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何勇
為了讓孩子順利、便捷獲得參與高校自主招生考試的資格,一些家長花錢買論文、買專利,這些行為本身顯然背離和傷害了自主招生看論文、看專利的初衷和目的,也損害了高校自主招生最基本的公平原則。 2017年高校自主招生即將拉開大幕。從往年報考情況看,不少名校會為具有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開綠色通道,專利證書是獲得自主招生考試資格的重要“敲門磚”。記者近日采訪了解到,不少高中家長收到“專利轉讓”的小廣告,一些機構動歪腦筋,家長只要花點錢,現成的專利能轉到孩子名下。更有甚者,拿別人的創新項目以考生的名義申請,號稱“不會留下痕跡,高校也查不出來”。(2月14日《揚子晚報》) 從2003年開始,國內名校嘗試自主招生,目的就是要打破現行高考體制下的唯分數論的弊端,為具有學科特長或特殊創新潛質的高考生多提供一條升入高校的渠道。
在自主招生中,將發表學術論文、獲得專利證書等作為獲得自主招生考試資格的重要“敲門磚”,這本身并無不妥,也無可厚非。一方面對于高中生而言,能在中學階段就發表學術論文或獲取專利證書,應當說確實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他們的學術能力、創新能力。另一方面,按照高校自主招生考試設計,高中畢業生即便發表了學術論文或獲取了專利證書,也只是獲取參與高校自主招生考試的資格,并不等于他們就一定能通過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試,在高考錄取時享受降分錄取的優惠政策。因為如果考生沒有真才實學的話,很難在自主招生的筆試、面試中順利過關。
但即便如此,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順利、便捷獲得參與高校自主招生考試的資格,不是想著讓孩子憑借能力,花心思創作學術論文和發明創造,而是花錢找槍手代寫學術論文,并通過支付版面費方式以孩子名義發表學術論文,以及購買他人的專利證書或發明創造項目。這些行為本身顯然背離和傷害了自主招生看論文、看專利的初衷和目的,也損害了高校自主招生最基本的公平原則。
要打消家長和學生買論文、買專利的心理,關鍵是高校必須細化看論文、看專利的條件和要求,讓家長和學生沒有捷徑可以走。首先,不管申請參加高校自主招生考試的高中生規模有多大,高校都必須認真審核學生提交的每一份證書,避免作弊。其次,高校在自主招生的面試環節,要加入對學術論文、專利證書的答辯考核環節,了解學生的創作過程,讓買論文、買專利的學生沒有辦法蒙混過關。再者,提高對有買論文、買專利行為的學生的處罰力度,不僅要取消其參與高校自主招生考試資格,而且有必要直接按照高考作弊行為論處。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www.sihu13.cn/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