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国偷精品免费看-97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正式命名!浩瀚星空有了“青島理工星”

2025-07-24 09:11 大眾新聞·半島新聞閱讀 (25702) 掃描到手機

7月23日,青島理工大學舉行“青島理工星”命名儀式,浩瀚星空中有了一顆以青島理工大學命名的小行星。“青島理工星”由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于1996年12月22日發現,正式編號為11139。

“青島理工星”是一顆位于火星與木星之間的主帶小行星,軌道傾角為4.7度。近日點距離為2.94億公里,遠日點距離為4.62億公里。這顆小行星的公轉周期約為4年,它以平均每秒近18.8公里的速度在太空中穿梭,每天大約運行162萬公里。國家航天局空間碎片監測與應用中心副主任劉靜說,小行星是目前各類天體中唯一可以由發現者進行命名并得到國際公認的天體。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對小行星命名有著極其嚴格的規定和審批程序。正是由于小行星命名具有的嚴肅性、唯一性、永久性和國際性,獲得小行星命名已成為世界公認的崇高榮譽。

這顆小行星是如何被發現的?劉靜介紹,1996年12月22日夜晚,河北省興隆縣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多臺科研天文望遠鏡正在進行有序的觀測。其中,BATC大視場巡天團隊的值班天文學家,根據當晚的觀測條件,決定將60/90厘米施密特望遠鏡的時間用于搜尋小行星。當晚觀測取得了成功,第二天的數據處理顯示存在多顆移動天體。相關數據及時上報國際小行星中心。經確認,其中有一顆為新發現的小行星,暫定編號為1996YF2。之后,團隊聯合國際上多臺望遠鏡進行持續追蹤,精確測定其軌道參數。最終,國際小行星中心將其正式編號為11139。

近些年,青島理工大學培育航天測控可視化、數字孿生裝備檢測與控制、人工智能制造等優勢特色學科方向,特別是依托趙正旭教授領銜的復雜網絡與可視化創新團隊,聯合國家航天局空間碎片監測與應用中心等共同建立了“空間碎片監測與低軌衛星組網聯合實驗室”。團隊研發深空探測實時三維可視化系統,其功能就像開啟了“上帝之眼”,可以直觀實時地看到航天任務中在軌航天器的運行狀態。同時,遙操作也已經應用于探月工程中,對月面巡視器進行遙控操作,進行科學探索實驗。青島理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陳連軍說,人類認識、探索、保護和利用太空的腳步從未停止,面對空間碎片數量持續增長的嚴峻形勢,青島理工大學將以空間碎片天基監測平臺的建設和發展為切入點,凝練目標、加大資源投入,在保障航天器安全、維護空間環境、推動空間交通管理和增強國家空間戰略能力方面做出更多的貢獻。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金震 劉愷琦 實習生 肖若彤 學校供圖)

來源:大眾新聞·半島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