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疑人張某指認銷贓現場。(圖片由警方提供)
本報記者 潘旭業 本報通訊員 梁鐵君 封凱明
自今年3月失業后,23歲的鄒城男青年張某打起了停放在大學校園內的自行車的主意。自4月以來,張某多次在開發區某高校共盜竊自行車20余輛。接警后,開發區辦案民警喬裝成“大學生”在校園里巡邏守候,終于逮到了這個盜賊。讓人意外的是,由于發現大學校園內的很多自行車鎖都不合格,張某盜竊的20多輛自行車竟然全是用別的鑰匙打開的,最多時曾用一把自行車鎖鑰匙開了6把車鎖。
光天化日下,十幾輛自行車被盜
今年5月28日,青島開發區警方先后接到3起轄區內某高校大學生報案,稱停放在教學樓下的的自行車不翼而飛。接到報警后,青島開發區長江路派出所辦案民警立即著手進行了調查。通過對報案人以及周邊同學的詢問,民警了解到丟失自行車的大學生并不僅僅是報案的這3個人,4月以來竟先后有十多名大學生的自行車被盜,而且都是白天被盜,失竊的位置都是在教學樓前的自行車集中停放區域。由于大多數同學覺得失竊自行車價值不大,并沒有報案。
辦案民警分析,犯罪嫌疑人選擇在白天固定地點作案,如果不打草驚蛇,他很可能會繼續作案。為了盡快抓到這個偷車賊,長江路派出所派出多名年輕民警,喬裝成在校大學生,分散在易發案區域進行巡邏守候,并到各個自行車修車點和收購點進行調查,打算從銷贓渠道進行控制。
6月12日,根據搜集掌握的被盜自行車特征,辦案民警在轄區一家自行車修理點發現了1輛被盜的自行車。根據修理點攤主吳某交代,他只記得一個身高1米7左右,體型較胖,操著濟寧口音的男青年來賣車,其它的并不清楚。
“大學生”偷車賊碰上“大學生”民警
6月15日11時許,喬裝成大學生的便衣民警在校園內巡邏至一座教學樓前的停車場時,看到一名年齡20歲左右、體型較胖的男青年來到自行車停放區,用鑰匙打開了一輛自行車的車鎖,然后推著車就要向校外去。“雖然他是用鑰匙開的鎖,不過他不是上完課從教學樓下來的,而是從校外直接走過來的,有點不對勁!”職業的敏感讓兩名便衣民警上前攔住了男青年,決定試探一下他。
“同學,這車是我的,你弄錯了吧?”民警裝作不經意的一句話,頓時讓這名男青年慌了手腳,“我,我……這就是我的車。”男青年慌亂的表情,加上濃重的濟寧口音讓民警更覺得不對勁。“我們是派出所的,請你跟…”民警的話還沒說完,男青年突然扔下車就向校門口跑去,不過很快就被民警抓獲。
面對民警的訊問,犯罪嫌疑人很快交代了犯罪事實。據供述,張某今年23歲,濟寧鄒城人,2009年來到開發區先后在幾家企業打過工。今年3月張某失了業,囊中羞澀的他決定偷大學內的自行車賣錢。從4月以來,他共偷了20多輛自行車。為了防止被人認出來,張某每次盜竊前都要穿上休閑服,再背上背包,打扮的像大學生后才進入校園作案。“萬一我推車往外走碰上保安問我,我就說是在校生,一般他們也不會核實。”
一把鑰匙打開6輛自行車
令民警有些意外的是,張某偷了20多輛自行車,作案工具都是用一般的自行車鎖鑰匙,其中的一把鑰匙竟然打開過6把車鎖,堪稱“萬能鑰匙”。
據張某交代,他以前在企業打工時,曾用自己自行車鎖的鑰匙打開過同宿舍陳某的自行車的車鎖,這才知道了因為車鎖質量問題,鑰匙和車鎖并不是“一對一”。于是張某專門連鎖帶鑰匙買了幾套,作案時就用自己的鑰匙試著開鎖,誰知竟然屢試不爽,所偷的20多輛自行車的車鎖都是用他自帶的鑰匙打開的,一把鑰匙最多曾經開過6把車鎖。張某盜竊后將自行車以每輛約100元的價格,分別賣給了多處自行車修理點和二手自行車車行,非法獲利2000余元。目前,犯罪嫌疑人張某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記者從青島開發區警方處獲悉,現在在售的有很多不合格的鎖具,由于鎖簧做工比較粗糙,一把鎖具可以被多把鑰匙打開。據介紹,合格的鎖具做工都比較精細,不合格的產品則顯得比較粗糙。合格的鎖具在開啟時聲音是清脆的,而不合格的鎖具用鑰匙插入顯得比較松,開啟的時候聲音也比較沉悶,消費者在購買使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檢查。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