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遇到過送紅包的,我也收過。”5月2日,記者采訪時一名三甲醫院的
外科醫生向記者透露了醫生收紅包的潛規則。據介紹,醫生在收取紅包時也會視情況而定,覺得手術沒問題的就會收下,而對手術沒有把握的則不會收,而且收紅包時只收富人的。另外,患者在送紅包時也是根據醫生的技術來決定紅包的分量,技術越高的醫生給的紅包會越多。
本報發起的“向紅包說不”活動引起了市民的關注,讀者紛紛打來電話訴說自己的經歷。“我們也不愿意給醫生送紅包,但是別人都送你不送怎么辦?醫生的態度在那兒明擺著呢。”有市民給記者打來電話,講述了家人住院送紅包的事兒。
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士說,丈夫有血液病,在東部某大醫院住了兩次院,還有一次是孩子生病住院,這三次都向醫生送了紅包,一共2000多元錢,因為醫生是托關系找的,所以醫生可以放心收。“我們這不是手術就送的不多,但是那些做手術的送的就多,從幾百到幾千,還有家境較好的有送好幾萬的。”她說,這些話都是病友們日常聊天得知的,因為有些第一次住院的患者會打聽周圍的人有沒有送紅包,“市價”大約是多少,如果大家都送了,他們也會送。
“送紅包這種事畢竟無法拿到臺面上來說,一般不會有第三方知道,但是住院時間長了病友之間都熟悉了,就一定會談論起這個話題。”她說,不送紅包的時候醫生態度都很冷淡,問得多了就不告訴你了,可是送了紅包之后就不一樣了,馬上就有了笑意,對病人噓寒問暖的。“一般醫生一走,病友之間就會討論這個話題。”她解釋說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對送紅包深惡痛絕,大多都是親身經歷過,對這種現象連帶醫生、醫院都很討厭,認為“天下醫生一般黑”。但是送紅包的人一般不會保留證據,也很少有人去舉報,“因為紅包畢竟不是醫生伸手要的,而是患者主動給的”。
雖然在此前的采訪中,有很多市民表示討厭醫生收紅包,但是談到為何自己要送紅包時,大多數人的立場又很矛盾。“誰也不想把錢白白送給別人,但這是大形勢,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能改變的。”市民陳先生認為,醫生總是說工資低、工作累,然而市民聽到這個的時候卻并不買賬,原因就在于洞悉了醫患背后的紅包潛規則,并會將一小部分收紅包的現象擴大到整體醫護人員。這也讓很多好醫生受冤枉,加重了醫患矛盾。
送紅包的不追究,但是要追究收紅包的責任,是否有些偏頗?陳先生坦言,送紅包是被大環境逼的,但是醫生無論收不收其實都沒好印象。“如果醫生收了,肯定對全體醫生都會有個壞評價;如果不收,患者又會擔心,怕醫生不給好好看病,直到醫生收下紅包才能踏實了。”
“我老婆去年因為子宮肌瘤到醫院做手術,我當時給醫生送了兩千塊錢紅包。”市民劉先生說,當時跟他妻子住在同一個病房的一共有四個人,后來他們交流的時候知道,這四個人都給醫生送過紅包,最少的送了一千元。
■鏈接
可登錄半島網參與調查 您是否給醫生送過紅包?即日起,本報聯合半島網開展關于“紅包”的調查問卷 ,市民可以登錄http://vote.bandao.cn/surveys/490/填寫。同時,半島網專門開辟了“紅包”論壇,您是否給醫生送過紅包?醫生是否會收取?您就醫時遇到的好醫生或者遭遇可以通過
半島社區(http://club.bandao.cn/thread-4718936-1-1.html)向我們訴說,或者撥打電話80889363、80889361。
紅包收不收先看病情大小
除了紅包,還送土特產 “說實話,給我送紅包的并不是很多。”這名外科醫生說,患者家屬并不只是送紅包,有時候還會給一些小恩小惠。“我們有時候做手術時間很長,顧不上吃飯,有的家屬會幫我們買飯。”醫生說,有的家屬會把飯送到手術室門口或者病房里。“還有的患者復查的時候會帶些家里的土特產。”醫生說,通過治病,有些患者把他們當成朋友,還有的是為了感謝。
這位醫生說,對于收不收紅包,首先得看患者病情如何。“我對手術成功率把握高的也許會收,對達不到患者要求的不會收。”醫生說,對于一些疑難雜癥,手術風險大的不會收。
除此之外,醫生還會根據患者的家庭情況判斷是否收紅包。“我收的時候只要富人的,窮人的堅決不要。”醫生說,家庭困難的患者在手術前給紅包的時候也會收著,不過他會將紅包給患者交到住院費里。記者采訪了另外一名曾經收過紅包的醫生,這名醫生說,除了富人之外 ,有時候熟人送的他也會收。
紅包多少,看醫生技術水平 這名外科醫生說,患者送紅包也根據醫生的技術水平,普通醫生的紅包會少一些,紅包的分量也少,主刀醫生一般就是一千起步。除了看醫生技術水平外,還要看手術的大小,像心臟的大手術,有的患者能送三千、五千,甚至上萬元。
“我覺得小醫院送紅包的少,越大醫院送的越多。”醫生說,患者生病后都想到大醫院就診,導致大醫院醫療資源緊缺,而患者就診時都想得到最好的醫療,都想讓醫生對自己上心,所以送紅包的也就多。
記者采訪時了解到,手術時不但要給主刀醫生送紅包,麻醉醫生的紅包也不能少。“麻醉醫生很關鍵,尤其是全麻。”醫生說,整個手術需要主刀醫生麻醉醫生相互配合,麻醉醫生用的麻藥合適的話,術后患者醒來得快一些,如果用的麻醉多醒過來得就慢。“我老婆住院的時候就是給主刀醫生和麻醉師送的。”劉先生說。“我們當時給主刀醫生送了2000元,麻醉師送了1000元。”劉先生說,他妻子做手術時送的紅包比手術費用還要高。“我們一共送了3000元的紅包,而整個手術的花費是2500元。”劉先生說。記者采訪時了解到,除了主刀醫生和麻醉醫生,有的還會送給科室主任。
查證難助長送紅包風氣 “有的人是來者不拒,什么人的紅包都敢收;但大多數還是很謹慎的,除非是有熟悉的中間人,而且一般要手術后才能收。”醫生說,如果是“不差錢”非要請北京上海來的醫生做主刀,市場價格大約在1萬元,有的甚至會三五萬,不過很多患者愿意掏這個錢,因為如果要去北京上海排號住院做手術,花費可能超過1萬元。
這位醫生說,目前他所了解到的是,有的醫院已經形成了紅包風氣,在業內形成不好的影響,“到了什么程度呢,就是如果做了一臺手術沒有人送紅包的話,這位醫生會覺得自己的技術沒有得到肯定,本人沒有得到尊重。這樣就很不好,我們業內對這家醫院這樣的風氣也很不齒。”醫生說,不過并不是所有醫院的醫生都是這樣的。
拿了紅包之后會不會擔心被投訴舉報,或者會心里不安呢?“不會的,因為送紅包都是一對一的。”外科醫生說,患者家屬一般是在術前談話的時候送紅包,談話是在醫生辦公室進行的,辦公室里只有醫生和患者的家屬,沒有第三者在場。“紅包是患者家屬主動給的,不是我要的,所以他們不會投訴。”醫生說,再就是他收紅包的時候也是有選擇性的,覺得手術后沒問題的才收,所以這種情況下,手術后也不會有什么糾紛產生,患者不會來找。現在醫院會定期查醫生送紅包這件事,但是沒有證據,很難查出來。
本報記者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