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11月3日消息 大企業的搬遷讓李滄區高技能人才從4000多人一度銳減到500人,轉型升級發展的挑戰空前。這樣的形勢下,李滄如何加快培養高技能人才,讓技能人才“反哺”產業升級?又如何打造好高層次技能人才發展的軟環境,支撐科技和人才發展戰略?近日,記者走近李滄區人社局,這些疑問逐一找到了答案。
效率
每天產生3名高技能人才 10月28日下午,在位于李滄區金水路的托普科技創新工場的培訓教室里,幾十位學員正聚精會神給手中的面團造型,她們正在進行的是高級面點師的培訓課。在培訓老師的講解和指導下,不一會的工夫,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金魚餃、梅花餃、荷花酥就呈現在眼前。參加這個培訓班的學員,多半是來自不同行業的在職職工,他們均已經考取了中級從業資格證。在接下來半個多月的時間里,他們要密集進行十幾堂課,還要通過線上課堂鞏固溫習,確保掌握熟練的面點技能,通過高級職業資格證考試,成為高級技能人才。
在該課堂上,來自青島66中的面點師張巧輝學起來得心應手,“我做面點有6年時間了,以前光練出了技術沒有考資格證,享受不到很多人才的適用政策,前幾年就考出了中級證,再趁熱打鐵把高級證考出來?!睆埱奢x說,等考出了高級職業資格證后,她不僅可以得到政府幾千元的獎勵,工資待遇也會提高,還有很多政策福利也能享受的到,于個人而言益處多多。
記者了解到,作為李滄區人社局近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高技能人才培訓,幾天來已有高級面點、茶藝師、評茶師、育嬰師、保育師等多個高級技能培訓班開班,參與培訓的學員超過300人,涉及多個行業。李滄區人才交流服務中心主任董敏介紹,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這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明確指向,正在李滄得到貫徹落實,接下來他們還將陸續舉辦多個培訓班,每年挖掘培育出千名以上高技能人才,“按這樣的速率計算,李滄區每天將至少產生3名高技能人才。”董敏說,這個數字和效率,在全市也是個亮點。
創新
率先打造人才大數據平臺 在高技能人才培養方面,李滄為什么要如此之拼?董敏告訴記者,這是李滄區轉型升級發展之需。一方面,隨著李滄區人才和科技支撐戰略的銳進,以青島國際院士港為代表的多個重大項目落地,打造出了具有前瞻性的高層次人才高地,相較而言,李滄區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則成了不協調的“短板”;另一方面,作為青島曾經的重工業基地,李滄是島城“去產能”的重點區域,在青島市推進的110家搬遷企業中,李滄就占到了55家,產業結構調整帶來高技能人才的“斷層”,數量從原先的4000多人一度銳減到只有500多人,這讓李滄區人社局感到了十足的緊迫感和壓力,同時也鞭策著其人才工作的轉型和創新。
為避免轉型升級發展中的人才“供血不足”,李滄區人社局的人才工作也不斷調整工作方向,開始梳理、摸清李滄區高技能人才的“家底”。那么,如何才能清晰地捕捉各層次、各級別、各領域的人才現狀,打造穩固有序的人才梯隊?“我們找到了創新的出口?!倍舴Q,去年11月份,他們在全面掌握李滄產業現狀、人才分布和流動情況的基礎上,依托人才大數據管理,在全市率先推出了“人才李滄”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平臺上設置了企業、人才數據庫,以及匯總查詢、政策宣傳三大模塊,具有信息發布、公共服務、數據管理、政策匹配、智能分析等功能,可以實現對人才類別、人才專業、“4+N”重點行業等信息的精確分析。
“通過平臺數據的篩選和整合,可以實現政策條目、企業需求和人才信息的‘智能匹配’?!倍襞e例說,一位高技能人才輸入個人信息后,可直接看到職稱評定、人才公寓、技能比賽、檔案管理等與之相匹配的政策;平臺“云計算”的數據功能,還可通過用戶個人經常瀏覽的政策類型,定向推送該類別最新政策文件、公告通知等。如今,經過一年時間的運作和更新升級,該平臺匯總的人才數量已經過萬人。“李滄發展的精髓在于創新,創新的依托在人才,我們借助這個平臺來重視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最終得以推動李滄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倍粽f。
護航
編制人才培養指南,打造技能人才大軍 有了人才大數據平臺的指引和導向,李滄這艘大海里馳行的航船,目標更加清晰,動力也更強勁。記者了解到,借助這一人才大數據平臺,李滄區人社局在高技能人才挖掘和培養方面,又輻射延伸出了多個方面的探索。比如,通過走訪轄區規模以上企業100多家,全市率先制作了《李滄區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培養指南》。李滄區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周珊珊介紹,該《指南》梳理了10項高層次人才培養計劃、15項高技能人才培養計劃,重點梳理了高技能人才網狀成長路徑,為技能人才提供個性化、智能化的“線上線下”培訓模式。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以來,李滄區結合《指南》已推薦申報李滄區首席技師候選人5名,推薦申報青島市首席技師候選人2名。而自2015年以來,李滄已成功選拔區級首席技師9人,市級首席技師8人,推薦1位高技能人才入選政協委員、李滄勞模。此外,結合技能人才發展和項目需求,李滄已在各重點企業建成了專家工作站60個。
周珊珊介紹,他們還為企業量身定制人才成長方案,每年組織企業員工參加技能培訓,推薦員工參加各類技能大賽;并大力培養引進以卓越工程師、“金藍領”為代表的急需緊缺高技能人才,打造“金藍領”實訓基地、技師工作站等。通過這一系列的“護航”舉措,加快培養造就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技藝精湛的技能人才大軍。
目標
技能人才“反哺”產業,成為新型產業發展高地 前途在跬步,功業以才成。通過一個個行業的技能人才挖掘和培訓,李滄區人社局已將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工作逐漸帶到了更高的水平。董敏介紹,培養出高技能人才并不是最終目的,而是要讓他們將自己的技能“反哺”產業;同時還要實現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的聯合,“高層次人才帶來的項目和技術,需要高技能人才在一線進行產業化落地,兩者的聯合能將人才的效應迸發到最大效果。”在董敏看來,這些高技能人才就如同個體強化的細胞,將從本質上健碩李滄實體經濟的肌體,提升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
管道技師孟文柱就是其中一個代表,他是一位優秀的管道專業施工班長,連續7年榮獲企業星級員工榮譽,李滄區人社局為他靶向匹配政策,推薦參加青島市第十二屆技能大賽,榮獲了“青島市管道工工種狀元”稱號。如今,孟文柱不斷成長,先后獲評“青島市技術能手”、“青島市青年崗位能手”、“青島市技能工人先鋒”、“李滄區勞動模范”等,還被推薦為李滄區政協委員、青島市優秀人才、市級首席技師。在孟文柱成長的帶動下,更多技能人才加入到了創先評優的熱潮中。
記者了解到,在李滄區人社局的不斷探索和創新下,如今李滄區擁有專業技能的普通勞動者正占有越來越大的比重、享有越來越高的待遇。董敏介紹,此外,他們探索出的多條規?;囵B專業技能人才的“生產線”,也正在快速落地并形成生產力。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未來,李滄區將進一步優化人才發展的軟環境,讓這個曾經隨著產業轉移而流失高技能人才的“洼地”,再次成為支撐新型產業興起和發展的高地。
記者 宮昌樂
[編輯: 王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