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劭強
9月8日,淮南女大學生在其個人微博稱“扶老人被訛尋目擊證人”,之后此事歷經一波三折。21日,記者從淮南警方獲悉,經多方調查取證,警方認定這是一起交通事故,女大學生騎車經過老人時相互有接觸,女大學生承擔主要責任,老人承擔次要責任。(本報9月22日A28版報道) 雖然警方給出了調查結論,但即便如此,女大學生是否撞到了老人,在公眾心中仍然是一個疑問。因為,他們沒有看到可見的視頻資料,警方所說的多方調查取證到底是何種調查取證,具體的證據又是什么,人們不得而知。在真相沒有完全呈現時,人們選擇了將信將疑。
當真相和信任缺失時,扶老人被訛很容易成為輿論熱點,甚至成為一種固定的認知模式。于是,就存在這樣的風險:明明撞倒了老人,明明扶老人是一種責任,但是卻可以公開宣稱自己是被冤枉的,并且能夠在很短時間內獲得輿論支持。當然,也可能存在相反的風險:扶老人者確實是被冤枉的,被扶的老人確實是在訛人,無論其具體的動機是什么。在兩種風險都存在的情況下,人們只能選擇不去扶老人,或者拋出個所謂的“技術性扶老”。在風險的威脅下,人心不可避免地跌倒——最好是袖手旁觀,這意味著與己無關、萬事大吉。
面對風險,唯有真相和規則能夠扶起跌倒的人心。所以,即便真相難求,也應該努力去接近真相,以真相實現信息對稱,以真相紓解信任焦慮,讓扶起老人變成一種可以說清可以查驗的社會行為;即便成見存在,也應耐心等待真相并按照規則作出準確處理和正確判斷,讓說出真相承擔責任成為一種基本社會意識。這就意味著,那些故意隱藏真相和破壞規則者應該付出代價——訛人的人,說謊的人,作偽證的人,必須為自己的行為付出應有的代價;如此,真相才可以得出,規則才可以被尊重。此時,新聞反轉并不可怕,只要那些在反轉過程中的謊言和繆行可以得到矯正和受到處罰,真相和規則的力量就會自動顯現。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sihu13.cn/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