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照世帆賽基地已成為日照的著名景點。 鄭培波 攝
繁忙的日照港。(資料圖片)
藍色經濟政策對于日照來說,來得很快。日照人對于藍色經濟的行動,反應更快。
日照人站得很高,他們不僅把藍色經濟向深藍領域里拓展,更借用藍色濡染百姓們的生活 ;他們不僅僅搶抓藍色經濟的機遇,更著手搶占人才和資本的制高點 。2011年,日照進出口總值突破200億美元大關 ,同比增長55.9% ,增幅全省第一,總量列全省第三。藍色經濟占GDP 的比重已經達到了42.5% ,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凸顯。
在深藍里耕耘著的日照人,借著藍色的“海風”,正立足魯南,面向歐亞大陸展開廣闊胸懷。
海洋經濟 小海虹培育出了大產業 在青島人的眼里,海虹(學名貽貝)是一種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海鮮,但在日照,海虹卻支撐起了水產品加工的一個大產業。
6月18日,記者來到日照市最大的海虹生產加工企業——日照金康食品有限公司。該公司董事長金安從1994年開始就跟水產品打交道,最初做的是扇貝干制品。
“從2005年開始,我看到了海虹的商機。2005年、2006年海虹養殖戶很多,投資10萬元能賺20萬元,不少農戶開始養殖海虹。海虹養殖很簡單,只要將船停在海里并打樁將繩子掛在木樁上,讓皮條垂在海里,每年四五月份海虹就開始繁殖。海虹不需要放苗,也不需要喂養,是純天然的海產品。由于海虹喜歡吃天然的微生物藻類,有凈化水質的作用,利于保護海洋。這種一舉多得的產業為什么不好好做呢?”金安顯然對于當初的選擇更加自信了。
金安說,自從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后,他最大的感觸就是相關部門的領導經常到企業調研指導工作。去年年底,在日照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以及相關部門的推動下,日照市貽貝出口行業協會得以成立。
金安說,海虹加工是標準的藍色海洋經濟,發展海虹大有作為,下一步將重點做好國內市場的研發,“讓四面八方的朋友都能吃上日照產的海虹。”
據悉,日照市海虹養殖面積現有40萬畝,年產量40萬噸,占全國海虹產量的80% ,年出口海虹凍肉5000噸,占全國出口量的70%,已經成為日照重要的特色產業、優勢產業。僅2011年,日照海虹生產總量就達25萬噸,出口創匯800萬美元,直接經濟產值12億元人民幣,總產值超過25億元。
藍色背景:藍色產業集群 2011年,日照進出口總值突破200億美元大關,同比增長55.9% ,增幅全省第一,總量列全省第三。日照在發展藍色經濟方面具有臨港沿海的優勢,日照是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港口貨物吞吐量已經突破2.5億噸,目前已形成了港口、鐵路、公路等交通運輸網絡化體系,尤其是日照機場作為全省“十二五”唯一一個新建機場,已列入國家機場建設發展規劃,這將為日照藍色經濟區建設插上騰飛的新翅膀。
城區規劃 老村子要變“國際海洋城” 作為一個老濤雒人,今年72歲的黃慶華如今非常自豪——居住多年的老家要變身國際海洋城了 。6月20日,記者看到,黃慶華身旁新掛出的村委牌子已經改為“日照國際海洋城濤雒鎮濤雒四村村民委員會”。
“海洋城就是要蓋樓,把濤雒變成城市,這附近的老百姓也就有樓住了。”陳為貿老人說,他是濤雒三村人,不遠處的沙嶺子村已經開始修路,不少碼頭也已經開始擴建,還有的已經開建人工湖了,橋東頭、橋西頭、李家村、王家村、濤雒五村等八個村莊要拆遷變成海洋城的中心區。
采訪中記者發現,鎮上的居民對國際海洋城的期望很大。在濤雒商業街經營服裝的王女士告訴記者,濤雒鎮這條商業街已經有10多年了,國際海洋城建成后勢必會成為更好更繁華的商業街,到時候濤雒鎮也會大變樣兒。
20日下午,在濤雒鎮棧子碼頭上,灑水車、吊車、工程車都在忙碌著,岸邊堆滿了沙子 、石頭。工作人員高為合告訴記者,棧子本來就有碼頭,現在是要擴建。他在碼頭工作已經15年了,最大的感觸是最近幾年漁船越來越多,10年前這個漁港只有五六十艘漁船,現在有二三百艘漁船。記者注意到,在沿海公路的對面,棧子村的樓房林立。高為合說,他們也是沾了國際海洋城的光,率先住上了樓房。
藍色背景:國際海洋城 根據日照國際海洋城總體規劃,日照國際海洋城總面積160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區約6.6平方公里,這個區域主要以新產業、新生活、新生態為主題。新產業以海洋為主,主要包括海洋科技、海洋服務、海洋工程裝備、海洋生物、海水利用、海洋環境保護、海洋文化旅游、海洋物流。新生活是要打造國際水準的宜居環境,新生態是要把海岸線和綠地之間自然的東西全部保留住,這里面包括自然的沙灘、水面、濕地等。國際海洋城將在東港和嵐山之間崛起為城市的第三極,它的建設不僅將日照兩個區連成了一片,還將為日照市民打造一個更加美好的工作、居住和生活空間。
■展望 借力高端智力為海洋增藍 在日照采訪,有個與藍色經濟相關聯的新名詞一直在不少人的嘴里傳著,那就是“引智”。就在6月初,國家外國專家局正式批復在日照建立“中國藍色經濟引智試驗區”。這個“試驗區”是國家外國專家局正式批準設立的第一個國家級引智試驗區。
把引進藍色經濟的“智囊團”,放在國家級的層面上,日照站在一個很高的起點上。
日照市人社局外專局工作人員介紹,引智就是引進國外一些先進技術、高科技人才、政策法規等在日照進行先行先試,從中篩選出符合日照藍色經濟發展的內容加以采用。“中國藍色經濟引智試驗區”作為加強國家外國專家局和山東省人民政府局省合作機制、創新引智實踐的重要措施,國家外專局給予試驗區的定位是:按照先行先試的原則,實行政府引導、市場主體、社會廣泛參與的引智引才模式,探索創新方式方法,提供引智綜合效能。
據悉,目前,為了盡快啟動“中國藍色經濟引智試驗區”,日照市已征集有關與藍色經濟建設相關的外國專家需求項目100多項,提煉出針對性強的藍色經濟重點項目53個,2012年計劃重點啟動藍色經濟項目10個。
與此同時 ,作為濱海旅游城市,擁有藍天、碧海、金沙灘的日照自然資源得天獨厚。在去年全球500個旅游城市參評的“TOP10 2011年度最佳旅游目的地”評選活動中,日照市脫穎而出,榮獲“2011年度最具活力旅游目的地”稱號,是山東省唯一的獲獎城市。
“海濱城市旅游不僅僅是踏踏水、游游泳,而是要真正深入到海洋中去,更多地體味海洋文化……”日照市委書記楊軍說,國家海洋局確定在日照規劃建設273平方公里的國家級海洋公園,這也是全國最大的海洋公園,“海洋公園90%在海上,我們將努力把海上垂釣、海上運動、海上娛樂等休閑旅游內容結合起來,讓游客真正在大自然中、在海洋中體驗藍色公園的感覺,而不是在陸地上體驗海洋的感覺”。本版文/記者 楊冰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