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濟南5月10日訊(記者 張建)今天,對于濟南市長清區萬德鎮的石家屋和裴家園兩村的鄉親們來說,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連接兩村之間的旅游生產路正式開通了,這也意味著兩個村子幾千畝櫻桃終于可以走出大山,以前的“
隔夜愁”終于可以
變身“
搖錢樹”了。
俗話說“櫻桃好吃樹難栽”,可石家屋村和裴家園村已經有近300年種植櫻桃的歷史了,這里出產的櫻桃粒大肉厚、入口甘甜且能補中益氣、
滋潤肌膚,享有盛名。目前,兩個村子共種植櫻桃3000余畝,所產大櫻桃被譽為“無公害有機農產品的第一圣果”。可是,由于兩村地處山區,山間小路異常難走,成熟了的櫻桃賣不出去,很快就會爛掉,因此櫻桃也俗稱“隔夜愁”。
兩年前,濟南公交第三分公司運營經理裴東林被派到石家屋村任該村的第一書記,為了使村子能有一條像樣的道路,讓櫻桃為家鄉父老增收,裴書記多方聯系資金。在濟南市交通運輸公司、長清區委區政府以及濟南公交總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全長6公里、連接石家屋和裴家園兩村的旅游生產路歷時100天建成。
看到道路建成,裴書記激動地說:“今天我和鄉親們一樣激動,這是條生產路,他見證著鄉親們的辛勤勞動,努力生產。同時,這也是一條旅游路,兩個村子地處山區,風景優美,道路通車后,聲稱及周邊城市的市民可直接駕車來這里采摘、游玩”。
記者現場看到,道路兩邊,已有不少農戶在銷售自己的櫻桃了,75歲的裴家園村村民裴玉慶說,以前鄉親們都是挑著擔子趕集串鄉沿街叫賣,現在已經有不少游客直接來到他家地頭購買。另一位村民裴玉珂更是表示,今年他們家可以收入8萬以上。
據了解,今年櫻桃采摘期間,產區可接待游客3萬人次以上,直接經濟價值將達到500萬元,每戶平均增收15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