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思
黃金周為何熬成“黃金粥”
據全國假日旅游部際協調會議辦公室初步統計,9月30日到10月7日中秋、國慶節長假期間,全國納入監測的119個直報景區點共接待游客3424.56萬人次,同比增長20.96%;旅游收入17.65億元,同比增長24.96%。大幅增加的出行人群助推了國內的旅游市場。但另一方面,本應是休閑、舒適的黃金周被擠成了“黃金粥”。
出游就是看人頭
今年“十一”黃金周首次開始實施高速公路免費政策,9月30日全國多條高速公路出現大規模擁堵現象。
在路上被堵成了“粥”,而到了目的地則被擠成了“粥”。故宮單日接待量超過18萬人次;八達嶺長城日最高客流突破8萬人次,旅游預警為紅色;南京中山陵、廈門鼓浪嶼高峰客流分別達最佳接待量的10倍與9倍,山西平遙古城為5倍。“金鑾殿上滿是人頭”“長城內外,人海茫茫”,成了到北京的旅客最突出的印象。
管理服務現短板
假期高速公路大擁堵后,很多人發出了這個擔心和疑問。根據北京市交通委的統計數字,9月30日之后的高速路網車流量并沒有減少多少,甚至有幾天還增加了不少,但像9月30日那樣的大面積持續擁堵并沒有再發生。
究其原因,一方面9月30日的擁堵使出行者思想上有了準備,另一方面則是北京市及時采取了各種應對措施,例如在國內率先對免費車輛實施免收發卡 、通過各種渠道實時播報路況信息等,提高了出行效率,有效緩解了擁堵。而對于旅游景點的癱瘓,在管理和服務上欠缺的因素則占了更大比重。
仍處于“喝粥”水平
“這些問題突出反映出目前我們的旅游經濟還處于‘喝粥’的水平:少了就餓著,多了就撐著,營養價值太低。”一位旅游業內人士表示。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牛鳳瑞說,“現在我國人均出游率僅為2次,而美國是七八次,大量老百姓沒機會外出旅游,每次旅游的人均消費為771元,花費不多,這說明還有很大潛力可挖。”但在刺激旅游消費、拉動需求的同時,該如何解決由此帶來的諸多問題呢?有關專家表示,一方面要提高目前旅游行業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需要我們對長假制度進行反思。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說,景區管理容量的問題與管理效率、客流容量、游客游完全程所需的時間等有關,應當綜合計算,給出最佳游客數量。清華大學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說,帶薪休假、錯峰休假制度若能完全落實,景區爆棚的狀況也許不會出現。據新華社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