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聚焦丨俄烏沖突今迎三周年!多方博弈白熱化,未來局勢成謎?DeepSeek總結“兵器關鍵詞”→
自2022年2月24日俄烏沖突爆發,到今天已經整整3年。3年來,俄烏雙方都付出了慘重代價,沖突對地區安全、經濟、社會等諸多領域造成劇烈沖擊,同時深刻影響全球。
近期,俄美高層展開對話,就結束沖突等達成共識。美俄單獨互動引發烏克蘭與歐洲多國不滿。特朗普政府與烏方和歐洲盟友在烏克蘭問題上矛盾加深。美俄、美歐、俄歐等錯綜復雜的關系將如何發展?俄烏沖突未來局勢走向如何?
沖突延宕三年,俄烏持續相互打擊
俄烏沖突已經歷經三年。從戰場態勢來看,俄羅斯的優勢更加明顯。有數據顯示,從特別軍事行動開始到2025年2月23日,俄方一共擊落烏方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939架,坦克和裝甲車21713輛,無人機44263架。據塔斯社24日報道,俄軍在不同戰線一共打死打傷烏軍約108萬人。俄羅斯國防部公布的最新消息,在庫爾斯克地區烏軍的損失達到6.3萬人。最近一段時間,除了俄軍在接觸線繼續向前推進外,烏克蘭首都基輔夜間遭到空襲的次數明顯增加。從裝備看,相較于烏克蘭更注重利用無人機,俄軍在重型裝備,特別是導彈方面的優勢明顯。
從近日俄戰報看,俄軍即將控制盧甘斯克地區全境。2月19日凌晨俄軍從庫爾斯克地區突入烏境內,此舉既具有象征意義,同時也可能預示著俄軍下一步在庫爾斯克地區的行動方向。有軍事評論人士認為,俄軍可能將很快從頓涅茨克地區進入烏克蘭的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
從宏觀角度來看,俄烏沖突爆發以來,俄烏兩國合作中斷,波及多個領域。從2022年2月底到3月底,俄烏在白俄羅斯和土耳其舉行了五輪談判并達成伊斯坦布爾協議,但并未得到實質性的執行。2022年10月,俄烏雙方和談暫停。另外,從2025年1月起,烏克蘭停止過境向歐洲輸送俄羅斯天然氣。進入2025年后,國際社會對沖突能否結束更加關注。從目前態勢看,沖突已由雙方依然持續的交戰向外交層面過渡。隨著俄羅斯與美國關系的緩和,美方調解烏克蘭的力度明顯加大,但這一過程也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
特朗普的“野心”:覬覦的不止稀土
2月以來,特朗普政府加速了與俄羅斯方面的接觸。
繼12日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了近一個半小時的電話后,特朗普18日又稱,可能將于本月底前與普京會面。
美俄代表團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舉行的4個半小時的會談中,美俄就解決兩國間“棘手問題”和結束俄烏沖突等達成四點共識。
然而,烏克蘭卻未被受邀參加此次會談。
特朗普上臺后,全面放棄了拜登政府的烏克蘭戰略,近期還多次朝澤連斯基“開火”,稱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愿望并不“實際”,認為恢復烏克蘭2014年之前的邊界“不太可能”。
當地時間19日,特朗普在社交平臺“真實社交”上寫道:“澤連斯基說服美國花費3500億美元,卷入一場無法獲勝、本就沒必要開始的戰爭。”他稱澤連斯基為“獨裁者”,并指責烏克蘭“玩弄”美國。他表示,澤連斯基“最好盡快行動,否則他的國家將不復存在”。
21日,特朗普更是稱,澤連斯基是否出席和平解決烏克蘭沖突的會議“并不那么重要”。對于結束沖突,澤連斯基根本“無牌可打”。
特朗普之所以頻頻抨擊澤連斯基,主要是因為美方之前提供的價值5000億美元的“稀土換援助”礦產合作協議遭到了澤連斯基的拒絕。
據央視新聞,英媒披露的文件顯示,特朗普看中的不僅是烏克蘭的礦產資源,還包括石油和天然氣等。這些條款堪比德國一戰戰敗后簽下的《凡爾賽和約》,幾乎等同于對烏克蘭永久性經濟殖民。特朗普表示,盡管此前被拒絕,他仍將重啟雙方稀土礦產協議,否則事態發展不會讓澤連斯基太高興。
2月23日,澤連斯基最新的態度是:“不會簽署令烏克蘭十代人都要付出代價的協議。”
歐洲的尷尬:談判桌沒有它的位置
現在的歐洲和烏克蘭一樣焦慮。
歐盟19日就第16輪對俄制裁措施達成一致,24日在歐盟外長會上正式通過。此外歐盟還在籌劃新的支持烏克蘭的計劃。而隨著近期美國調整對烏克蘭政策,歐美雙方在烏克蘭問題上分歧凸顯。
在涉俄烏議題上,特朗普政府近日發出一系列甩開歐洲盟友、抨擊歐洲“價值觀”的聲音。
美國副總統萬斯14日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直言不諱”地抨擊歐洲,聲稱歐洲當前面臨的最大威脅來自其內部,并質疑當前歐洲價值觀是否值得美國捍衛。他的言論令歐洲方面進一步擔憂美俄將自己排除在烏克蘭和平進程之外。
當地時間2月15日,美國政府俄烏問題特使凱洛格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明確表示,烏克蘭的和平談判桌上不會有歐洲的位置。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院長王文分析稱,“當前特朗普對烏克蘭和歐洲,明顯持有一種俯視、輕視和蔑視的態度。他(特朗普)認為烏克蘭就是美國的一顆小棋子。歐洲同樣是扶不起的阿斗。與其捆綁著他們艱難前行,不如自己出來單干,把他們的利益,作為戰略交易的大籌碼。”
17日,歐洲多國領導人在巴黎舉行緊急會議,商討烏克蘭局勢和歐洲集體安全等議題。
然而,這場長達3個小時的峰會不僅未能取得預期成果,反而暴露了歐洲內部的分歧。19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匆忙安排歐洲領導人在巴黎舉行第二次會議,據路透社報道,會上更多的是呼吁立即采取行動支持烏克蘭并增強歐洲的防御能力,但幾乎沒有任何具體的決定。
日前,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巴黎連續兩次召開歐洲緊急峰會,意在凝聚歐洲力量齊心應對當前危機。本周,德國大選剛剛落幕,馬克龍和英國首相斯塔默還要訪問美國會見特朗普,形勢還在繼續發展,歐洲在戰略自主的道路上如何走下去值得觀察。
DeepSeek給出
俄烏沖突“兵器關鍵詞”
關鍵詞一:低成本精確革命
DeepSeek深度思考:滑翔炸彈對抗百萬導彈。冷戰庫存炸彈+廉價滑翔套件=高精度“窮人的導彈”。從百公斤級到三噸“拆樓神器”,俄軍以白菜價實現載機零風險轟炸,將烏軍地下工事炸成露天廢墟。
2024年2月,俄軍攻克烏東重鎮阿夫杰耶夫卡。烏軍前線部隊指揮官談及失守原因時稱,俄軍蘇-34戰斗轟炸機每天投下60~80枚滑翔制導炸彈,導致烏軍缺乏可供防守的掩體。
關鍵詞二:“過氣明星”M1
DeepSeek深度思考:曾經號稱地表最強坦克的美軍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成為“過氣明星”。30年未升級的美式重甲,被俄軍無人機和反坦克導彈打成篩子。機械化裝備若無信息化升級,則難以適應現代戰場。
2024年2月,烏軍的美制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在前線露面,然而其剛一露頭就遭擊毀。當時,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沒有任何頂棚或附加裝甲等防御無人機措施。至2025年2月上旬,美國提供給烏克蘭的31輛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已有至少19輛被擊毀、遺棄或俘獲。
關鍵詞三:無人艇顛覆海戰模式
DeepSeek深度思考:狼群戰術+夜間突襲,低成本無人艇獵殺高價值戰艦,還首開無人艇打直升機紀錄,使得非對稱作戰取得成效。這種作戰方式改變了傳統海戰的規則。
2024年2-3月,烏軍無人艇對俄黑海艦隊發動密集襲擊。“伊萬諾沃人”號導彈艇等被烏軍無人艇擊沉;俄黑海艦隊39艘艦艇中已有13艘被擊沉或失去戰斗力。此外,烏軍無人艇還使用高射機槍和導彈攻擊俄軍直升機,甚至在2024年底用R-73導彈擊落了一架米-8直升機。
關鍵詞四:烏軍首用美導彈系統襲擊俄本土
DeepSeek深度思考:烏軍“海馬斯+ATACMS”實現對別爾哥羅德、羅斯托夫等俄本土目標的精確打擊,迫使俄軍防空系統后撤。
2024年11月,烏軍使用6枚美制ATACMS“陸軍戰術導彈系統”襲擊了俄羅斯境內布良斯克州一處設施。有消息稱,本次襲擊是美國決定允許烏克蘭使用美國制造的武器襲擊俄羅斯境內后,俄境內目標首次遭美制導彈襲擊。
關鍵詞五:土法堡壘“龜殼坦克”
DeepSeek深度思考:焊鋼板、掛鐵絲、頂“烤肉架”,俄軍裝甲兵用廢鐵堆出無人機克星。當高科技遭遇戰場現實,原始改裝竟成性價比最高的生存法則。
俄軍前線部隊發明了“龜殼坦克”,這些身披鋼板“房子”、裝有掃雷犁的坦克于2024年春季開始在烏東前線出現。俄軍以它們為前鋒,在雷場中為后續車隊開路,同時還能抵御一些自殺式無人機的攻擊。
關鍵詞六:機器人軍團首戰
DeepSeek深度思考:掃雷車開路、自爆卡車沖鋒、補給車殿后,無人傷亡的烏軍機器人連隊沖入前線。當血肉之軀退出火線,智能戰爭已揭開序幕。
2024年在烏克蘭出現了一場參戰一方全部是無人兵器的戰例。在戰斗前,烏軍無人機對村莊周邊的地形、俄軍的兵力和火力部署進行了詳盡的偵察。隨后,有無人車悄悄進入到戰斗位置,使用車載機槍和自動榴彈發射器向俄軍猛烈開火。
關鍵詞七:光纖刺客
DeepSeek深度思考:光纖傳輸+高精度傳感,拒絕電子干擾——光纖無人機專挑坦克散熱窗“點穴”,戰爭進入“一克炸藥也要定制彈道”的時代。
2024年春季,互聯網上開始出現俄軍使用光纖遙控無人機的視頻。隨著時間推移,俄軍對光纖無人機的運用也愈發熟練,可以從敞開的門窗鉆入房屋內,也可以飛進敞開的步兵戰車尾門,甚至擊中高速移動的輪式戰車。
關鍵詞八:導彈威懾常態化
DeepSeek深度思考:6枚10馬赫分導式彈頭+常規戰斗部,俄用“榛樹”導彈發出戰略威懾信息。北約提供的反導系統尚未反應,烏軍設施已成焦土——先進彈道導彈的“常規化”使用正在瓦解傳統防御規則。
2024年11月,俄軍向烏克蘭第聶伯羅州軍事目標發射了一枚未搭載核彈頭的“榛樹”新型導彈。俄總統普京稱,“榛樹”導彈飛行速度可達10馬赫,“目前沒有反導系統可以攔截”。
半島新聞客戶端綜合整理,素材來源:央視新聞、新華社、人民網、央視軍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