東院也在組織媽媽學校等形式,告知產婦及家屬順產的好處,剖宮產可能帶來的風險。但仍然有家屬選擇剖宮產,若醫生建議順產,如果沒問題還好,要是有一點點問題家屬都會找過來質問,也是一個很棘手的事情。對于各項指標都正常的產婦,順產對于媽媽和孩子都有很大的好處。徐主任說,有些產婦的母親心疼女兒順產太疼,就要求剖宮產,這本身就是一種錯誤的想法;再就是產婦不能受周圍環境的影響,不能身邊人都剖宮產了自己也要剖。
為了減少順產的疼痛,徐主任建議產婦可以控制胎兒的體重,不要讓其長得太胖,就能減小生產時的痛苦。
記者 李曉哲 韋麗麗
■鏈接
中國剖宮產率30年增加到9倍
1985年,世界衛生組織對于剖宮產比率設置了一條警戒線:低于15%。據了解,2007年到2008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范圍進行了調查,在中國,取樣北京、浙江、云南三省21家醫院,結果顯示,中國總剖宮產率為46.5%。在中國,剖宮產率從80年代中期開始迅速上升。上世紀70年代,中國的剖宮產率僅為5%左右,現在中國總剖宮產率為46.5%,采用剖宮產分娩的產婦 30年增加到9倍。
這一趨勢的形成有其客觀的時代背景。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副會長、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龐汝彥認為,其一,出自于當前麻醉、輸血等與剖宮產相關手術技術的改善;其二,計劃生育政策效用下,獨身子女增多,產婦父母對醫護人員承擔的責任期望值增高,希望提高孕產安全性。但這也暴露出當前社會對剖宮產危害性等方面的認知盲區。
龐汝彥提到,“剖宮產媽媽的死亡率,按人群說,要比自然分娩產婦的死亡率高。麻醉意外要多、羊水栓塞要多、術后感染要多,其危險性要比順產媽媽高得多。但公眾存在錯誤認識,以為剖宮產就安全了,這體現出當前對剖宮產相關知識的教育普及度不夠。”
另據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院長程蔚蔚介紹,與自然分娩相比,剖宮產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要比自然分娩高2~3倍。降低不必要的剖宮產,可降低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中新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