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故事|膠州賈光英:用心靈對話治愈傷痕的護理人生
在膠州市心理康復醫院的走廊里,時常能聽到一個溫柔卻堅定的聲音在訴說:“也許您因工作挑戰、壓力過大而深感苦惱,也許因人際關系緊張而常感孤獨,又或許您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卻不知從何開始。這些人生難題藥物無法解決,但在正念練習中,您或許能找到答案。作為正念的受益者,我愿將其作為終身事業,繼續在患者間推廣。”這聲音來自臨床心理科護士長賈光英,而她的故事,就像一部溫暖人心的長篇敘事,在精神科護理的舞臺上徐徐展開。
溫度刻度,重塑尊嚴的護理革命
“您好,今天陽光很好,我帶您看看窗外的柳樹?”賈光英俯身為患者整理衣領的動作,已成為科室的標準示范。面對一位因被害妄想癥蜷縮墻角的新患者,她用三個“您”字叩開了緊閉的心門——這源自她發起的“溫度刻度”改革。
在標準化護理流程之外,她為每個動作注入人文溫度:查房時永遠保持30度鞠躬角度,對話時保持1米舒適距離,晨間護理增加5分鐘心靈問診。更制定“溫暖話術清單”,將冰冷的“不知道”轉化為“我幫您確認”“試試看”升級為“全力以赴”。就這樣,在賈光英的帶領下,科室的護理服務滿意度直線上升,每年收到的錦旗和感謝信超過20封,每一面錦旗、每一封感謝信背后,都是一個因尊重與溫暖而被治愈的故事。
敘事療愈,聆聽生命褶皺的回聲
“這道傷痕,能告訴我它的故事嗎?”在青少年病區,賈光英凝視著女孩手臂的傷痕輕聲問道。面對激增的青少年心理危機,她創新推行“敘事護理”,就像在黑暗中點亮一盞明燈。她帶領護士們開展“每日拉呱”活動,每天固定時間,護士們會坐在患者身邊,像朋友一樣聊天。同時,設立“心語信箱”,讓那些不愿當面表達的患者,也能有傾訴的渠道。
重度抑郁患者李女士的治療日記里記錄著這樣的轉折:第17次拒絕服藥時,賈光英沒有勸解,而是拿出兒童畫冊:“您女兒應該和這個小朋友差不多大?”兩個母親關于童真的對話,最終促成被阻隔三年的母女重逢。當李女士在親子活動中首次露出笑容時,監控儀上的心率曲線劃出了希望的弧度。
正念為引,喚醒心靈的自愈力
2019年的深夜,賈光英在值班室對照正念課程調整呼吸節奏的模樣,被監控鏡頭悄然記錄。這個偶然接觸的療法,讓她開啟了跨省求學的征程。2021年,她完成了正念認知療法培訓,2023年,又馬不停蹄地完成了北大六院的正念助人者進階培訓。她每天帶領感興趣的患者一起練習,從簡單的呼吸冥想開始。
有一位長期被失眠和焦慮困擾的患者,起初對正念練習抱著懷疑的態度。但在賈光英的鼓勵下,他堅持了下來。漸漸地,他發現自己晚上能睡得安穩了,白天的精神也越來越好。他逢人便說:“是賈護士長給了我重新生活的勇氣。”如今,賈光英的“正念粉絲團”越來越壯大,大家在正念練習中有效緩解了情緒問題,減輕了身體不適,學會了享受當下、珍惜自我,開啟了一段段自我治愈的新旅程。
25年的精神科臨床護理生涯,賈光英把自己的青春和熱血都奉獻給了這份事業。她用愛心、細心和責任心,為無數患者筑起了一道溫暖的防線,成為了患者心中真正的希望使者,書寫著一個又一個動人的生命篇章。
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超 通訊員 黃琨
- 陽光財險青島分公司膠州支公司開展 保障金融權益、助力美好生活金融宣傳周活動
- 平安人壽膠州支公司:開展社區金融教育宣傳活動 助力提升公眾金融素養
- 青島故事|膠州九龍駐村掛職副書記高緒剛:躬身實干解民憂 扎根基層踐初心
- 膠州市警銀聯動開展反詐反假幣宣傳 守好群眾錢袋子
- 電子證照讓經營更便捷!膠州全面推行食品經營許可證書電子化
- “公司發‘敬老金’,老人舒心我放心”!膠州一火鍋店每月給員工父母敬老金
- 青島故事|膠州九龍周瑞強:一道護欄解心結 駐村書記暖民心
- 從廣告彈窗到現金“投資” 膠州公安7小時緊急勸阻
- 公益寶貝爸媽食堂 | 膠州膠東大麻灣二村助餐點第二季度老人集體生日會順利開展
- 膠州三里河街道挪莊村:金秋小米喜獲豐收 有機種植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