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省春季高考備受各界矚目,尤其有一技之長的學子們,升學成才更是有了新渠道。4月10日,由大智教育集團創冠春季高考研究院承辦的首屆山東春季高考專家論壇在大眾傳媒大廈舉行,吸引了高中階段學校眾多校長和考生、家長參加。
據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我省春季高考發展迅速,2015年報名人數達到11萬人左右,比2014年增加2萬人,比2013年增加5萬人。從錄取情況看,2014年錄取3.6萬人,其中本科招生也比2013年實現翻番,達到1萬多人。錄取高校數也在逐年大幅提高,得到了眾多考生認可。
增加學生自主選擇空間
“國家需要一些有一技之長的人,有些學生光拼文化課拼不過‘學霸’們,而通過春季高考卻能夠實現個人價值。對這些同學來說,春考是很好的成長成才途徑。”淄博一中高三老師劉可翔說。
自2012年起,山東省普通高校考試招生正式實行以國家統一考試為主、面向不同學生類型的分類考試辦法,即普通高校考試招生分春季高考與夏季高考。據介紹,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的報名、考試與錄取工作分開進行,允許考生同時報名,每名考生兩次高考機會,兩個高考成績,兩次錄取機會,不再是“一考定終生”的高考模式。
春季高考是由山東省自主命題,考試采用“知識+技能”的考試方式。“知識”部分考試內容僅為語文、數學、英語和專業知識(按專業類別)四科,專業知識部分則分為理論知識和技能部分。由于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考試內容形式不一,難易有別,兩種考試模式給學生增加了自主選擇的空間。劉可翔老師說,“有的學生平時就是動手能力比較強,春季高考更適合他們,高校也能選拔到適合自己學校的學生,這樣挺好的。”
在首屆山東春季高考論壇上,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教授對山東春季高考給予了肯定。他說,山東春季高考與全國高考命題相比,文化課題目考察相對簡單,命題難度低,考試內容也相對較少,這緩解了夏季一次高考對考生的壓力。“春季高考進一步深化了高考制度改革,為實施素質教育創造了寬松的環境,其成功經驗和實際效果也在社會上產生了較好影響。”
專注技能型人才培養
劉可翔告訴記者,在春季高考政策調整以前,普高學生不準參加春季高考,很多考不上本科的人,只能走藝考這條捷徑,而事實上并不容易,絕大多數人不能如愿。春季高考政策調整后,普高生也可以報名參考。由于競爭對象以中職生為主,在專業方面相對藝考選擇面也更廣,這吸引了更多普高學生的關注與參與,為普高生走進高校搭建了一條新出路。
濟南市長清第二中學的冷百旭同學,就報名準備參加2015年的春季高考。“自己平時學習成績一般,如果是參加今年夏季高考考取本科的幾率不大,但春季高考專業技能考核內容通過學習也較易掌握,再加上春季高考報名人數也要遠比夏季高考少很多,競爭壓力小,所以我對參加春季高考考取本科的信心還是挺足的。”他這樣說。
參加此次春季高考論壇的教育部基礎教育研究室主任汪明認為,對于參加春季高考的學生來說,在未來的就業方向上也較有優勢。由于我國教育部出臺的改革方案中實現兩類人才兩類模式的高考,通過春季高考上技能型大學,在拿到大學畢業證的同時更增加了就業幾率。他表示,“現在我們國家相對于國外,能在一線動手做工、有一技之長的人才太少了,而春季高考的要求提高了院校對技能培訓的重視,加大了對學生技能方面的培訓力度,為今后技能型人才的發展規劃了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
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徑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不少省份都曾搞過春季高考,但多數自行消亡了。熊丙奇教授認為,“我國目前的春季高考還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學歷導向,就是希望用學歷吸引學生,而不是關注高等教育的質量,但僅學歷往往春季高考又不能滿足考生。”他還提到,“如果被春季高考錄取,就不能再參加夏季高考錄取,我認為應該給考生多次機會、更多選擇。”
熊丙奇還提出了自己的設想:高職院校應該實行開放式錄取,全國各地的高中畢業生包括農民工子女,都可以申請注冊入學,寬進嚴出,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學校提高教學質量吸引更多的學生,而且對異地高考問題的解決也有很大改善。而春季高考,應該主要針對省屬、市屬高校,各省自行命題,技能型本科、專科(高職)專業可全部參加招生。夏季高考成為統一高考,主要針對重點大學自主招生,以及大學學術型專業的考生集中填報錄取。
這一“三段式”高考模式,“將有效緩解高中、中職搶生源,緩解高職招生困難,同時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讓高校更多地重視辦學質量。”熊丙奇說。
大智教育集團董事長張維東也表示,春季高考是解決教育公平的途徑之一,其中技能測試的分數比例可適當提高。他說:“現在集團也不斷宣傳春季高考,不少父母還是改變不了讓孩子考普通本科的傳統觀念,讓很多適合參加春季高考的學生錯失了機會。而大學要和用人單位有好的銜接,時間久了春季高考自然就會得到更多考生和他們父母的認可。”
記者 王原
[編輯: 張珍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