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8日,針對控煙協會致函要求撤銷中國煙草總公司獲生態貢獻獎一事,該獎項的主辦方中國綠化基金會稱,此次評獎主要以捐款金額作為主要參考標準,因獎項已頒出“很難收回”,但會在明年頒獎時考慮行業對公眾的影響。(《京華時報》7月19日) 中國煙草總公司獲得“2011年中華生態貢獻獎”,讓民眾一片驚呼。這樣一個對生態環境構成巨大危害的行業,竟然能堂而皇之地獲得官方授予的“生態貢獻獎”,這不僅是對中國環保事業的一種極大諷刺,恐怕在評獎史上也是一個笑話。
面對質疑,該獎項的主辦方中國綠化基金會倒也很坦白,直言評獎主要依據是企業對綠化公益事業的捐款數額,中國煙草總公司去年共捐了1億元用于促進綠化,主要用于重慶地區的造林工程,因此中國煙草總公司的獲獎不僅名正言順,也完全符合程序。
看來,是圍觀民眾和控煙協會自作多情了。這其實就是權力與資本之間玩的一個你情我愿的游戲。中國煙草總公司財大氣粗,當然不在意花點小錢來裝點門面,而中國綠化基金會則以獎項為砝碼,獲得不菲的捐款。雙方各取所需,利益共享。看上去公開平等的交易,實際卻透支了社會公信和公眾情感。
我們當然可以指責中國煙草總公司沽名釣譽,但事實上更該關注的,卻是這個花錢就能買到的“中華生態貢獻獎”,以及它的主辦方中國綠化基金會。我不否認中國煙草總公司愿意捐錢改善環境是好事,但相比于其對環境的破壞,這無疑只是杯水車薪 ,如果這也能意味著作出了“生態貢獻”,這何其荒唐可笑?而作為一個全國性公募基金會,其主辦的評選活動無疑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導向意義。以捐款金額為主要參考標準,誰錢多就獎給誰,這樣的獎項還有何公信力,對社會又能傳遞出什么樣的正面價值?
應該撤銷的,不是中國煙草總公司獲得的這個“生態貢獻獎”,而是這個獎本身。其一,一個官方評獎如果失去了公信力,那么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其二,對于中國生態環境保護事業,我們缺的從來不是這樣的虛名,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值得追問的是:如果不是中國煙草總公司,許多公眾恐怕還不知道有這樣一個“生態貢獻獎”,那么,還有多少這種花錢就能買到的獎項不為人知?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sihu13.cn/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孟祥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