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大附院神經外科:厚積薄發,追求卓越,引領區域神經診療技術創新發展
半島網8月8日訊 (記者 齊娟 孫貼靜)青大附院神經外科始建于1959年,是山東省最早建立的神經外科專業科室之一。歷經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科室目前擁有嶗山、市南、西海岸、平度四個病區,下設腦血管病外科、神經腫瘤外科、神經功能外科、顱腦創傷及神經外科監護室(NICU)等四級學科,為國內知名、山東半島地區領先的大型神經外科診療中心,也是集醫療、教學和科研為一體的現代化臨床科室。
科室不僅獲批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山東省臨床重點專科,更以腦動脈瘤外科、神經外科實驗室等硬核實力,成為半島地區神經外科領域的標桿。一代代醫者堅持開拓創新、追求卓越,在腦血管病、顱內腫瘤、功能神經疾病等領域不斷突破,為眾多患者筑起生命防線,提供了高質量的神經外科診療服務。
多院區協同,打造學科發展高地
青大附院神經外科以“一盤棋”思維布局,既保持整體診療標準的統一,又依托各院區技術積淀與資源優勢,形成差異化發展的亞專業特色。從嶗山院區的全學科覆蓋到市南院區的精品攻堅,從西海岸院區的技術創新到平度院區的基層守護,四大院區如同四支精銳戰隊,在神經外科領域各有專攻、協同發力,共同構建起覆蓋山東半島的“生命中樞”守護網絡。
科室現擁有普通床位225張、NICU床位35張,年手術量5500余臺。在腦血管病、顱內腫瘤的顯微外科治療、難治性癲癇的外科治療、顱腦創傷的臨床診治及基礎研究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顱內動脈瘤、缺血性腦血管病等病種的診治技術和規模上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在人才梯隊建設上,科室共有52名醫師,其中主任醫師14人、副主任醫師22人、主治醫師12人,構建起"老中青"結合的學術梯隊。
2024年,神經外科完成學科布局調整,原市南病區4個主診組整體搬遷至嶗山病區,經過1年運行發展,嶗山病區現已成為亞專業完備、特色鮮明、技術力量雄厚的主力病區,其技術實力堪稱“國內標桿”。目前,病區共開放床位110張,其中普通病房90張、NICU床位20張,可滿足從常規診療到急危重癥救治的全場景需求。科室人才梯隊層次分明,老中青結合的團隊既保障高難度手術質量,又推動技術持續創新。在栗世方教授、閆志勇教授的帶領下,病區下設腦血管病顯微外科、腦血管病介入治療、顱內腫瘤、椎管內腫瘤、功能神經外科、危急重癥等多個亞專科,其中腦血管病顯微外科和介入微創手術、鞍區腫瘤內鏡手術、顱神經疾病顯微血管減壓術(MVD)等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市南病區目前配備30張床位,在豐育功教授、郭品副教授的帶領下,主攻腦血管疾病及神經腫瘤診治。科室亞專科方向涵蓋腦血管病、腦腫瘤、脊髓脊柱疾病、小兒神經外科,其中腦動脈瘤外科為山東省臨床精品特色亞專科。目前,豐育功教授團隊累計完成4000余例顱內動脈瘤手術,尤其在復雜、高危動脈瘤診療領域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相關成果獲2023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在腦膠質瘤外科治療方面,郭品副教授帶領團隊依托超高清神經內鏡、熒光手術顯微鏡、超聲骨刀、超聲吸引器、神經導航等精良設備,不斷拓寬技術領域,開展多項新技術新項目。
西海岸病區在孫鵬和胥建兩任病區主任的帶領下,逐漸形成了5個特色專業組。孫鵬教授帶領的功能神經外科組,開展了帕金森病DBS手術、SCS喚醒植物人手術、VNS治療頑固性癲癇、健側頸7神經移位術治療偏癱等特色技術;竇以河教授領銜的顱底腫瘤組,開展了各類鎖孔手術切除顱底腫瘤的特色技術,其中無電凝技術切除聽神經瘤的面神經保留率處于國內先進水平;胥建副教授帶領的神經腫瘤組,利用先進設備開展了功能區腫瘤、垂體瘤等的精準手術、神經導航下顱內病變活檢術等特色技術;李國彬教授帶領的神經介入組,開展了各類腦血管病的介入治療,介入技術國內先進;宮安靜教授領銜神經脊柱脊髓組,開展了椎管內腫瘤的手術治療、頸椎前后路、胸腰椎后路減壓固定手術等特色技術。
平度病區擁有普通床位40張、NICU床位15張。在薄勇力教授的帶領下,病區以微創神經外科技術為主要特色,為中樞神經系統(顱腦、脊髓)各種良、惡性腫瘤(膠質瘤、腦膜瘤、聽神經瘤、垂體瘤等),血管病(動脈瘤、血管畸形、頸動脈狹窄等),顱神經及功能性疾病(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難治性癲癇等),顱腦損傷、腦積水、顱腦發育畸形等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療方案,年手術量800余例,贏得了患者的良好口碑。
神經外科監護室始建于2005年,是山東省最早建立獨立護理單元的神經外科專科監護室。科室立足青島、輻射周邊縣市,是山東半島地區神經急危重癥診治中心之一,科室在張睿副教授的帶領下,在重癥腦血管病、重型顱腦損傷救治方面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深耕特色亞專業,走在顱腦疾病診療技術前沿
在腦血管病顯微外科領域,以栗世方教授為核心的治療團隊打造了山東省內知名的缺血性腦血管病診療中心,專注頸動脈狹窄、椎動脈狹窄、煙霧病、腦血管閉塞等疾病的預防與治療。團隊不僅完成近千例頸動脈內膜切除術(CEA),更創新性開展椎動脈內膜剝脫術、椎動脈開口轉位術等高難度手術。憑借顯微外科精準操作+術中神經監測,能在徹底清除斑塊的同時最大程度保障安全,降低腦神經損傷風險。同時,診斷上依托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血管造影(DSA)等先進手段,精準判斷血管狹窄程度與血流變化;治療中結合CEA、頸動脈支架置入術(CAS)等方法,配合嚴格的圍手術期血壓控制、抗血小板治療及康復指導,為卒中預防筑牢堅實防線。
腦血管病介入治療方向由閆志勇教授、車樹圣副教授團隊主導,依托國內先進的數字化復合手術室,實現了顯微外科與介入治療“一站式”融合。這一模式將原本需在不同手術室分步完成的重大手術,整合為同一團隊在同一手術室一次完成,大幅提升復雜腦血管病診療效率。自2024年以來,團隊已利用復合技術完成10余例復雜頸動脈閉塞開通術,同時成熟開展腦動脈瘤、腦血管畸形、頸內動脈海綿竇瘺等出血性與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介入治療,以精湛技術贏得了患者的認可。
垂體瘤亞專科是山東省乃至全國知名的神經垂體瘤疾病診療中心,由蘭小磊教授、姚維成教授團隊領銜。該團隊以內鏡經鼻蝶微創手術為特色,創傷小、恢復快,能最大限度切除腫瘤并保護患者正常生理功能。同時聯合內分泌與代謝性疾病科、放射科組建MDT團隊,為患者提供從診斷到康復的全方位診療服務,實現腫瘤精準切除與生理功能保護的雙重目標。
顱腦腫瘤和椎管內腫瘤亞專科在李照建教授帶領下,致力于腦膜瘤、腦膠質瘤、腦轉移瘤和脊髓腫瘤的顯微手術治療。團隊秉持“精準神經外科”、“微創神經外科”、“安全神經外科”理念,實行個體化診療,每年完成近300例手術,共發表科研論文近50篇。
顱神經疾病亞專科在金澎教授帶領下,專注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舌咽神經痛等原發性及繼發性顱神經疾病的精準診斷與個體化治療,以微血管減壓術為核心技術,憑借“個體化診療”理念造福患者。
展望未來,青大附院神經外科將始終堅持高標準、高起點、嚴要求、創特色,牢固樹立品牌意識,進一步提高綜合實力,為廣大患者提供高水平、有溫度的醫療服務。
學科帶頭人
栗世方,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青大附院神經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青島拔尖人才。山東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兼腦血管病學組組長、山東省醫師協會脊髓脊柱分會副主任委員、青島市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主任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評審專家。擅長頸動脈狹窄、煙霧病、顱內動脈瘤等腦血管病的外科治療,迄今完成頸動脈內膜切除術近1000例;對腦膜瘤、膠質瘤、垂體腺瘤等顱內腫瘤具有豐富的治療經驗。作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J Neurosurg》《Neurosurgery》《Brain research》《Clinic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等國際期刊和《中華醫學雜志》《中華神經外科雜志》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40余篇,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及青島市重大研究攻關課題等多項,獲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2013年榮獲青島市優秀青年臨床專家。
- 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中醫科病房雙院區全面啟用,構筑中西醫協同診療新高地
- 青大附院精準幫扶高密市人民醫院,讓群眾在家門口更有“醫”靠
- 結石堵膽管現險致休克!青大附院消化內科平度病區 ERCP:一根鏡子當天除病痛
- 2小時攻克復雜手術,獲參會專家盛贊!青大附院王科教授團隊閃耀全國泌尿年會
- 指尖“重生”!14歲少年斷指兩年后,青大醫療集團西海岸第二醫院手指美學再造助其重拾信心
- 獲國際標準認可!青大附院再添國際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基金會“MDS卓越中心”認證
- 多學科協作攻堅!青大附院成功救治罕見孕18周雙胎瘢痕妊娠、兇險性前置胎盤危重孕婦
- “雙技術” 護航 + 多學科協作!青大附院ICU平度病區成功救治急性重癥胰腺炎合并多臟器衰竭患者
- 平安人壽青島分公司:中醫診療進職場,員工健康關懷在行動
- 右手無名指功能受損求醫無門,青大醫療集團西海岸第二醫院兩期手術助患者重獲新生