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金玉所指的這條路就是當初他與兒子投資修建的。
齊魯晚報6月27日訊(記者 趙念東 通訊員 王恩標 李皓)“善行義舉惠及鄉親高德望,潤物育人天地有知是家風”,在東明縣沙窩鎮沙河村一場正在演出的戲臺兩側,一副對聯格外引人注目,這是村兩委送給申金玉老人的“精神褒獎”。
連日來,村里歡聲笑語、鑼鼓喧天,一派祥和的氣氛。前來看戲的人不僅能夠大過戲癮,還可以免費查體、免費就餐。村支書呂懷記介紹說:“這是俺村申金玉老人請縣大平調劇團第二次來給鄉親們唱戲了。 ”
申金玉是沙河村村民,和老伴尚氏今年都82歲,且二人均性格溫和、心地善良、身體硬朗。老兩口養有兩兒四女,由于當年生活困難,孩子又多,為了家庭生計,申金玉老兩口沒少受罪。大兒子申景順高中畢業后外出創業,經過一番打拼終于在青島站穩了腳跟,并發展到相當規模。后來,二兒子申景春也追隨哥哥到青島、沈陽等地發展,同樣獲得生意上的成功。
回想起自己起家時,家鄉父老給予的大力支持,申景順從賺取第一桶金開始,就時刻想著為村里做善事、做好事。因為生意忙,顧不上回家,申景順、申景春兄弟倆就將錢交給老父親,讓他為村里辦一些急需解決的事情。
“一個人富貴不是真的富貴。”申金玉說,如今兩個兒子算是事業有成,反哺鄉親父老都是應該的。
為村里挖渠修路給困難戶送錢送物 據沙河村村支書呂懷記講,盡管當年條件艱苦,但申金玉夫婦十分重視教育,鼓勵孩子讀書。申景順高考時只差2分沒被錄取,考慮到家庭實際,自己又是長子,申景順放棄復讀的機會,外出掙錢供兩個妹妹讀書。后來,兩個妹妹先后考上本科,成為村里的驕傲。
“后來,申金玉的孩子有出息了,開始幫助家中鄉親。”呂懷記告訴記者,近10年來,申家父子為本村和附近村做過的善事數都數不過來。他們曾捐款15萬元,為村里修建一條水泥公路;又投資20多萬元,安裝70多盞路燈;自己出資清挖6800米長的排水渠;長期堅持過年時為七十歲以上老人送肉,累計達3000多斤,送錢6萬多元……
“ 他們每年都為考上大學和看不起病的特困家庭送錢送物;每年為低保戶發放救濟款,幫他們渡過難關。”呂懷記稱,近幾年,村里老人冬天如果想去縣里的老年公寓,一切費用由申家 父子承擔 。 特別是在2012年,申金玉帶著兒子將鄉親們所欠的34萬多元的借條當眾銷毀,更是讓鄉親們非常感動。
接下來,申金玉父子還打算將自己家的房屋騰出來,辦一所幼兒園,自己請教師,請村里的學前兒童 免 費入園。 并計劃拿出一些資金,幫助家庭困難但有創業想法的人建蔬菜大棚。
善行感召他人村里老人享免費體檢 “申金玉的兩個孩子的善行,離不開老人家的言傳身教。”呂懷記稱,申金玉從年輕就做過很多善事。申金玉30歲那年麥收的時候,他因為有病不能干活,坐在村里吃水井旁休息 。突然看 見一位老太太哭著披頭散發地往這邊跑來。申金玉知道情況不好,就強撐著站起來阻攔,但因身體不適行動遲緩,那位老太太還是跳進井中。
當時,申金玉顧不上病體乏力,跳進了井水里,將雙腿支撐在井壁上,讓老人的頭浮出水面,足足支撐了半個小時,才被別人一起救了上來。
申家父子的善行義舉感動著每一個受救助的鄉親。呂懷記說:“老少爺們兒都記得申家的一次次善舉, 在這家人的感召下,在村里做好事也形成風氣。”
呂懷記介紹,在得知申金玉老人為家鄉送戲的消息后,當地醫療單位紛紛參與其中,為服務基層群眾出把力。其中,張寨衛生院醫生冒著小雨為前來看戲的老人免費查體、宣傳預防接種等,深受群眾歡迎。漁沃衛生院等衛生機構也加入服務群眾的隊伍,形成強大的為民、便民、利民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