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8日,半島記者魏海洋來到青島超銀中學體驗班主任的一天。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魏海洋 實習生孫傲梅 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濱
學生時代,老師是陪伴我們最多的人,特別是班主任,在我們的人生成長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9月8日,記者走進青島超銀中學鞍山路校區,當了一回班主任。收作業、班級管理、上課、批改作業……一天的體驗下來,記者感悟到,做一名認真負責的班主任更多的要從內心深處關愛學生,感悟他們的成長,這就是教師職業的神圣和魅力所在。
體驗班主任,我卻遲到了 記者提前聯系好了青島超銀中學鞍山路校區初一(1)班班主任王永玲,8日要去體驗一下班主任的工作。前一天晚上,記者和王永玲老師詳細交流了第二天的工作。“班主任的日常工作比較繁瑣,要有耐心。”王永玲告訴記者,她一般6點30分左右就來到學校,提前安排一天的班級工作。
記者心里想著,既然體驗就要和班主任的到校時間一樣,滿口答應一定會按時到校。可沒想到8日當天早上自己還是起晚了,再加上路上有些堵車,到學校的時候已經是7點了,這時學校的班主任早已經全部到校。記者有些羞愧,但王老師安慰記者,一開始這么早到校,肯定有些不適應。其實,這種早出晚歸的日常生活是很多班主任的常態。“班主任工作就是個良心活,因為面對的不僅是學生的學習,還有學生行為習慣和品德的培養。”王永玲告訴記者,初一是一個立習慣定規矩的階段,更需要班主任從打掃衛生、收發作業、聽課學習等多個方面悉心教授。
班主任要有“火眼金睛” 進入班級后,記者需要督促每一位學生交齊前一天的作業,并督促學生做好班級衛生,還需要監督學生早讀。當記者走進班級后,學生集體鼓掌表示歡迎,讓記者心里倍感開心。可晨讀時,記者要監督那些早上犯瞌睡的學生大聲朗讀,這讓記者有些犯愁。因為班里的學生那么多,需要挨個觀察監督,頗有些應接不暇。“這就需要班主任練成一副‘火眼金睛’,班主任需要積累班級管理經驗。”王永玲說。體驗了一上午,有些繁瑣的班主任工作讓記者應接不暇。拿王永玲的工作來說,在學校的一天基本上沒有空余時間。監督完學生晨讀后,她需要及時批改出當天的作業,批改完作業后要備課,課間會找作業做得不好,或上課不認真聽講的學生談話。中午還要照看學生吃飯,下午放學后要留在學校帶領學生排練啦啦操。8日王永玲有兩個班的4節課,上課之外的所有時間都在忙碌,直到晚上6點后離開學校。
走上講臺就忘了一切不快 晨讀過后,記者批改起了學生“家校聯系本”的作業。原來為了更好地進行家校溝通,家長需要和孩子一起將前一天的作業完成情況,預習復習情況等記錄下來,第二天由班主任進行批改和監督。四五十本批改下來,雖然并沒有什么難度,但需要從每一個學生的記錄中找到孩子需要改進的地方,并反饋給家長,并不是個簡單事。
記者的課程安排在了上午8點20分左右,將給學生們上一堂簡單的寫作課。為了準備課程,記者前一天詳細“備課”,決定將采訪過的一個感人故事講給學生們,讓他們根據故事任選角度寫一篇200字以內的短作文。講課前記者胸有成竹,可當要邁進教室講臺前,卻有些打怵。“孩子們會不會喜歡我的故事?課堂會不會出亂子?紀律會不會不好?”在忐忑的心情中記者走上了講臺。當記看到臺下幾十雙眼睛看著自己的時候,心里有種莫名的激動。“我將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他們,給予他們學業和人生上的成長經驗。”這樣的念頭一下子沖到了腦門,雖然只有一堂課,但記者作為老師卻倍感神圣。
一堂課下來,學生們認真聽講,認真完成了作文,這讓記者如釋重負。當學生們寫作文時,記者在教室里踱步,感受到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平時工作生活中的不快全部煙消云散。學生們將寫好的作文交上來,看著幾十篇小作文,記者有沉甸甸的責任感。
一天的體驗下來,記者感覺,既要教課又要管理班級的班主任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除了有過硬的專業技術之外,更需要有一顆愛生如子的心。
■人物 “我的動力來自孩子們的成長和信任” 初一(1)班的班主任王永玲是學校里公認的名師,有17年教齡的她早已深深愛上了教書育人這份工作。“2008年我來到超銀教書,帶出了不少考入重點高中的學生,這讓我感到快樂。但更讓我倍感幸福的不是他們學業上的進步,而是他們生命的成長。”王永玲說,作為教師,讓她常年如一日的重復繁雜的工作,醉心教學工作的動力來自于學生的成才和他們的信任。王永玲給記者講了幾個師生情誼的溫暖故事。
前年,王永玲所教的班級有一個學生考上了青島二中。進入高一嶄新生活的學生想要來學校再看看老師,于是請了兩個小時假,再次回到了超銀學校。可沒想到,正常上課時間,非在校生進不了校門,這位同學只能在校門口等待。而王永玲又在課堂教學,不能帶手機。就這樣,學生默默地在校門口等了兩個小時也沒有見上自己的恩師。“后來我聽說了這件事,眼淚就流了下來。他們心里想著老師,所以他們愿意等上這么長時間。而我對于他們的愛,換來了他們對我的愛和信任。這件事對我觸動很深,更堅定了我在教學上的努力。”王永玲說,這樣溫情的小故事在每個教師的生涯中都經常出現,正是這些微小的感動才組成了促使每一位教師無私奉獻的動力。
■延伸 告別經驗成長,轉為專業成長 深入學校體驗了一番班主任工作,記者在新鮮之外更感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在《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中明確寫道“班主任要努力成為中小學生的人生導師”,班主任肩膀上的擔子不小。可近年來,班主任工作比較苦、比較累,許多教師不愿意當班主任的現象確實存在。班主任承受的負荷不只是體力上的辛勞,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壓力。
學生的管理工作就已經很繁瑣了,班級的紀律、衛生、成績、出勤情況、出操狀況、班級文化建設和團隊的形成,甚至班級座位的調換都需要班主任用心安排,這就是班主任的工作日常。此外,班主任自己也有學科教學任務,而且這個教學任務并不比任何一位非班主任老師輕松。另外,班主任還要承受很多來自學校、家長和社會的壓力。
如何為班主任減負,提升班主任的職業幸福感。有不少聲音表示,給班主任“減負加薪”是一個妙招。記者了解到,青島已經創設了每月800元的班主任崗位津貼,提升了班主任待遇。這確實是一個促進教師隊伍健康發展的好舉措,可在采訪中不少學校校長表示,讓老師爭當班主任,并當好班主任,不僅僅是漲工資那么簡單。
現在為班主任減負的呼吁,主要集中在要求減少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內部對班級管理的行政干預、分化班主任職責、釋放班主任的自主性等方面。其實,班主任是教師在校園里最能實現自我教育價值的崗位之一。而班主任從學生成才、家長認可中汲取幸福感的同時,如何讓班主任告別經驗成長,向專業成長過渡是班主任培訓工作的重點。
為此,去年青島市教育局創新舉措,首次設立了30個名班主任工作室,共評選出30名班主任作為青島市首批普通中小學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青島力求將“散養”的班主任發展向專業進步引領,以期帶動更多的班主任全面發展,教書育人,解決“班主任荒”的問題。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