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聚焦丨17個新職業、42個新工種亮相,藏著哪些機會?3個“新”特點快了解
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國家統計局辦公室發布《關于發布檢驗檢測管理工程技術人員等職業信息的通知》,經專家評估論證、書面征求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意見、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等程序,此次遴選確定了檢驗檢測管理工程技術人員等17個新職業、特種救援員等42個新工種信息,調整變更了9個職業(工種)信息。
一、新增職業信息
(一)檢驗檢測管理工程技術人員
定義:從事檢驗檢測機構管理體系制定和運行、風險管理、內部審核和評審管理組織及實施、技術能力確認和改進的工程技術人員。
(二)養老服務師
定義:從事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綜合需求評估、方案制訂與實施、照護技術實施與培訓指導、質量評價管理、服務咨詢轉介、實務應用研究的專業技術人員。
(三) 跨境電商運營管理師
定義:依托互聯網平臺和數字化工具,從事國際貿易活動,進行國際間商品或服務的交易、推廣、運營及供應鏈管理的人員。
(四)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
定義:從事無人機群飛行路線規劃、飛行計劃與飛行任務制訂以及飛行現場管理等工作的人員。
(五) 裝修管家
定義:從事裝修方案咨詢、材料檢查、工期跟蹤、質量監督與施工管理的人員。
(六)工傷預防咨詢師
定義:從事工傷事故和工傷保險信息收集、識別分析、事務辦理以及工傷預防和保險方案設計、評估、宣傳、咨詢等服務工作的人員。
(七) 電子電路設計師
定義:使用電子元器件和軟件工具,進行電子電路原理圖、印刷電路板研發與設計的人員。
(八)室內環境治理員
定義:使用檢測儀器和設備對室內環境情況進行評估并制訂治理方案,采用凈化產品和技術手段對環境中的有害物質及病原體進行凈化治理以及提升室內環境品質的人員。
(九)家政服務經理人
定義:在家政服務相關組織機構中,從事家政業務管理、企業組織運營等工作的人員。
(十)電力可靠性管理員
定義:從事電力可靠性管理工作,進行電力可靠性數據的采集、統計、核實、分析、應用,進行電力可靠性評價、評估、預測工作,開展電力可靠性管理創新、成果應用的人員。
(十一) 電力聚合運營員
定義:使用虛擬電廠軟硬件系統、專用工具,拓展虛擬電廠業務、挖掘用戶資源、監控聚合電力系統運行狀態、進行電力交易的人員。
(十二)農村集體經濟經理人
定義:為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受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委托,從事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經營性財產運營等經濟活動經營管理的人員。
(十三)代用茶加工工
定義:操作篩選、烘干等工具設備,加工非茶葉可食用植物根莖、葉蔓、花果(實)等原料,制成茶飲替代品的人員。
(十四)咖啡加工工
定義:操作設備,將咖啡鮮果加工為咖啡生豆、熟豆及其他咖啡制品或副產品的人員。
(十五)碳纖維制品成型制作工
定義:操作裁剪設備裁切碳紗并貼合模型,操作熱壓成型設備將預型件制成碳纖維制品的人員。
(十六)鐵氧體磁體制造工
定義:操作配料機、預燒爐、球磨機、成型機、燒結窯、磨床、充磁機等設備,將磁性鐵礦石原料制造成鐵氧體磁體的人員。
(十七) 鋼結構裝配工
定義:在建筑施工領域,使用設備和工具,將鋼材按照圖紙進行鋼結構零件號料、切割、部件及構件組裝、矯正、預拼裝的人員。
二、新增工種信息
(一)在“消防員”職業下增設“特種救援員”“森林滅火員”“森林消防裝備維護員”“消防救援無人機操控員”等4個工種。
(二)在“應急救援員”職業下增設“建筑物倒塌(山地)應急救援員”“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員”“礦山(隧道)應急救援員”“水域應急救援員”等4個工種。(三)在“農產品經紀人(4-01-03-01)”職業下增設“牲畜經紀人”工種。
(四)在“物流服務師L”職業下增設“智慧倉運維員”工種。
(五)在“中式烹調師”職業下增設“燒烤料理師”工種。
(六)在“中式面點師”職業下增設“牛肉拉面制作師”工種。
(七)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應用員”職業下增設“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測試員”工種。
(八)在“鑒定估價師”職業下增設“黃金鑒定估價師”工種。
(九)在“房地產策劃師”職業下增設“置業顧問”工種。
(十)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職業下增設“企業文化管理師”工種。
(十一)在“招聘師”職業下增設“考務管理師”工種。
(十二)在“景區運營管理師”職業下增設“景區營銷推廣師”“景區安全管理師”“景區生態環境保護師”“智慧景區管理師”等4個工種。
(十三)在“商業攝影師”職業下增設“旅拍定制師”工種。
(十四)在“寵物馴導師”職業下增設“服務犬馴養師”工種。
(十五)在“動畫制作員”職業下增設“生成式人工智能動畫制作員”工種。
(十六)在“醫療臨床輔助服務員”職業下增設“非緊急救護轉運員”工種。
(十七)在“健康管理師”職業下增設“睡眠健康管理師”工種。
(十八)在“園藝產品加工工”職業下增設“保鮮花制作工”工種。
(十九)在“預拌混凝土生產工”職業下增設“預拌混凝土試驗員”“預拌混凝土質檢員”等2個工種。
(二十)在“機械加工材料切割工”職業下增設“機器人切割設備操作工”工種。
(二十一)在“焊接設備裝配調試工”職業下增設“焊接機器人工作站裝配工”工種。
(二十二)在“工程機械裝配調試工”職業下增設“鋼筋及預應力機械裝配調試工”工種。
(二十三)在“風力發電運維值班員L”職業下增設“風電場葉片維修工”工種。
(二十四)在“裝飾裝修工”職業下增設“吊頂工”工種。
(二十五)在“航空油料員”職業下增設“航空油料化驗員”“航空油料計量統計員”“航空油料電氣儀表員”等3個工種。
(二十六)在“變電設備檢修工”職業下增設“直流控制保護工”“直流設備檢修工”等2個工種。
(二十七)在“質檢員”職業下增設“服裝質檢員”“家具生產產品質檢員”等2個工種。
(二十八)在“試驗員”職業下增設“氫燃料電池測試員”工種。
3個“新”特點,速速了解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副司長王曉君介紹,這次發布的新職業和新工種,反映了新質生產力創造的就業新賽道,見證了高品質生活催生的就業新空間。主要特點體現為3個“新”:
一是新技術驅動。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深度應用,催生了大量數字新職業、新工種。比如,人工智能大模型持續迭代升級,正在加速賦能千行百業。此次發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動畫制作員新工種,就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為動畫制作市場注入人力資源新動能。此次發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測試員,還有之前發布的人工智能訓練師、數字孿生應用技術員、云網智能運維員等,這些都是在新技術浪潮中應運而生的。
二是新業態催化。新業態的發展正在深刻重塑就業市場,催生出一批兼具技術含量與時代特色的新職業、新工種。比如,低空經濟作為新興產業,無人機是低空經濟領域增長最為顯著的賽道之一。據有關方面數據,截至2024年底,全行業無人機擁有者注冊用戶161.9萬個,全行業注冊無人機共217.7萬架,均比上年底增加了一倍。隨著無人機規模快速擴大、應用場景不斷拓展,相關崗位需求持續增加。此次發布的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新職業,主要從事無人機群飛行路線規劃、飛行計劃與飛行任務制訂、飛行現場管理等。這些職業吸引了很多懂技術、有創意的年輕人。
三是新消費孕育。人們對生活品質、健康管理、精神文化、個性化服務需求日益增長,新消費催生新的職業。比如,此次發布的室內環境治理員、睡眠健康管理師、旅拍定制師等新職業新工種。這些新的職業和工種扎根不斷變化的消費市場,集中于現代服務領域,越來越多的從業者在其中挖掘新機遇,尋找新的就業創業機會。
新職業和新工種創造出更多高質量的就業崗位,讓勞動者有了更廣闊、更多元的職業發展路徑。總的看,很多新職業的崗位需求和人才供給,都在快速增長。但是,一些領域人才缺口依然較大。新職業發布后,我部還將會同相關部門制定職業標準和評價規范,加強新職業培訓和評價工作,引導人才培養和市場需求對接、與社會發展同步。
新職業新工種亮相,藏著哪些機會?
那么這些“上新”的新職業新工種具體做什么呢?近日,央視記者探訪了其中幾個代表性職業。
去年大學畢業的王幻現在北京的一家動畫制作公司的AI部門,負責宣發工作。記者來采訪時,他正在制作一個動畫視頻,在AI工具上他輸入文字描述,就獲得了他所需要的一段3D動畫。
王幻的日常工作就是根據公司和客戶的需求來設計腳本、設計鏡頭,用生成式AI工具制作動畫場景,做出相應的動畫宣傳視頻。他所從事的就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動畫制作員”的工作,這是人社部今年5月剛剛公示的一個新工種。這個職業對他本人來說是一次全新的嘗試。
王幻學的是傳統的影視拍攝制作,在接觸到AI技術后,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去年入職時選擇了與AI相關的崗位。不過剛上手的時候他也遇到了挑戰,與傳統視頻拍攝制作方式不同,生成式AI動畫除了需要多種AI工具,與AI溝通還要精準,否則達不到創意要求,而且生成的動畫也要進行后期調整修改。
像王幻這樣的新工種的出現,與近幾年各行各業對AI參與生產的需求越來越高密不可分。去年以來,這家企業利用之前積累的大量三維動畫素材,加上專門AI技術的研發,做出了自己的垂類大模型,應用到了日常工作中。
中影年年公司研發總監蔡一銘:“我們積累了大量的素材,比如人物形象、衣服、材質,這些一系列東西,怎么讓它更好應用復用起來?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我們發現人工智能可以服務于這個行業的創作,但是它需要學習,就會同步變成既要學習動畫又要學習AI,就出現了所謂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動畫師。”
在這家企業,生成式人工智能動畫制作員的類似工種還有很多,不少三維動畫建模師已經把一些簡單的建模工作交給AI來輔助,提高制作效率。如今,像這樣會做動畫、會剪輯、更會使用AI技術的融合崗位,已經成為整個影視動畫行業新的職業發展賽道。
蔡一銘:“建模技能被生成式人工智能逐漸拉平以后,美學和藝術理解在這個崗位上會越來越重要,我覺得人數會越來越多,未來對內容需求只會逐漸爆發式增長,比如現在數字內容的市場體量應該已經在十萬億以上,這個行業增長的前提下,自然需要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這個行業里。”
新職業新工種持續涌現,是技術變革和社會變革在勞動分工中的體現。隨著人工智能市場不斷擴大,如今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應用員、人工智能訓練師、人工智能數字人訓練師等都陸續成為人社部公布的新職業新工種。相關崗位的人員在供需兩端均處于高速增長狀態。而隨著技術變革和社會變化,越來越多的人也正在尋求自己的職業新路徑。
夜幕降臨,數百架無人機在緩緩升空,它們在空中排列組合,變換出各種精美的圖案。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徐唐昊全神貫注地站在操控臺前,精準指揮著每架無人機的飛行軌跡。
隨著無人機應用場景不斷拓展,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這一新職業應運而生。這個職業也是今年人社部公示的新職業之一。他們如同樂團中的指揮,精準把控著無人機群的每一個動作,從創意設計到編程操控,他們都是空中“演出”的核心。1998年出生的徐唐昊曾是一名3D建模師,多年來,他一直專注于虛擬世界的建模創作。然而在他內心深處,時常渴望著能將這些數字設計從屏幕中釋放出來。他發現,無人機表演能夠將三維模型“活化”。
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徐唐昊:“在贛江邊上,贛江對岸突然升起來好多顆愛心。我后來了解到這一顆顆愛心,其實是一個個無人機通過燈光組成畫面。我之前做的都是一些像虛擬類模型的制作,我也希望自己做出來的東西能夠被更多人看到。”
而當時無人機表演市場也需要有建模功底的人才,于是他決心開始職業轉型。入職后,科班出身的徐唐昊雖然上手很快,但他逐漸意識到無人機表演的建模遠比想象中復雜得多。它既要符合無人機的飛行邏輯,還要有美感。
怎么把藝術創意和數字技術完美融合是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必備的技能。于是徐唐昊翻閱各類設計書籍、藝術圖冊,從中汲取視覺靈感。他還會與團隊成員反復溝通,從不同角度碰撞創意,并且要編寫代碼,確保每架無人機在正確的時間、位置完成指定動作。一次表演中,如何讓一條龍“活”起來,讓徐唐昊非常難忘。
這次成功的設計讓徐唐昊更加堅定了自己的職業方向。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經驗的積累,徐唐昊已經能設計出更加復雜和精美的圖案。如今,徐唐昊團隊中的“00后”也越來越多。這份新職業,未來可期。
當下,除了數字技術、低空經濟等方面的蓬勃發展催生了新職業,各類消費新業態、新場景的涌現也激發了新職業新工種的誕生。
在湖南的黔陽古城,李粉正在向來自貴州的這對準新人推薦合適的拍攝服裝。有著近十年漢服旅拍經歷的她在開拍前會根據客戶的不同畫像給出精準定制方案。
為游客定制旅游路線,確定拍攝地點、拍攝風格、穿衣搭配,幫助游客“出片”,為游客提供情緒價值,記錄他們在旅途中最精彩的瞬間,這就是旅拍定制師的工作內容,而這個職業也是今年人社部公示的新工種之一。李粉能成為一名旅拍定制師,實際上源于近年來旅拍行業的快速發展。起初,李粉在古城開著一家漢服租賃店。
旅拍定制師李粉:“當時,有位攝影朋友帶著外省游客來店里,問我漢服能不能租去古城拍照,完成后還給了我很多好看的照片,那一下我覺得結合古城歷史,漢服旅拍一定大有市場。”
旅拍本來就是為了給游客充分個性化的體驗。于是,李粉開始為客人量身定制整套的旅游路線加拍攝方案。不過轉型之路并不順利。雖然她擅長妝造,但專業攝影則是她的短板。為了盡快提高拍攝水平,李粉一邊網上自學攝影課程,一邊線下實地拍照練習,近兩年的時間里她走遍了古城的每一處角落。
從服裝租賃到漢服旅拍,轉型10年的李粉已經累計接待了上萬筆旅拍定制服務,在她看來,旅拍定制師不僅是拍攝照片,給予客戶輕松樂觀的情緒價值更是必備的核心技能。
隨著市場需求越來越大,李粉的團隊成員也增加到近20人,涵蓋內容策劃、服裝造型、攝影攝像、后期制作等旅拍的全流程。如今,小小古城的漢服旅拍定制機構已經從一家增加到了十幾家。這也折射出了我國文旅市場的持續火熱,隨著旅游消費新場景的涌現,高品質、定制化的旅拍服務需求越來越旺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旅拍定制的職業行列。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國家公園與旅游學院副教授魏昕:“需求端旅行者對于文旅體驗品質的要求逐漸提升,催生了景區提供相應的高品質服務。像旅拍師這樣的職業就應運而生,多重身份和功能,他們扮演了拍攝和行程定制以及形象顧問,還提供很高的情緒價值這樣一些優質服務。隨著這種職業的誕生,當然會越來越提升旅游服務的品質。”
此外,今年人社部公示的新職業新工種里,還包括跨境電商運營管理師、睡眠健康管理師、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測試員、保鮮花制作工等新工種。隨著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涌現,新的職業賽道也在不斷拓寬。
新職業怎么來
新職業是指經濟社會發展中已經存在一定規模的從業人員且具有相對成熟的職業技能,而《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中未收錄的職業。發布新職業這項工作,可以追溯到2004年。
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教授張成剛看來,社會發展不斷催生新的職業,但修訂《職業分類大典》非常復雜,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頻繁修訂,“發布新職業彌補了大典在靈活性上的不足”。
于是,2004年8月,中國發布第一批9個新職業,形象設計師和鎖具修理工在列,這標志著中國建立了新職業發布制度。
首批新職業發布3個多月后,又發布了寵物健康護理員等第二批10個新職業。此后,公共營養師、體育經紀人、婚姻家庭咨詢師等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職業,陸續出現在新職業發布名單中。
而在2009年之前,新職業基本每季度發布一次。但在2019年恢復新職業發布后,發布間隔基本以年為單位。
張成剛解釋,近年來每批申報的新職業有四百多個,評審專家和政府部門扮演的是守門員角色,要對新職業的穩定性、從業群體規模、技術特征進行嚴格的審定,“不能批準一個職業,沒過兩年它就消失了”。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新職業的不斷涌現和發展,我國在2015年對國家職業分類大典進行了修訂并頒布了新版,首次明確標識了127個綠色職業。
半島新聞綜合整理,素材來源:央視新聞、新華社、中新經緯、央廣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