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国偷精品免费看-97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起底電視養生節目利益內幕:養生怎成養"生意"

2014-10-19 08:16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核心提示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近日專門發布通知,要求整頓電視養生節目:嚴禁發布廣告,并規定此類節目只能由電視臺策劃制作,社會公司不得參與。“糖尿病可以通過攝取營養素調理治療”……禁令發出后,記者打開電視,親身體驗了一些電視養生節目的“吸引力”。事實上,這些由公司制作的養生節目,表面上講授的是“健康知識”,背后念的卻是促銷產品的“生意經”,不少觀眾因此被“忽悠”,破財又誤診。

  1

  養生節目“外包”,專家講解藏廣告

  16日16時48分,河南衛視播出“健康就好”節目。主講人王濤博士在節目中聲稱,糖尿病根本上是肝臟有問題,糖尿病可以通過攝取營養素來調理治療 。

  資料顯示,自2012年開播以來,這檔節目已在江西、云南、四川、青海等10多家衛視播出過。盡管其“營養調理”理論是否科學有待論證,但該節目的營銷目的卻顯露無遺。

  該節目中不時播出提示:報名可以接受王濤博士遠程調理 ,欄目熱線“4001-899-899”。

  記者撥打該熱線,發現是“‘健康就好’王博士吉林服務中心”。客服人員說,節目在各電視頻道播出時留的熱線電話不一樣,但都會接入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服務中心。

  “客戶接受營養調理 ,先要加入會員,每年收360元的服務費和調理方案費;營養素目前由服務中心統一訂購,廠家直接發貨。”這位客服人員說,因為營養素來自10多個廠家,統一訂購是為方便會員、保證質量。

  記者調查發現,類似的養生節目屢見不鮮。某些時候的下午時段,近半的省級衛視都在播放養生節目,地面頻道則更多。節目大多采用健康講座、專家咨詢的方式傳授所謂養生知識,然后穿插蜂膠、天山雪蓮、花粉等各式各樣的產品介紹。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目前不少養生節目都是由社會公司制作,然后以購買時段的形式投放到多個電視頻道。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叫停的“健康365”和“杏林好養生”這兩檔節目,就都是由吉林一家傳媒公司制作的。

  2

  “忽悠術”三部曲讓消費者破財又誤診

  有網友發帖質疑,收看青海衛視的“健康就好”欄目后,在推薦的銀杏樹營養超市運營中心購買1000多元的營養素,吃了一個月后發現有問題,根據營養素名稱和批準文號去國家食藥監局網站查,才知道有些產品是冒用其他廠家的廠名和品牌。

  一些消費者,尤其是老年人收看這類養生節目后,有的損失不少錢財,有的被“洗腦”后拒絕正規治療 ,導致病情不斷加重 ,甚至危及生命。

  湖南的谷女士告訴記者,她母親曾在看到“杏林好養生”節目后,執意花4000多元購買節目推薦的“鐵皮楓斗口服液”。受到勸阻后老人還很不高興:“電視臺還會騙人,都是專家,不比你懂?”結果不但沒有效果,還因停用正常藥物而導致病情加重。記者梳理發現,一些電視養生節目的“忽悠術”主要分為“三部曲”:首先,主講人往往先普及一些疾病知識,一般語言形象生動,很容易引起觀眾興趣;其次,在疾病防治講解中,主講人往往以舉例子等形式,“不經意”地提到某種產品對此病的神奇療效;

  第三,在節目的最后,總有現場觀眾講述產品幫助自己戰勝病魔的故事。

  一些消費者反映,家中老人往往先被主講人的“淵博學識”和“語言藝術”折服,接受其講解中植入的廣告,最后被現場觀眾的“深情講述”所感動,不知不覺中被“洗腦”。

  3

  嚴規更要監督落實,養生理念需引導

  綠豆治百病,艾灸療百傷,活吃泥鰍保健康……近年來,作為大眾化媒體,電視臺的部分養生節目助推了社會養生亂象,誤導了消費者。

  四川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胡光偉說,對電視臺養生節目進行規范,有助于遏制非理性的養生手段,避免消費者的財產、健康受到損失,是一個讓群眾拍手稱快的好舉措。

  “任何一個嚴格的規范,都更需要嚴格監督落實。”此外,胡光偉告訴記者,以前一些養生節目在被叫停后,沒多久又改頭換面“重出江湖”,希望此次整頓政策能在各方監督下得到徹底落實,并保持監管力度的持續性,而不是“一陣風”。

  西南政法大學教授王安白說,除了大師和養生類節目“忽悠術”高明,一些人輕信養生節目也與科學素養缺失有關。

  調查顯示,我國居民具備健康素養的總體水平為6.48% ,“營養盲”甚至多于文盲。

  中華醫學會男科學分會候任主委姜輝表示,在整頓違規節目的同時,相關部門也應積極作為,尊重公眾的養生需求,對公眾的健康理念進行正確的指導。

  “真心希望電視養生節目邀請有責任心、有權威性的健康科普專家為社會、為百姓提供科學規范的疾病診療和防治科普知識。”中國抗癌協會科學宣傳部部長、北京健康教育協會常務副會長支修益如是呼吁。據新華社

  醫學專家詳解養生不當隱患——

  偏聽偏信或導致疾病加重

  面對有關養生類節目的亂象,醫學專家指出,如果養生節目中的觀點有失偏頗甚至存在誤導 、欺騙,那原本為了促進健康的“養生”可能反而“害生”,養生不當可能導致病情延誤甚至加重等隱患。

  不久前,青島市中心醫院收治了一位這樣的病人:80多歲的李奶奶近來總覺頭暈,因平時愛看養生節目和書籍,認為能夠自行判斷和治療,便服用了一些治療腦供血不足和腦血栓的藥物,但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逐漸肢體僵硬,手不停顫抖,后來連起臥、翻身都非常困難,送往醫院后被診斷為帕金森病。

  青島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孫麗教授介紹,帕金森病是一種慢性進展性神經系統性疾病,在早期隱蔽性很強,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由于帕金森病的一些臨床癥狀與頸椎病、腦供血不足等神經內科疾病的臨床表現有相似的地方,因而很容易被老人們忽視,如果不經專業判斷和檢查,甚至可能會誤診誤治,導致延誤病情。

  中華醫學會男科學分會候任主委、北醫三院男科主任姜輝認為,健康科普很有必要,但必須嚴格把關,不能讓“李鬼”欺騙患者,因為治療不當,延誤病情不說,可能還會加重病情。姜輝舉例說,曾有患者因不育看了某電視上“專家”的介紹,到不正規的醫院診治,該醫院判斷說他是由于精索靜脈曲張導致的不育,進行治療后未見效果。這名患者無奈只能再來到大醫院就診,卻發現此前的診斷錯誤,所謂的“治療”南轅北轍,反而使病情更為嚴重。

  “你吃人參上火,他吃人參大補;你吃大黃降火,他吃大黃腹瀉。體質不同,養生的方法也不同。”湖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內分泌老年病科主任醫師解發良認為,養生最忌諱的就是人云亦云,胡亂養生。他介紹,中醫養生的關鍵在于體質辨識,不認清體質的話,補藥可能變成毒藥,所以,養生的方法一定要和自己的體質相匹配。據新華社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